秦羚学者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践“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以自然为根”理念,按照主体功能性,将全部国土空间分类划分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自然生态空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在生态空间。 新一轮机构改革,国家治理结构出现重要调整。林业部门大转型,由“农口”转入“生态资源口”,全面经管森林、草原、湿地,以及防沙治沙、自然保护地。新近启动国土空间规划,把林地、草地、湿地、沙地、自然景观归为一类,由“农用地”转为“生态用地”,规划出自然生态空间。 陕西省国土空间3亿亩,其中约0.8亿亩为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2.2亿亩是由林地、草地、湿地、沙地、自然景观组成的生态空间。经管2.2亿亩生态空间,全面提升生态产能,已成为新时代林业部门使命担当。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需要林业部门顺应变局、自我革命、深度变革,加快思想观念更新,知识技能升级,目标愿景重塑,组织结构再造,实现生态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扎实展开“三个行动” 秦岭是长江、黄河分水岭,黄河、长江和合共享秦岭。秦岭是中华民族的祖脉,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陕西处在“一山两河”C位,在“一山两河”生态保护修复上肩负重大使命。最近几年,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 “以绿治黄”“创新驱动”“系统治理”“高质量发展”,先后制定了“秦岭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长江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这“一山两河”三个“十大行动”,全面覆盖了陕西2.2亿亩生态空间。三个“十大行动”概括性描绘了蓝图愿景,粗线条规划了124项举措。三个“十大行动”是陕西生态空间治理的三个工具箱,也是三个“一揽子”行动的方案。三个“十大行动”不是一年一度的工作安排,而是对全局工作、长期工作提纲挈领的系统谋划、总体部署,包括了五大阵地、九重空间、六条战线、五项保障的全部内容。三个“十大行动”,以厚实的五年计划和具体的年度工作为支撑。需要年复一年,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需要挂图作战,精准落地,高质量推进,需要与时俱进,深化举措,抓铁有痕,确保三个“十大行动”124项举措每一项都能切实转化为具体工作。为了科学推进三个“十大行动”,配套实施《陕西省生态空间治理十大创新行动》,着力推动治理机制、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三个方面35项创新活动。通过“三个创新”,促进“一山两河”生态空间治理效能提升,加快生态空间产能达峰进程。 二、精准把握“三个管控” 生态空间划分为生态保护红线空间和一般生态空间。而生态保护红线空间,又分为自然保护地空间(特别生态保护红线空间)和一般生态保护红线空间,实施差异化管制措施。(1)自然保护地空间管控。各级政府依法划定或确认,实施长期保护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及其所承载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的生态空间。自然保护地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在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位。自然保护地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三大类,在保护等级、管制措施上各不相同。林业部门履行主管职责,依法依规严格保护、精准管制、科学治理。(2)一般生态保护红线空间管控。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强制性严格保护的生态空间,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功能的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因而也是国土空间开发的底线。一般生态保护红线空间,与自然保护地空间保护级别相当,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管控。(3)一般生态空间管控。即生态保护红线以外的生态空间,依据森林、草原、湿地、防沙治沙、风景名胜区等专业法律法规,分门别类、精细管控。 三、坚定执行“三个禁止” “三个禁止”即禁伐、禁牧、禁食野生动物。“三个禁止”其实是纠正过度利用森林草原行为,保护生态资源,促进自然恢复,以增强生态空间提供基础生态产品的能力。(1)禁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天然林是生态空间核心资源,被称为“生态钻石”“生态芯”。采伐天然林对生态系统极具“破坏性”,特别是对生物多样性极具“杀伤力”。在天然林中砍倒一棵大树,影响一个植物群落和一个生物体系。禁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是恢复生态空间生机活力、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举措。全省生态空天然林都是保护对象。从2021年开始,加快“工程保护”向常态化制度化保护转型。(2)禁止在禁牧期禁牧区放牧。实行封山禁牧,封的就是像锥子一样的“羊蹄”,禁的就是像钳子一样的“羊嘴”,本质上就是禁止“惟我独尊”的羊只“伐木”“伐草”,让稚嫩的苗木能够茁壮成长,成长为生机勃勃的森林草原。白于山和毛乌素沙地生态最为脆弱,封山禁牧的任务最为繁重,也是全省严格执行封山禁牧规定最为关键的阵地。(3)禁止食用野生动物。野生动植物是生态精灵,一旦灭绝,永无复生,并由此导致生物体系黑洞、生态系统震荡,生态网络适应性重建。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是丰盈生态空间的关键一招。