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诗分类大辞典》中,花部共收录咏花诗835首,为103位诗人所做,人均咏花诗8首。而白居易写作咏花诗87首,超过总数十分之一。白居易有“花痴”之名,与他的咏花诗数量多有关。白居易咏花22种花,其中有“花中西施”,也有“花中嫫母”。花,无论美丑,皆是白居易的知音。 当然,白居易还是最喜欢“花中西施”。唐元和十年,白居易44岁,因“僭越行为”,从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贬至江州司马。在江州(今九江),白居易遇见了他心中西施——杜鹃花,当时名叫“山石榴”。可以说,与杜鹃“一见钟情”而“情定终身”。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忍不住写首诗告诉好朋友。这个好朋友,即是与白居易合称“元白”的元稹,因在家里排行第九,也称“元九”。也正是这首《山石榴,寄元九》可以将白居易锁定为“杜鹃屌丝”。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 山石榴,一名山踯躅,一名杜鹃花。 杜鹃啼时花扑扑。 九江三月杜鹃来,一声催得一枝开。 江城上佐闲无事,山下斫得厅前栽。 烂熳一栏十八树,根株有数花无数。 千房万叶一时新,嫩紫殷红鲜麴尘。 泪痕浥损燕支脸,剪刀裁破红绡巾。 谪仙初堕愁在世,姹女新嫁娇泥春。 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 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 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奇芳绝艳别者谁?通州迁客元拾遗。 拾遗初贬江陵去,去时正值青春暮。 商山秦岭愁杀君,山石榴花红夹路。 题诗报我何所云?苦云色似石榴裙。 当时丛畔唯思我,今日栏前只忆君。 忆君不见坐销落,日西风起红纷纷。 在赞美杜鹃花的诗作中,这首诗可谓“千古绝唱”。西施是中国“四大美女”之首,嫫母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妻,相传她貌似丑陋至极,是中国“四大丑女”之首。但她的德行品性极佳,堪称女性楷模。在百花丛中,杜鹃花是美女西施,芙蓉芍药是丑妇嫫母。旗帜鲜明,突出了杜鹃花鲜美艳丽,鲜明褒贬明确告诉人们杜鹃花之美!并且,诗人将杜鹃花的花姿、花色、花性,以及分布特点,写得一清二楚。这在当时,难能可贵,着实令人敬佩。白居易不只是“杜鹃知音”,也不是一般的“杜鹃粉丝”,而是令后世称奇的“杜鹃屌丝”! 用现在的话戏说白居易“官场失意,情场得意”。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情定杜鹃花”,由此开启了精心栽培杜鹃花的历史。白居易《戏问山石榴》: 小树山榴近砌栽,半含红萼带花来。 争知司马夫人妒,移到庭前花不开。 这是白居易初次栽植杜鹃,没有成功也很正常,他自我解嘲,将“移到庭前花不开”的原因归结为夫人妒忌。如果深究原因,恐怕作者已经意识到“半含红萼带花来”,即此时杜鹃花马上要开放了,移栽时机已过,为时已晚,休怪花儿不开。“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即元和十一年,白居易移栽杜鹃终于获得成功。这便是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的写作背景。栽植杜鹃花成功,是园林艺术的一个大喜讯。仅写作一首《山石榴,寄元九》,显然很不过瘾,不足以表达移栽成功者的喜悦之情。继而,白居易又写作了一首《题山石榴花》: 蔷薇带刺攀应难,菡萏生泥玩亦难。 怎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任人玩。 诗人将移栽杜鹃花成功的喜悦跃然纸上,可以不夸张地说,已经是“喜形于色”了。这样的喜悦,当然不仅要让好友元九分享,也要让后世的人们分享! 元和十四年春,白居易从江州司马升任忠州刺史。白居易升官也没有忘记将情人杜鹃花带在身边。他从江州带来杜鹃,栽植在“东坡园林”。白居易《喜山石榴花开》: 忠州州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时树。 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 赤玉何人少琴轸?红缬谁家合罗裤? 但知烂熳恣情开,莫怕南宾桃李妒。 这时,白居易已经是栽植杜鹃花的“老手”,园林技艺趋于成熟,以至“花开依旧数”。到了大和二年,白居易再次加官进爵,晋升为刑部侍郎。这次,白居易也没有忘记把杜鹃花带到西安栽植。由于前期的园艺经验,白居易在西安已可以将杜鹃花培育得很好了。日久情深,已过“知命之年”的白居易眼中,杜鹃花不仅是“西施”,进而成为“百花之王”了。白居易《山石榴花十二韵》: 晔晔复煌煌,花中无比方。艳夭宜小院,条短称低廊。 本是山头物,今为砌下芳。千丛相向背,万朵互低昂。 照灼连朱槛,玲珑映粉墙。