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羚学者
《山有扶苏》为《诗经·国风·郑风》中的第十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与情人欢会,怀着无限惊喜,俏骂姗姗迟来男友的场景。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诗歌中提及四种植物,“山有扶苏”是说山上有“桑树”。在诗经中,桑树几乎是爱情的代名词。作者为诗歌冠以“山有扶苏”名称,也有“桑树的爱情道白”含义。“隰有荷华”即低洼处有“荷花”。宋代陈襄《荷华》:“翠盖田田绿,繁华艳艳红。有容欺水国,无力舞秋风。缓步迎潘后,纤腰学楚宫。涉江人不见,两桨石城东。”“山有桥松”即山上有高大“松树”。“隰有游龙”即低洼处有“游龙”,也即石龙、荭草、水荭、红蓼、天蓼、大蓼、狗尾巴花。可做中草药,消渴、去热、明目益气、亦治瘰疬、痞块。宋代梅尧臣有一首诗《水荭》:“灼约有芳艳,本生江汉滨。临风轻笑久,隔浦淡妆新。白鹭烟中客,红蕖水上邻。无香结珠穗,秋露浥罗巾。”我以为,桑树和松树是美男子的象征,荷华和水荭是靓丽女子的象征。 诗歌中提到两位人物。第一位是“不见子都”中的“子都”,即公孙子都,原名公孙阏(yān),本姓为姬,字子都,与周王同宗,春秋时期郑国人,郑国宗族子弟(郑国贵族)。春秋第一美男,武艺高超,相貌英俊。第二位是“不见子充”中“子充”,一般认为,前后文对照,子充也是一位美男子,而没有具体所指。这里不妨做进一步解读。柳宗元《陆文通墓表》中用到了“充”字,“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谓书籍存放时可堆至屋顶,运输时可使牛马累得出汗。后用“汗牛充栋”形容著作或藏书极多。在《说文》中解释“充,长也,高也。”因此,子充泛指成熟的“美男子”也在情理之中。 诗歌中有两个比较难解的词。第一个是“乃见狂且”中的“狂且”。“狂”字一半是“犬”,一半是“往”,本义是狗朝目标物疾速奔行。人跑为“走”,马跑为“驰”,狗跑为“狂”;人群齐跑为“奔”,马群齐跑为“骤”,狗群齐跑为“飙”。且(jū),古同“趄”,走路不稳,失去常态。“狂且”当指慌忙赶来的小伙,在这里也是女子对情郎昵称。第二个是“乃见狡童”的“狡童”。在《诗经·国风·郑风》中还有一首诗,即《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胡承珙《后笺》:“姣,狡,佼三字古通”。可见,此处狡童即姣童,后世义同“娈童”,指美少年,有时也指妓男。 现在,我们来还原《山有扶苏》描述的场景:山坡上长有桑树和松树,洼地里满是荷花和水荭,在这个山清水秀之处,一对恋人幽会。姑娘来得早,徘徊在树下池边,转悠了好几圈,左等右等,不见心上人,焦虑之情油然而生。过了好长时间,心仪的男子终于出现了,瞬间激起姑娘的澎湃之情。然而,这是一个温柔的女孩,也是一个火辣的女孩。女孩子以非常独特的语言将相思已久,等待已久的心情道出:我还以为是子都一般的美男子,原来是你这么个毛手毛脚,走路不稳的小伙。我还以为是子充一般的美男子,原来是你这么个少年郎。热恋中小儿女的忘情姿态活灵活现。子都、子充是小女儿“理想版”的美男子,狂且、姣童是小女儿“现实版”的美少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