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羚学者
桃花谢了结桃子,杏花谢了结杏子,梨花谢了结梨子,梅花谢了结梅子,苹果花谢结苹果,开花结果,先花后果,果是花之子,此乃天理伦常,天经地义。那么,“樱花谢了结樱桃”吗?这个问题,似乎不好回答。的确,樱桃与樱花的关系要复杂了一些。樱花树与樱花树是两种树,樱花树之花叫樱花,樱桃树之花也叫樱花。樱桃树之花凋谢后,结出的果子叫樱桃,个头不大,而色泽红艳,酸甜可口,是人见人爱的美食。樱花树之花凋谢后,结出的果子也叫樱桃,但个头更小,了无颜色,且又酸又涩,人所不食。人们常见之樱桃是樱桃树的果实,而非樱花树的果实。樱花树多见于园林,樱桃树多见于田园。栽植樱花树,目的是观赏樱花;栽植樱桃树,目的是采食樱桃。 樱花树和樱桃树原本都是蔷薇科植物。与樱花树相比,樱桃树个头大,树高达8米。《广群芳谱》记载了 24 番花信风,即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棠梨、三候蔷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楝花。这清楚地讲述了开花的时间顺序。白居易在《春风》中写得清楚:“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也就说,樱树开花在杏桃梨之前,大概与玉兰同期。百果竟染笑靥,招睐艳誉之时,樱桃先百果而荣,有“春果第一枝”和“果中珍珠”之美誉。樱桃新叶娇艳,果熟时丹实满树,色泽红艳光洁,玲珑如珍珠玛瑙,极为美观。孤植、丛植、群植均宜。樱桃营养丰富,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A,以及丰富的蛋白质、糖、胡萝卜素。可鲜食或制作罐头,也可酿酒。枝、叶、根、花可供药用,性温,味甘微酸;入脾、肝经。《备急千金要方》记载:“樱桃味甘平,涩,调中益气,可多食,令人好颜色,美志性。” 樱桃树有莺桃、璎桃、含桃等别称。中国樱桃栽植史长达2500年以上,樱桃的地位也很高,曾是祭品,也是“贡果”。《礼记·月令》:“羞以含桃,先荐寝庙”。在周以前,樱桃已是祭祀用品。用“春果第一枝”孝敬先人的好传统,一代一代流传。南宋女词人朱淑真《樱桃》中写道:“为花结实自殊常,摘下盘中颗颗香。味重不容轻众口,独于寝庙荐先尝。”《东观汉记》记载,汉明帝在照园月夜宴群臣:“太官进樱桃,以赤瑛为盘(红玉制作的盘),赐群臣。月下视之,盘与桃一色,群臣皆笑,云是空盘”。樱桃花期短,果熟期也短,乃早春时令水果,不耐存放,即采即食。白居易《吴樱桃》写得深透:“含桃最说出东吴,香色鲜农气味殊。洽恰举头千万颗,婆娑拂面两三株。鸟偷飞处衔将火,人争摘时踏破珠。可惜风吹兼雨打,明朝后日即应无。”后梁宣帝在《樱桃赋》中也写得颇为生动:“懿夫樱桃之为树,先百果而含荣,既离离而春就,乍苒苒而东迎。”大文豪苏轼《樱桃》诗云:“独绕樱桃树,酒醒喉肺干。莫除枝上露,从向口中传。”时下所栽之樱桃树,以中国樱桃、甜樱桃、酸樱桃和毛樱桃为主,多为欧美品种。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的樱桃颇有名气,其特点是:个大、肉厚、皮薄、色红,其樱桃沟已是秦巴山区著名早春观光景区。早春时节樱花漫山遍野,樱桃成熟时节果实挂满枝头,晶莹剔透,香甜诱人。