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书房是书的房子,具有藏书、读书、写书的功能。毫无疑问,书房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有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分析,应该是先有书,后有书房。在“骨头书”、“石头书”、“青铜书”的年代,由于体积过大,大概难以存放在房子里,也不大可能在房子里进行阅读和书写,因此推测那个年代应该没有家庭书房。到了“木头书”的年代,官府已经有力量创制公文,兴许个别达官显贵家庭已经有书房了。
东周以前,知识是“奢侈品”,教育为学习知识服务,只能是王室贵族独享,老百姓可望而不可及。进入春秋时代,孔子开历史之先河,个人创办教育,实行“有教无类”,推动王室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战国时期,士大夫成为一个阶层,尤其是出现了“学富五车”的学问家。相信,这个时候有能力开办私学的家庭,一定开辟设立具有藏书、供学生读书、先生写书的书房。在汉代,汉武帝循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此,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主流哲学。这也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的大众化。相信在这一时期,有书房的家庭数量会有所增加,但不会增加太多。
东汉的蔡伦是造纸技术的集大成者。随着造纸技术日趋成熟,“纸质书”诞生瓜熟蒂落,顺理成章。在隋朝,中国人创造出雕版印刷技术。现在看雕版印刷机械呆板,效率不高,但它却是那个年代的“高技术”,推动了手抄书向印刷书的历史大跨越。由此,书不再是“孤本”,而是成批量了。这为更多的家庭藏书、读书,创造了条件。所以,在唐朝人的诗句中出现了“书房”一词:“秘阁书房次第开”、“仰眠书屋中”和“书斋望晓开”等等。唐代大文学家刘禹锡有一首脍炙人口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据说,这里的“陋室”就是书房。唐朝是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相信在唐朝有书房的家庭,一定会比以前各朝代都要多。
至北宋时期,毕升是一个具有超强学习力和创造力的人。毕升学习前人的印刷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活字印刷术”,极大地降低了制版费用,提升了印刷效率。活字印刷术独领风骚数百年。一直到20世纪后半叶,这种技术都是人类生产书籍、报纸、杂志的主要方法。活字印刷术加快了书的生产,扩大了阅读人群,促进了知识增长,推动了社会发展,造就了宋朝科技兴盛。活字印刷术是大宋成为“发明的朝代”支持性技术。唐朝开始,文人谈论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宋朝开始,人们谈论文人四雅(琴棋书画)。琴棋书画比之笔墨纸砚,内涵要丰富了许多。我相信,由此也早就了更多的“书香门第”,藏书的人,读书的人,写书的人在增加,有书房的家庭随之增加。
在其后的年代,中国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书房。比如,上书房。上书房是满清皇子皇孙上学读书的地方。清道光之前,叫“尚书房”,道光年间奉旨改为“上书房”。上书房也是袁弘,杨幂主演的电视剧名称,该剧讲述了乾隆帝青少年时代在上书房读书的一段故事。再比如,南书房。康熙帝为了与翰林院词臣们研讨学问,吟诗作画,在乾清宫西南角特辟房舍以待,名南书房。南书房是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值班的地方,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撤销。再一个著名的书房,就是“菊香书屋”。菊香书屋在中南海丰泽园内,是毛泽东在1949-1966年的住所。菊花与兰花、水仙、菖蒲并称“花草四雅”,与梅、兰、竹合为“四君子”。毛泽东的菊香书屋,高橱林立,百余个书橱满是经史子集、诸子百家的线装古籍,中外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著作,可谓汗牛充栋,墨香溢天。有资料认为,毛泽东是“二战”以来世界各国领袖中最喜欢读书的一位。
时间进入21世纪,人类跨入知识经济时代,也是学习的时代,智者的时代。21世纪的中国,有能力住三居室以上房子的人,家庭内部必然设置一间房子作为书房。比之以前,21世纪中国人的书房,除了有书柜、书橱、书桌以外,一定还有一台与互联网连接的电脑。人们不仅在书房阅读有字的书,也通过电脑阅读“无纸的书”(电子书)。电脑不仅具有阅读功能,也兼具收发书信、查阅资讯、网上商店、网上游戏等多种功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到5.13亿,当年新增网民5580万。电子书房无限延伸了工作和生活空间,为人们带来极大便利,提升了阅读效率,提升了工作水平,也提升了生活质量。在一部分知识工作者的家中,书房已经成为工作和生活的中心。
令人遗憾的是,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无法确切地知道世界到底有多少个家庭书房,无法确切地知道中国究竟有多少个家庭书房。我们已经注意到,在中国,没有书房的家庭仍然很多。尤其在农村,以打工和务农为生的家庭,大多没有书房,知识短缺,阅读不便,学习困难。有鉴于此,国家支持,在中国农村设立村级“农家书屋”,在中国城镇设立企业“职工书屋”,以此方便没有家庭书房的城乡居民开展阅读。我们可以观察的大趋势是,拥有书房的家庭越来越多,说与日俱增一点也不过分。我们热切期盼:但愿家家有书房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我坚信,未来是学习时代、知识时代、智者时代,也是家庭书房越来越多的时代。在不久的将来,家家有书房将不在是理想。“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将成为知识社会的生动写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