秦岭是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也是禁食野生动物的关键区域。通过禁食野生动物,为飞禽走兽打造“金钟罩”,为生物多样性恢复性增长创造新空间。如果说“三个管控”是人与自然在空间上的三重约定,那么“三个禁止”就是人与自然在关系上的三大调整。履行“三重约定”和“三大调整”义务是长期任务,务必要坚定不移不打烊,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结成高质量的生命共同体。 四、持续加强“三个防御” 森林草原火灾、重大有害生物和人为损毁自然资源是生态空间安全的三大威胁。草木根植大地,叶层覆盖地面,由此形成“生物坝”“生物池”“生物体系”,带来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蓄滞洪水、防风固沙、固碳释氧、净化水质、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美丽景观、森林康养、生态体验、科学探秘等13项生态经济社会功能。一旦失去“生物坝”“生物池”“生物体系”,诸多生态经济社会功能必将消失殆尽。要以威慑对威胁,着力构建“天地一体化”监测预警系统,组织实施三大“防御战”“阻击战”。首先是防火。隐藏在森林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神秘,就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贮存太阳能。一株植物就是一个太阳能存贮器,一片森林草原就是由一个又一个太阳能存贮器组成的巨大的太阳能池子。当温度达到燃点时,就会立即燃烧起来。积蓄的年代越久,燃烧的越猛烈,转瞬之间化为灰烬。火是森林草原之大敌,防灭火是森林草原安全之要务。最高的防火境界就是“不着火”,防火于未燃。关键是加强火源管理,杜绝玩火纵火,普及科学用火,确保用火不失火。一旦失火,立即阻燃,灭火于初苗。初发火,燃点低,易扑灭。一旦错失良机,火势蔓延,火情复杂,需要组织专业队伍灭火,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和人员伤亡。构成火灾的,一定要查火因,追火责。其次是防御外来的有害生物。外来有害生物会损害生物池中生物秩序,导致生物体系结构失衡,引发生态空间安全问题。当前,要以松材线虫病和美国白蛾为重点,夯实防治责任,全链条追踪,切实做到“防输入、防扩散、防反弹、除疫木、除疫情”,最大限度阻击危害。第三是防御破坏生态空间资源。生态用地、动植物都是生态空间永续发展所依托的资源,如果被非法盗取、占有和利用,都会带来生态空间安全风险。要利用卫星数据技术,综合各种措施,使用好法律法规惩戒机制,阻击“禁止”“不得”的伐林、采挖、猎捕行为,以及侵占林地、草地、湿地的违法行为,确保生态空间资源安全。 五、着力推进“三个建设” “三个建设”即建设秦岭国家公园、建设秦岭北麓生态文明示范带、建设沿黄最美丽防护林。“三个建设”是三项重点工作,需要上下协力、左右协同重点推进。首先是着力推进秦岭国家公园建设,让秦岭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秦岭是世界级生态空间,具有国家代表性、生态原真性系统性,值得永续传承,世代共享。目前,已经到了最接近实现建设秦岭国家公园梦想的时刻,在已经完成“一方案两报告”编制的基础上,抓紧编制“总体规划”和机构设置方案。其次是着力推进秦岭北麓生态文明示范带建设,让秦岭北麓成为高品质生态生活空间。秦岭最美关中弯。在秦岭关中弯的顶部,以秦岭国家公园永续保护传承秦岭顶级生态空间。秦岭北麓坡底链接着大西安、大关中,连通着2000多万人口的国家中心城市群。秦岭七十二峪是秦岭北麓七十二条水道,也是关中城乡的七十二条生命线、七十二条风景线。秦岭北麓是黄河流域最美的山水所在。建设秦岭北麓生态文明示范带是接续保护秦岭顶级生态空间的需要,是保护修复秦岭北麓生态系统的需要,是国家中心城市群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需要,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全力推进。第三是着力推进最美丽沿黄防护林建设。从秦岭脚下到大漠腹地,全长828公里的沿黄公路,把华山、洽川、司马祠、禹门口、壶口瀑布、乾坤湾、闯王寨、石峁古城等50余处风景名胜串联起来,被誉为中国“一号公路”“最美沿黄公路”。沿黄最美丽防护林是最美沿黄公路的底色,是最实惠最普惠的自然风光、生态景观和生态产品。去年秋季启动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工程,今年春秋召开推进会。要始终接续奋斗,建设沿黄最美丽防护林,厚植黄土高坡绿色根脉。 六、科学发展“三个经济” “三个经济”即自然教育经济、美丽生态经济、林草产业经济。在一定意义上,“三个经济”是生态溢出的经济利用。“三个经济”所具有的生态和经济内在规律,尚未被完全揭示出来,还需要不断推进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1)积极发展自然教育经济。向自然学习已经成为新时代时尚,并由此促进自然学习经济发展。生态空间是大自然的博物馆,是向自然学习的天然课堂。要立足特色生态空间,面向青少年、在校生,创建动物园、植物园,设置科谱馆,办理自然课堂、生态学校,提供多样化的研学形式,满足知识性、趣味性需求,诠释自然奥妙,传播生态知识,培养生态文明建设接续力量。(2)发展壮大美丽生态经济。主要发生在生态空间核心地带。自然保护地是最美丽的生态空间、最健康的生态系统、最优质的生态产品,最适合观光旅游,发展“看的经济”。要在突出生态保护主体功能的同时,兼顾生态旅游、自然观光、森林康养、科学探秘需求,让城乡居民“看个够”“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全省美丽生态经济形成以秦岭为主体,巴山、关山、子午岭、黄龙山多片区发展的空间格局。(3)高质量发展林草产业经济。主要发生在生态空间与农业空间的交错地带,可林可农,可植可养。要以优势林草资源为依托,面向市场需求,发展苗木经济、林果经济和林下经济,提供优质林草产品,提升林草产业竞争力。要以“林产四宝”(核桃、花椒、大枣和林麝)为重点,加快科技进步,加强中低产园改造,实现生产链、供应链、价值链协同创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同增长。 七、坚持改革“三个导向” “三个导向”即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不懈推进改革是破解林业部门面临治理难题的唯一路径。