另外,成都、大连、青岛、威海、烟台、文登、西昌、铜梁等地也相继举办樱桃节。 与其它花木发展过程一样,人们起初主要利用樱桃的食用价值,后来主要利用樱花的观赏价值。大约在一千年以前,就悄然完成了这一转变。如今,在我们的记忆中,樱花比樱桃深刻得多。与樱桃树一样,常见的樱花树也有四大名品:即(1)云南樱花。树高10米,树皮褐色,小枝紫褐色,叶椭圆状卵形或倒卵形,缘具重齿。花粉红色至深红色,2-5朵簇生,2-3月开花。(2)日本早樱。树高5米,树皮横纹状,老树皮纵裂。小枝褐色,叶倒卵形至卵状披针形。花先叶开放,花蕾粉色,卵圆形;花粉白色,花瓣5枚,边缘红晕,花丝浅紫红色,花萼浅紫褐色,另常有萼瓣1个,2-3朵一束,稀1朵,远望之如红云一片。花期7天。(3)日本晚樱。树高10米,树皮淡灰色,叶倒卵形,缘具长芒状齿,花单或重瓣、下垂,粉红或近白色,芳香,2-5朵聚生,花期4月。(4)大山樱。树高20米,树皮褐色,小枝紫褐色,叶椭圆状卵形。花粉红色,2-4朵簇生,径3-5厘米,4-5月开花。1972年日本国民赠送中国1000株大山樱树苗,主要栽植在北京。 樱花品种多,差别也大,主要表现在早樱与晚樱的差别。早樱是原生种,花单瓣,叶前开花,晚樱从早樱发展而来,花重瓣,花叶同放。早樱枝条密集,枝枝丫丫,满树繁花,容易形成如云如霞的壮丽景观。鲁迅《朝花夕拾·山野先生》:“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冰心在《樱花赞》中写道:“山路的两旁,簇拥着雨后盛开的几百树几千树的樱花!这樱花,一堆堆,一层层,好像云海似地,在朝阳下绯红万顷,溢彩流光。”壮美与悲戚,纯洁与喧闹,便是欣赏早樱的审美享受。历代文人所赞美、所叹息,多是早樱。随着人们审美观念变化,晚樱栽植越来越多。晚樱分白花晚樱、绯红晚樱和大岛晚樱。花开之时,嫩叶抽出,花叶交错,花团锦簇,每一朵花,就是一个视觉热点,一个美的世界。在晚樱即将盛开之时,给人带来“嫣然欲笑百媚生”的心灵感应,而当晚樱盛开之时,繁花似锦,雍容华贵,盛开的晚樱好像是“树上的牡丹”,给人带来“嫣然一笑绯天空”的盛大气象。叶前开花的单瓣樱花,更适宜于极目远观,观大景致,花开如云,落英如雨。花叶同放的重瓣樱花,适宜远观也适宜近赏。“几树晚樱,满树乍开,粉嘟嘟红艳艳,花瓣层层叠叠,新叶萌发,有的娇嫩,有的棕褐,满园春光顿增色。”她的妩媚、她的柔情,以及她留给人间短暂而灿烂的美丽,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和无穷的启迪。 有人觉得,樱花之美胜海棠。有诗云:“嫣然欲笑媚东墙,绰约终疑胜海棠。颜色不辞脂粉污,风神偏带绮罗香。 园林尽日开图画,丝管含情趁艳阳。怪底近来浑自醉,一尊难发少年狂。”在世界各地,有不少欣赏樱花的胜地。美国有一个“潮汐湖”,位于集中着白宫、国会、华盛顿纪念碑和林肯纪念堂的国家广场一侧,湖周围坐落着杰斐逊纪念堂、罗斯福纪念地和新近建成的马丁·路德·金纪念园。潮汐湖畔有数千株百年以上的樱花树,每当早春来临,樱花盛开,涌起一片片粉白花浪,争相展示万象更新的生机。蓝天白云,涌来一群群踏青游人,争睹天人合一的难得笑靥。春水潾潾,花枝摇曳,屡闻合家欢笑;飞鸟争逐,鸳鸯戏水,时见情侣缠绵。此情此景,怎一个“美”字?中国大连市一年一度举办樱花节。大连樱花集中在旅顺口区,这里堪称中国樱花最多的地方,樱花树3万多株,著名品种繁多,如中国樱、日本早樱、八重樱、山樱等。