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是古老而知名的果,也是古老而知名的花。杏与桃、李、枣、梨,合称“五果”。“五果”开花均在春季,故有“五果闹春”之说。在“五果”当中,杏树开花最早。所以,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诗句。春色美丽,春意盎然,满树繁花,被一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南宋诗人叶绍翁)跃然纸上,经久传唱。 在甲骨文中,“杏”字清晰可见。这是杏树为我们提供了数千年服务的文字见证。中国的杏树,以黄河流域为分布中心,在西北、华北、东北,以及江苏、安徽等地大面积种植。在公元前,中国杏树就传到了伊朗,之后陆续传至其他国家。以食果为主的杏树,称之“家杏”;以食杏仁为主的杏树,称之“山杏”。在农村,栽植杏树,建造杏林,经营杏园,以获得杏树果实。中国杏树分布范围广,地域特色强,比较著名的品种是陕西三原曹杏、山东青岛将军杏、山东济南金杏、河北遵化香白杏、北京水晶杏等。 杏与梅有许多相似之处,很早以前便有“南梅北杏”之说。杏与梅、桃、李、梨均是蔷薇科植物,其花姿相仿,花期接近。杏花先叶开放,花瓣白色或稍带红晕。杏果与梅果相似,果皮多金黄色,向阳部有红晕或斑点,果肉暗黄色,味甜多汁。一般6月成熟,圆、长圆或扁圆形,核果近卵形。杏是初夏佳果。杏之味香甜,杏音通幸,有杏之人便是有幸之人,食杏之人便是幸运之人。鲜食之外,可制成杏干、杏脯等。杏仁,可供食用、榨油和药用。杏仁通幸人,幸福的人,人们用杏仁招待客人。 比之杏果,杏花的文化影响力更大。中国古时有多色杏,粉红色、梅红色、红色等,更能调动起赏花者的激情。杏花有“娇容三变”之术,含苞待放之时,“花骨朵”即花蕾为纯红色;花开之后,红色逐渐变淡;至花落之时,已是纯白色。韩愈“居邻北部古寺空,杏花两株能红白。”宋代杨万里《咏杏花》 “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杏花变色带来的奇妙景象活灵活现。杏树栽植在庭前、墙隅、道路旁、水边,群植、片植于山坡、水畔。庭院成列种植,五光十色,壮美动人。尤其是与垂柳混栽,在柳叶吐绿时,相互辉映,更具鲜明的色彩。数十年老杏树,姿态苍劲,冠大枝垂,倒影水中,古色古香,趣味无穷。 阳春三月,踏青赏杏是中国文化传统。“五果”闹春,杏花最早,自然而然成为“春天的代表”。杨万里“红红白白一树春,晴光耀眼看难真。”施慧隐《闺思》:“帘底临鸾惜岁华,鬓云慵掠宝钗斜。落梅香断无消息,一树春风属杏花。”梅尧臣《初见杏花》:“不待春风遍,烟林独早开。浅红欺醉粉,肯信有将梅。”早春时节,杏花含苞待放,胭脂万点,占尽春风。杏花盛开,繁花满枝,野蜂飞舞,似烟如雪,如诗似画。“红芳紫萼怯春寒,蓓蕾粘枝密作团”,“浅注胭脂剪绛绡,独将娇艳冠花曹。”粉白粉白的杏花,虽不及桃花艳丽,不及梨花洁白,但白中带粉的色彩,更像妙龄少女恬静娇美的面容,嫣然动人。杏花比之梅花,少了些许红艳与傲气,比之桃花,少了几分热烈与奔放,它淡雅中透着温柔,清丽中透着质朴,随和而亲切,引人亲近,令人爱慕。 在唐代,富家人喜欢用杏花做插花。杜牧《杏园》:“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诗人将杏花凋零、杏园憔悴归因于满城的插花人,可见当时杏花受追捧的程度。似乎“红杏出墙”,唐时并无贬义。唐代流行以杏插花,也流行杏花诗。罗隐《杏花》:“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半开半落闲园里,何异荣枯世上人?”前两句写自然现象,后两句抒发情感,对人生反参悟尽在其中。王维《春中田园作》:“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颇有思想深度。同样忧思的还有,吴融《途中见杏花》:“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郑谷《曲江红杏》:“遮莫江头柳色遮,日浓莺睡一枝斜。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风及第花。”陆游的杏花诗轻快简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白居易一生诗作无数,也是咏花高手。73岁高龄的白居易还创作了流传千古的《游赵村杏花》:“赵村红杏每年开,十五年来看几回?七十三人难再到,今春来是别花来。”这是诗人留给诗坛最后一首咏花诗。至宋代,王安石在《北坡杏花》写道:“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似乎是在提醒人们,对曾经有过的荣光,不必计较太多。 在乡村,叫杏花、杏树、杏林的地名、人名非常见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杏树故事遗存很多。相传,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杏坛”便是其聚徒讲学的地方。后来,人们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为之筑坛、建亭、书碑、植杏。