在大面上,要推进数据改革,创建数据中心,搭建数字服务平台,提高数据质量,创建高效能数字生态空间;要落实好“双重规划”,突出秦岭、巴山、黄土高原三大块,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沙则沙,落地上图,科学绿化,创建新的国土绿化体制机制;要加快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解决边界不清、重叠交错、一地多牌等历史问题,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要持续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在“因养林而养人”的新林场体制下,让新林场人始终保持激情与活力,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奋斗者姿态;要深入推进集体所有生态空间上的森林、草原、湿地权益制度改革,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实转化路径。林业部门是一个老部门、大部门,但是,老而不坚,大而不强。新时代担负2.2亿亩生态空间保护、发展、利用的神圣使命,林业部门必须直面现实,与时俱进,调整自我心智,掀起自我革命,推动深度变革,由此走向老而坚、大而强。革别人的命容易,革自己的命难。这是一个充满矛盾、颇为艰辛、勇敢斗争的过程。而简单易行、费省效宏的路径,就是从实际出发,坚持“三个导向”不动摇,持续推进“小切口”改革,积跬步成千里,积溪流成江海。要以建设生态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导向,以解决好自身存在的观念僵化、知识老旧、技能失效、本领恐慌为问题导向,以实现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为结果导向,贯通政治逻辑、行政逻辑、业务逻辑,塑造“政治强、业务精、形象好”的生态绿军。 八、高效运作“三个机制” 林业部门“奉绿水青山之命”,需要奋力“举生态空间之治”,以“圆山清水秀之梦”。但是,圆满完成全省2.2亿亩生态空间治理任务,需要林业部门尽全力,也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发力、形成合力。目前,正在加速创建与生态生产高质量、生态服务高品质、生态空间治理高效能相适应的新的治理机制。这是中国特色的生态空间治理机制,也可以概括为“一体两翼”生态空间治理机制。“一体”是林长制,“两翼”分别是绿化委员会和关注森林活动。“三个机制”的运行中枢机构是林业行政主管部门。(1)全面推行林长制,增强领导力量。这是党中央部署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任务。通过推行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构建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压实保护发展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资源的主体责任,解决森林草原生态资源保护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担任总林长、副总林长,分别生态空间设置林长。林长制的一件利器是“上级林长考核下级林长”,考核结果作为使用干部依据,这是一项重大制度安排。(2)完善绿化委员会,增强推进力量。绿化委员会由政府领导挂帅,有绿化任务的部门组成,统一领导国土绿化和义务植树,组织协调国土绿化重点工程建设,开展森林城市创建推荐和命名工作,宣传发动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全民义务植树。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就是以全国绿化委员会名开展创建的国土绿化行动。(3)组织关注森林活动,增强监督力量。关注森林活动由政协领导牵头,政府、政协、群团等多部门协作,广泛凝聚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青妇等人民团体、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力量,全覆盖、全链接、全过程的关注。关注森林、草原、湿地、沙地、自然景观“五大阵地”;关注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重建、生态富民、生态服务和生态安全“六条战线”;关注各项生态空间治理保障机制运行状况。上述这三大机制藕合而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们要尊重制度,善用机制,发挥好制度力量、机制力量,合力推动生态空间高效能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推进2.2亿亩生态空间治理,提升生态空间产能,实现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就是生产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公共产品,就是提供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空间治理是神圣的事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奋进“十四五”、挺进“深绿色”的号角已经吹响,已经开启了生态空间绿色革命的新征程,让我们在2.2亿亩生态空间五大阵地上按下“快进键”,六条战线上跑出“加速度”,五项保障上精准“无偏差”,九重空间上催生“新产能”,披坚执锐,战不旋踵,奋力谱写建设美丽陕西、美丽中国新篇章。 作者注:4月19日省林业局党组召开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重温习近平总书记来陕重要讲话,研究部署“生态卫士日”有关工作。会议结束时,我有一个发言,本文即是发言的文字整理稿。之所以系统整理成文字稿,试图让更多人准确了解生态空间治理真谛。一直以来,我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把2.2亿亩生态空间治理好?如何把政策理论与工作实践铺展在2.2亿亩生态空间上?现在,陕西已经有条件有能力在生态空间治理上进行更多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我们可以先行一步,着手制定《陕西省生态空间治理条例》,为全国创立生态空间治理法探路。5月2日于磨香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