武汉大学有百余樱花树,似雪如云的樱花让武大成为“最美校园”。樱花盛开时,每天有20万人像赶集一样,走进武大,欣赏樱花。因人流过于集中,影响到校园秩序,有人觉得“都是美丽惹的祸”。我常在大明宫遗址公园玩赏,在太液池周围,樱花与梅花、玉兰、海棠、牡丹,构建起“花的海洋”。21世纪以来,樱花成为中国城乡居民踏青赏花的新宠,在中国园林栽植中的地位剧增。如果细心留意,在西安、宝鸡等大中城市,甚至在“新农村”,无论是道路两旁,园林绿化,还是小区景致,可谓“遍布樱花”。 樱花之美曾是一种“可怜兮兮的美”。人们一面盛赞樱花绚丽之美,一面吐露花落的苦涩和酸楚。此道是“昨日雪如花,今日花如雪。山樱如美人,红颜易消歇。”近代旅日作家苏曼殊的《樱花落》,流露出丝丝哀怨:“十日樱花作意开,绕花岂惜日千回?昨来风雨偏相厄,谁向人天诉此哀?忍见胡沙埋艳骨,休将清泪滴深杯。多情漫向他年忆,一寸春心早巳灰。”白居易在《感樱桃花因招饮客》中,似乎透露了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愁思:“樱桃昨夜开如雪,鬓发今年白似霜。渐觉花前成老丑,何曾酒后更颠狂。谁能闻此来相劝?共泥春风醉一场!”李白的《久别离》,借樱花花开花谢,抒发对妻子的思念:“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嗟。至此肠断彼心绝,云鬟绿鬓罢梳结,愁如回飚乱白雪。去年寄书报阳台,今年寄书重相摧。东风兮东风,为我吹行云使西来。待来竟不来,落花寂寂委青苔。”李商隐的《无题四首》之四,似乎也是叹息樱花之美过于短暂:“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苍垂扬岸。樱花烂漫几多时?柳绿桃红两未知。劝君莫问芳菲季,故园风雨正凄其。”然而,这是早樱性格特质,如今重瓣樱花,花色靓丽,花期较长,雍容华贵,相信古人观之,一定会感到昔不如今,心中的哀怨与酸楚一扫而光。 一提及樱花,不少人以为是日本特产,这是一个大大的错觉。樱花树原产喜玛拉雅山地区,包括印度北部、中国长江流域。中国西南山区种类最为丰富,华北各地均有栽培。秦汉时期,樱花和樱桃已在中国宫苑栽培。因认知局限,古人没能区别樱桃树与樱花树,笼而统之称其樱树。唐朝时,樱花栽植遍布私家庭院。白居易从山野掘回野生的山樱花植于庭院观赏,并写道“亦知官舍非吾宅,且劚山樱满院栽,上佐近来多五考,少应四度见花开。”在《酬韩侍郎、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中,白居易写道:“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何必更随鞍马队,冲泥蹋雨曲江头。”写得生动有趣,淋漓畅快。中国云南省与喜马拉雅地域相近,自是最早栽植樱花地区。自古以来,滇樱花闻名天下。日本学者权威性专著《樱大鉴》认为,日本樱花来自喜马拉雅山脉。樱花传入日本后,日本人精心呵护,用心培育,不断丰富花色品种,发展出日系樱花一族。日本樱花与云南樱花同属,由原生腾冲、龙陵一带的苦樱桃演变而来,花由单瓣变重瓣,色由淡粉红色变深粉红色。 在世界各国中,日本樱花知名度最高。樱花与菊花,并列日本国花。