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羚学者
人们已经清楚,碳在地球上主要有四种存在形式,形象而言,地球有四个颜色的碳库。(1)黑色碳库。即“黑碳”,封存于岩石圈的碳,主要以碳酸盐的形式存在,约占地球碳总量的99.9%。(2)灰色碳库。即“灰碳”,存在于大气中,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形式存在。(2)蓝色碳库。即“蓝碳”,存在于海洋水体中。(4)绿色碳库。即“绿碳”,存在于陆地生态系统。地球生物圈面临的“碳危机”,在本质上是人类活动改变了原来的碳循环格局,挤占自然生态空间,毁坏贮存“绿碳”能力,扩大农业和城镇空间,动员与排放“黑碳”,导致了“灰碳”浓度增加,加剧了地球“温室效应”。 碳是生命之基,所有的生命都参与了地球碳循环。生物大分子以碳为骨架,如果没有碳,生命就无法成“形”。生命之碳,源于绿色植物。绿色植物的“特异功能”,就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灰碳),并转化为葡萄糖(绿碳),再经生化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绿碳)。生物链就是绿碳链。植物绿碳经由食物链传递,转化为动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绿碳)。与光合作用对应的是呼吸作用。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把一部分绿碳重新转化为二氧化碳,并释放进入大气(灰碳),另一部分则构成生物机体,在机体内贮存(绿碳)。动植物死后,通过微生物分解作用,尸体中的碳(绿碳)成为二氧化碳排入大气(灰碳)。一部分动植物残体,在微生物分解之前即被沉积物所掩埋(封存)而成为有机沉积物。经过悠长的年代,有机沉积物在热能和压力作用下转变成矿物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等(黑碳)。在风化过程中或作为燃料燃烧时,黑碳氧化成为二氧化碳排入大气。 不同绿色植物的光合效率不同,也就是不同的捕获碳的能力,简称“捕碳能力”。陆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捕获的碳,一部分贮存下来成为绿碳,一部分经呼吸作用又重新释放为灰碳。因此,光合作用捕获的碳是“毛固碳”,贮存碳是“净固碳”。贮存碳=捕获碳—释放碳。 森林空间就是绿碳空间。有资料显示,森林空间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球陆地绿碳总贮量1834Gt,包括地上生物绿碳与地下土壤绿碳两部分,其中地上绿碳约占总贮量的30%,土壤绿碳约占70%。可见,土壤是最大碳库。如果按空间分,森林是最大绿碳空间,森林绿碳贮量1410Gt,占全球绿碳总贮量的76.7%。在森林地上绿碳贮量483Gt,占全球地上绿碳总贮量的86%;森林土壤绿碳贮量927Gt,占全球土壤绿碳总贮量的73%。森林绿碳中,土壤碳占比最大,寒冷地带为80%以上,温带为60%以上,热带为50%以上。全球森林土壤绿碳占森林绿碳总量的65.7%。森林固碳能力与森林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成长中的中幼林空间是净固碳空间,光合作用固碳量大于呼吸作用放碳量,二者之差即为净固碳。成熟林/过熟林空间也是实现了固碳能力登峰的“碳达峰”空间,且光合作用固碳量与呼吸作用放碳量大体持平,二者之差近于零。绿色碳库“碳达峰”也意味着“碳库库容饱和”,也可以叫“碳饱和”。中国森林以幼龄林、中龄林居多,再加上进一步植绿增绿,生态空间“浅绿”变“深绿”,绿色碳库总库容尚有再翻一番的潜力。据王兵团队研究,2018年中国森林吸收二氧化碳15.91亿吨,约相当于对冲了当年人工排放二氧化碳量101.7亿吨的七分之一。 草原空间也是绿碳空间。我国是多草原的国家,草原占国土空间的40%以上,草原生物量占全国生物量的10%以上,草原土壤碳储量占全国土壤总碳储量的30%以上。可见,草原绿碳主要储存于草原土壤中,是植被层的十多倍。有研究指出,草原固碳经济成本约200元/吨,不到森林固碳成本450元/吨的一半。中国草原利用历史悠久,草原生态保护修复起步晚,草原绿色碳库空虚,实现草原“碳跑和”,增效扩容潜力大。 湿地空间亦是绿碳空间。湿地是“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无论是沼泽、湖泊、河流、滨海等自然湿地,还是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野生植物原生地等人工湿地,湿地空间都具有封存未被分解的有机物质(绿碳)功能,因而成为绿色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泥炭地储存了30%的陆地碳。 以森林、草原、湿地为主体的生态空间,就是绿色碳库、绿碳空间。经过数十年治理,陕西已经形成2.2亿亩生态空间,也是2.2亿亩绿碳空间、2.2亿亩绿色碳库。同时,我们看到,现时的生态空间、绿碳空间,还是“浅绿色空间”“低效率空间”,生物量少,土壤瘠薄,也即绿色碳库空虚不充实,增容潜力巨大。加快“浅绿色”向“深绿色”迈进,提升生态空间产能,充实丰盈绿碳空间,推动绿色碳库增效扩容。我们面临的历史性任务,就是要全面建立与绿碳空间治理、绿色碳库建设相适应的政策理论体系和政策制度框架,引领生态空间生态产能革命,加快绿色碳库由“空虚”向“饱和”升级转型。这便是基于自然生态空间的“碳中和”解决方案。 我国已经庄严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由此,必将带来一场旷日持久的以“碳革命”为引领的生态文明建设。“碳政治”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净排碳的农业空间、城镇空间不同,生态空间是“绿碳空间”“绿色碳库”。在未实现“碳饱和”之前,生态空间都是净固碳空间。实施“绿色降碳”,治理“绿碳空间”,丰盈“绿色碳库”,助力“碳中和”,是林业部门顺应时代潮流,重置生态文明话语权、提升制度供给能力的现实路径。2021年陕西省林业工作会议,策划了九重空间生态产能提升方略,也是九重绿碳空间绿色碳库增效扩容方略。绿色碳库建设,要突出碳库库容增长潜力大的空间,把重点放在推进国土绿化上,放在生态空间提质增效上。奋战“十四五”,进军深绿色,开启生态空间绿色革命新征程,就是实施“绿色降碳”,就是治理“绿碳空间”,就是建设“绿色碳库”。 在生态空间治理上,陕西敢为人先,快马加鞭,已经进行了两年有益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在生态空间四大宝库——绿色碳库、绿色氧库、绿色水库、生物能源库和生物基因库中,绿色碳库具有决定性影响。建设绿色碳库具有全球意义和普世价值,最能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担当。陕西2.2亿亩生态空间就是2.2亿亩绿碳空间、绿色碳库。目前,2.2亿亩绿碳空间、绿色碳库远未实现“碳饱和”。未来生态空间颜值达峰、产能达峰的过程,就是生态空间碳汇达峰、碳饱和的过程。这是应时而生,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普遍适应的先进理念。由此,必将重塑林业部门的价值观念、目标导向、工作体系和行政秩序,实现林业部新旧动能转换。现在,我们有条件有能力也有义务勇往直前,奋力奔跑,科学绘制出第一幅治理绿碳空间、建设绿色碳库“行动路线图”。 注:2021年5月9日写于磨香斋。铁+C=钢。但愿,生态空间因绿碳空间+绿色碳库,也能增加硬度、强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