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之杨》出自《诗经·国风·陈风》。陈国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列国之一,其治下在豫东和皖北一带,存国时间近千年。早期建都株野(今河南柘城胡襄镇),后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城关)。陈国宛丘都城“东门”外,可谓少男少女的约会圣地。在那里有丘、有池、有枌(白榆)、有杨,地形起伏,景色优美。陈国的爱情之歌《宛丘》、《月出》、《东门之池》、《东门之枌》均诞生在此。《东门之枌》中,小伙子在榆树下与小姑娘成功约会,顺利的将一把“花椒”(定情之物)赠与小姑娘。然而,《东门之杨》中的主人公没有那么幸运,在杨树下漫长的等待也没等来心上人。
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东门之杨,其叶肺肺。昏以为期,明星晢晢。
诗歌中“东门之杨,其叶牂牂。”“东门之杨,其叶肺肺。”其中,牂牂(zāng)、肺肺是微风吹拂下,翠绿的白杨树叶子发出的响声,像是情人约会的音响伴奏。诗歌一开始就向人们展现了约会的地点与周边环境。
“昏以为期”是说,事先说好了约会时间,即是在黄昏。“明星煌煌”“明星晢晢”中的“明星”,即“启明星”,也称“太白”“金星”或“太白金星”。日落之后,日出之前最亮。《毛传》:“日且出,谓明星为启明;日既出,谓明星为长庚。”在《诗经·国风·郑风》中《女曰鸡鸣》:“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即是明星凌晨升空的景象。古希腊人称金星为阿佛洛狄忒,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在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是维纳斯,金星也称维纳斯。“煌煌”“晢晢(zhì)”是星夜名亮亮的样子。约好在黄昏见面,一直等到启明星闪闪发亮,也不见意中人出现,心有不甘,一直在等待,终夜不见情人,心中焦灼、惆怅,心情一落千丈,望着明亮的星星发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在反复吟唱中,可以品味相约时的喜悦,也可以体会终夜未见的焦躁不安,以及由此而来的嘘唏、叹息!虽然这首诗描写的是约会“空欢喜”,我们也的确无法知道在白杨树下踯躅的人儿,究竟是男、是女?但透过《东门之杨》、《东门之枌》,我们对两千多年前,陈国少男少女浪漫的夜生活也可略知一二。
白杨树下的约会失败了,这让我想起了成语“水性杨花”。北魏灵太后胡氏风流成性,不仅与大臣暧昧,还与侍卫杨白花缠绵。杨白花离她而去,胡太后还赋诗一首《杨白花》: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零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春去秋来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明代无名氏《小孙屠》:“你休得假惺惺,水性杨花无凭准。” 后遂以“水性杨花”,即像流水那样容易变化,像杨花那样轻飘,以比喻感情不专,飘忽不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