日本栽植樱花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奈良时代(710—794年),在百花园中梅花唱主角,花便是梅,梅便是花。平安时代(794--1192年),在百花园中樱花唱主角,咏樱花的歌比咏梅花的歌多5倍。据说,9世纪由嵯峨天皇主持举行了日本历史上第一次赏樱大会,推进了赏樱在上层社会的流行。江户时代(1603—1867年),赏樱花习俗普及到民间,形成全社会赏樱花的习俗。日本人看重樱花所凝聚的热烈、纯洁、高尚品质。 在严冬过后,樱花最先带来了春的气息。每年3月15日至4月15日是日本官方确定的樱花节,樱花是一种风景,也是一种象徵,更是一种精神符号。著名作家冰心在散文《樱花赞》中写道:“我看樱花,往少里说,也有几十次了。在东京的青山墓地看,上野公园看,千鸟渊看……;在京都看,奈良看……;雨里看,雾中看,月下看……日本到处都有樱花,有的是几百棵花树拥在一起,有的是一两棵花树在路旁水边悄然独立。春天在日本就是沉浸在弥漫的樱花气息里!”每到樱花节,人们张灯结彩,“夜樱”与彩灯交互辉映,灿烂辉煌。樱花树下,挤满各种各样的人群,吃的、喝的、唱的、跳的、哭的、笑的,千姿百态、无奇不有,人们欣赏花开花落,宣泄激情与欢乐。清代诗人黄遵宪的《樱花歌》写道:“……,墨江泼绿水微波,万花掩映江之沱,倾城看花奈花何,人人同唱樱花歌,……,花光照海影如潮,游侠聚作萃渊薮,……,十日之游举国狂……。”这首歌写尽了日本人春天看樱花的举国若狂的盛况。 日本人迷恋樱花落英情景,从中体验庄丽、绚烂、悲惋、哀凉,从中感受民族精神。日本的樱花诗汗牛充栋,浓缩了日本樱花情结。现在择录几首,一起玩味:“百千万树樱花红,一十二时僧楼钟。白头乌哭屋梁月,此是侯门彼佛宫。”“不耐茫茫对此何,花如吉野月须磨。如鱼邪虎乌乌武,树底时时人唱歌。”“树底迷楼画里人,金钗沽酒醉余春。鞭丝车影匆匆去,十里樱花十里尘。”“来看阳明山上花,红云一抹泛朝霞。笑他命薄怜他瘦,浪逐东风故着葩。谁吹兰气上高枝,缀绿凝脂斗艳姿。九十春光留不住,故裁风雨及芳时。开遍山隈与水隈,胭脂和泪伴成堆。纵然博得时人赏,不禁狂飚一夜摧。又见繁英放满枝,浓桃艳李斗芳姿。平生知己知谁是,合有扶桑木屐儿。媚骨姗姗带醉妍,携云拖雨过前川。飘茵堕溷娇慵甚,半化春泥半化烟。轻烟冉冉绛初匀,斗艳争妍着意春。自是东皇妆点巧,无端忙煞看花人。”仔细品味,从中可以看到,日本人欣赏樱花短暂却绚丽的生命,以及生命结束时的宁静与素洁(其实,这只是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阶段,并非生命结束。看见落英,就以为是生命结束,这是一种误读误判)。樱花凋落别具景致,满树樱花在和煦春风摇曳下,纷纷扬扬地飘落,像粉蝶乱舞,让人眼花缭乱,心花怒放。可是一夜过后,再度光顾樱花园,昨日还遮天蔽日的树冠上干净得只剩下光溜溜的枝条和几片新嫩的绿叶,清清爽爽,无牵无挂,展现在眼前的是满地散落的花瓣,散发出静静的、银色的光辉。几分凄惨,几分悲壮,几多感伤,何其缤纷。这些特点与日本人推崇的英雄观一致,与“生时的辉煌”相比较,更为世人崇敬、更能折服民心的似乎是“死时的尊严”。这便是日本的“樱花情结”、“樱花精神”。据说,二战失败后,人们反思了樱花精神对日本乃至世界带来的深重灾难,日本国内也曾大举砍伐樱花树,这大概也是如今晚樱流行的重要推力。我们正在迎来“晚樱时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