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羚学者
在《诗经·国风·鄘风》有一首《桑中》,全诗轻快活泼,表现了青年男女自由、奔放而炽烈的情爱生活。人类学家鲍昌认为,古时人们奉祀农神、生殖神,“以为人间男女交合可以促进万物繁殖,在许多祀奉农神的祭典中,伴随有群婚性的男女欢会。”“郑、卫之地仍存上古遗俗,凡仲春、夏祭、秋祭之际男女合欢,正是原始民族生殖崇拜之仪式。”“《桑中》诗所描写的,正是古代此类风俗的孑遗。”统观全诗,可以用“销魂桑树林”来概括。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沬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于何,在哪里?唐:植物名,即菟丝子。一说当读为“棠”,梨的一种。沫:卫邑名,即牧野,今河南淇县北。乡:郊外。谁之思:思念的是谁。孟:老大。孟姜:姜家大姑娘。姜、弋、庸,皆贵族姓。要(邀):邀约。上宫:楼也。周代时,一般住房即称宫,无高低贵贱之分。秦汉以后,只有王者所居才称之宫。淇:淇水。葑(封):蔓菁菜。郭沫若《甲骨文研究》云:“桑中即桑林所在之地,上宫即祀桑之祠,士女于此合欢。”又云:“其祀桑林时事,余以为《鄘风》中之《桑中》所咏者,是也。”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用后世儒家的观点去审视、要求和严苛周代卫国之民间风俗。 诗三章全以采摘种植物起兴,这是吟咏爱情、婚嫁、求子等常用手法。采摘植物与性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以采摘植物起兴爱情题材,在审美上有同构同形关系,炽热情欲与绿意葱茏的草木给人以勃然欣悦。以“采唐”、“采麦”、“采葑”起兴,含蓄中有深情,形象中有蕴意。主人公沉浸于狂欢后的美妙回忆。有趣的是,每一章在改换欢爱地点和欢爱者,三章的地点和人物竟然完全相同。在沬邑之郊与美丽动人的孟姜风流,在沬邑之北与美丽动人的孟弋风流,在沬邑之东与美丽动人的孟庸风流。这里不必深究三位女性,权当是“杜十娘”吧。这位男子与多位情人幽会,将浪子渔色后放荡、得意心态淋漓尽致。反覆咏唱相邀“桑中”,要去“上宫”,仅此销魂时刻还不够,事后美人要将男子相送淇水,真实进入温柔之乡。每章句末“矣”字俨然是品咂、回忆狂欢之情时的感叹口吻。 可以想象,如果再配以适当音乐,整个诗歌音韵谐和,圆美流转,琅琅上口,热烈活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