北宋时,孔子后代在曲阜祖庙筑坛植杏树,冠名“杏坛”。杏坛是孔子教育光辉的象征。由此“杏坛”变成“讲坛”代名字。大学问家梁启超10岁那年随父亲做客,时值初春,主人院内杏花绽放,梁启超被杏花所迷,禁不住偷折一枝,藏于袖中。梁父发现深感不安,又不便当面训斥,宴前与众道:“我出一联,令启超对之,以助雅兴”。上联:“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启超听罢一惊,心中惭愧,对曰:“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众人喝彩称绝。杜牧有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谣指杏花村。”尤其是最后一句“牧童遥指杏花村”成为千古绝唱。正因为太有名了,至今很多地方在为“杏花村”的归属闹纠纷。山西临汾、安徽贵池、江苏徐州和南京、湖北麻城、山东梁山等地,先后提出这首诗中的“杏花村”是本地的“杏花村”,还著述考证,各自为战,不可开交。目前形成了三大派:一派支持“山西说”(有注册“杏花村”酒商标为证);一派从方志史料和《清明》诗意出发,肯定安徽贵池;第三派从怀疑杜牧《清明》诗的著作权出发,认为杏花村乃是泛指。面对此种情形,如果杜牧再世,不知作何解释? 相传三国时期,在庐山有医者名曰董奉,医道高明,医术精湛。董奉看病不收报酬,但有个要求,即重病治好后须在他家园子栽植5棵杏树,轻病治好栽1棵。年复一年,治愈病人无数,园子里杏树成林,杏子成熟季节,红杏挂满枝头。后来,人们用“杏林春暖”、“杏林高手”、“誉满杏林”,以及“虎守杏林”等称颂医德高尚、医术高明。世代名医之家便称之为“杏林世家”。后世,医生常称自己是“杏林中人”。将杏树与医病联系起来,自有其道理。杏树的花、叶、果、仁、枝、根皆可入药。杏果在中草药中居重要地位,其药用主要有三个:润肺、消食积、散滞气。常用来主治风寒肺病,生津止渴,润肺化痰,清热解毒。《本草纲目》说,杏也叫“甜梅,是因为杏形似梅而味甘于梅,故名”。杏“有数种:黄而圆者名金杏;白杏,熟时色青或微黄,味甘淡而不酢;甘而有沙者为沙杏;黄而带酢者为梅杏;青而带黄者为柰杏。金杏大如梨,黄如橘。”现代科学证实,杏肉杏仁中含有数十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长期食用杏产品可延缓衰老,防止中老年血管病。苦杏仁中提取B17,是防癌抗癌的有效药物。斐济人喜食杏,长寿而未发现癌症,故斐济不但是长寿之国,还被称为“无癌国”。 梅杏等时令性水果不耐贮存,稍微多放些时日就会失去原有美味,甚至变得有害健康。民间有童谣:“王老五,命真苦,裤子破了没人补。”这里“王老五”是指已过婚龄却未能成婚的男人,即“老光棍”。当然,这“王老五”是条件差的男人,是“剩男”。条件好的男人也会因为挑三拣四而剩下,此谓“钻石王老五”。在古时,人们常以“摽(读音biao)梅已过”或“嫁杏无期”来比喻已过婚龄的“剩女”。“摽梅”是指梅子成熟而落下,以此比喻女子已到结婚年龄。“摽梅已过”表示焦急与急切之待嫁心情。关于“嫁杏无期”之“嫁杏”,有一则故事是这样的,一家堂前杏树只开花而不结子,有个媒婆替杏树遣嫁,为杏树披上嫁衣,设酒宴祝祷,第二年杏树果然开花结子,这就是“嫁杏”。这里“嫁杏”,其实是现代嫁接技术的运用。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天经地义。春天来了花要开,姑娘大了想嫁郎。,待嫁女子焦急心情古已有之。莫嗟“嫁杏无期”,但愿“嫁杏有期”。“因荷(何)而得藕(偶);有杏(幸)不须梅(媒)”,机会难得,合适就好。 有一首童谣式歌曲《杏花谣》,歌词歌曲皆一流:“小城三月听春雨,杏花一夜开满城。大街小巷花如海,红装素裹春色浓。小城三月杨柳青,杏花一夜香满城。千树万树花如雪,飘飘洒洒伴春风。冰雪铸就杏花魂,迎春盛开笑严冬。醉了四面八方客,醉了东西南北风。千娇百媚在身后,引来万紫与千红。百花丛中最灿烂,杏花春里故乡情。”周旭风的《杏花海》,旋律轻快、朗朗上口,歌词唯美,营造出一个浪漫,诗情画意的二人世界,非常有意境、有味道,令人百听不厌。。殷秀梅、戴玉强一曲《桃花红,杏花白》,唱出了杏花之柔美与忧伤。电视剧《西游记》里杏花精且歌且舞的《何必西天万里遥》,更是娇脆俏丽,唱尽了杏花的风流娇俏惊世绝艳,“桃李芳菲梨花笑,怎比我枝头春意闹。芍药婀娜李花俏,怎比我雨润红姿娇。”以杏花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可谓汗牛充栋,不计其数。 近年来,杏与时俱进,杏经济迅速发展,杏文化迈入新阶段。新品种新产品不断涌现,比较知名的有河北巨鹿、广宗的串枝红杏,山东招远的红金榛杏,张家口的大扁杏,山东崂山的关爷脸杏,历城的红荷苞,河南渑池的仰韶红杏,陕西华县的大接杏,甘肃敦煌的李光杏、新疆英吉的沙杏。每年3-4月份,杏产区举办“杏花节”,为游人踏青、郊游及摄影提供好去处。济南杏花节、佳木斯杏花节、伊宁杏花节、渑池杏花节、新密杏花节、吐鲁番杏花节、泾阳杏花节、清江白杏花节、三江杏花节等是国内知名的杏花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