风来添意态,日出助晶光。 渐绽胭脂萼,犹含琴轸房。离披乱剪彩,斑驳未匀妆。 绛焰灯千炷,红裙妓一行。此时逢国色,何处觅天香。 恐合栽金阙,思将献玉皇。好差青鸟使,封作百花王。 中国杜鹃花栽植始自唐朝,白居易应该是最早成功栽培杜鹃花的人物。 在白居易生活的年代,唐代官场变动剧烈。白居易算是比较幸运的一位。白居易出身于书香之家,受到过良好教育。在走上宦途之后,虽曾贬官江州,却非荒蛮边陲。他从来没有生活穷困得断餐断顿,或衣衫褴褛。曾出任杭州知府,也是令人羡慕的差使。白居易官至刑部尚书,品位极高。在唐代牡丹“倾城倾国”,称之为唐朝“国花”一点也不为过。白居易并非独爱杜鹃花,他也喜欢牡丹花。只不过,在白居易诗歌中,杜鹃花没有“悲戚之意”,而牡丹花充满“疾苦之声”。从不介意牡丹诗中,人们看到了“牡丹之美”,也看到因此而来的“心中疾苦”。白居易的牡丹诗,将“牡丹美”与“心中苦”紧紧连接在一起。 白居易被贬江州之后,常思念好友元稹,加之元稹也被贬官荆州,两人可谓是“同命相连”,思念更甚。看见牡丹,想起元稹。赏一次牡丹,念一次元稹。白居易《西明寺牡丹花时忆元九》: 前年题名处,今日看花来。 一作芸香吏,三见牡丹开。 岂独花堪惜,方知老闇催。 何况寻花伴,东都去未迴。 讵知红芳侧,春尽思悠哉。 这已是白居易当年第三次西明寺赏牡丹,此时白居易已经获知元稹被再度贬官的消息。白居易心情沉重,单独来西明寺观赏牡丹,反而更加伤心。第二年,牡丹花开之时,白居易如期而至,看见牡丹又想起元稹。白居易《重题西明寺牡丹》: 往年君向东都去,曾叹花时君未回。 今年况作江陵别,惆怅花前又独来。 只愁离别长如此,不道明年花不开。 一个人来到西明寺赏牡丹,自然无法愉快,惆怅挥之不去。白居易一再为不能与元稹同赏牡丹而遗憾。两首牡丹诗,转弯抹角表达对皇帝李纯的失望,对朝政混乱的愤慨。也恰好说明了赏牡丹已是时尚。白居易一而再、再而三欣赏牡丹花,也是对“国色天香”的肯定,再加上了一层“美中不足”。白居易喜爱牡丹花,可从《惜牡丹花》中得以印证: 惆怅阶前牡丹花,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气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诗中“阶前”点明了赏牡丹的地点,即是白居易家种的牡丹。“一年春色摧残尽,更觅姚黄魏紫看。”牡丹开放晚,牡丹花凋谢,意味着春天即将逝去。这“惜牡丹花”,其实也是惜春。“两枝残”到“摧残尽”有时间距离。因为“晚来”,一夜天气变化无法推测,担心起风,第三枝、第四枝……难免被吹尽。于是“夜惜把火看”,饶有兴致。 从满城皆为牡丹醉的欣赏牡丹潮水中,白居易看到了时弊之害。白居易《买花》: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这年暮春,长安车水马龙,原是牡丹盛开时节,纷纷买花。枝繁叶茂,鲜红欲滴,五捆白绢价钱。有一老农无意中也来到了买花之地,他没有见过这样奢侈的情景,不由得低头长叹,其内心积怨与不满不言而喻。 白居易所任“江州司马”,类似于今日之九江市长。那是一个“大社会、小政府”的时代,市长的工作远不及今日之繁忙。加之,九江的花卉比之长安要多,白居易将心思用在了赏花上。白居易《紫薇花》: 紫薇花对紫微翁,名目虽同貌不同。 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 浔阳官舍双高树,兴善僧庭一大丛。 何似苏州安置处,花堂栏下月明中。 白居易曾在长安紫薇省任职,自称是“紫薇郎”。在九江,再一次见到紫薇花,触景生情,五味杂陈。当看到梨花时,心情也好不到那里去。白居易《江岸梨花》: 梨花有思缘和叶,一树江头恼杀君。 最似孀闺少年妇,白妆素袖碧纱裙。 《大林寺桃花》大概是这一时期白居易诗词的代表作: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是庐山历史上三大名寺(西林寺、东林寺、大林寺)之一,花径位于庐山牯岭街西南2公里,海拔高1035米,因海拔高,大林寺的桃花开放迟。山下桃花已经凋谢,而山上桃花睁开,为错时赏花开了一扇窗。其实,在白居易的老家,桃花也很不错。白居易《下邽庄南桃花》: 村南无限桃花发,唯我多情独自来。 日暮风吹红满地,无人解惜为谁开。 这时,白居易因官场不得志,回老家时看见盛开的桃花,“下邽庄南桃花”就像是无数聪明才智在“自开自落”,令人扼腕叹息。 梅花自古是名花,在白居易诗作中自然少不了梅花。此时,白居易在杭州任职。杭州西湖是人间美景,喜欢饮酒赏花的白居易,自然免不了邀请朋友饮酒赏梅。白居易《与诸客携酒寻去年梅花有感》: 马上同携今日杯,湖边共觅去春梅。 年年只是人空老,处处何曾花不开。 诗思又牵吟咏发,酒酣闲唤管弦来。 樽前百事皆依旧,点检唯无薛秀才。 诗中“薛秀才”即薛景文。之前,白居易曾与他一同饮酒寻梅,题诗相赠。不想一年后,景色依旧,故人与世长辞。以繁花比照凄清,诗人词家娴熟手法。 在唐代,尚没有专门的樱花树,樱桃和樱花是一种树。那时的樱桃花,自然没有今日樱花美丽。但白居易还是写作了不少樱花题材的诗作。白居易《樱桃花下有感而作》: 开成三年春,季美周宾客南池者。 蔼蔼美周宅,樱繁春日斜。一为洛下客,十见池上花。 烂熳岂无意,为君占年华。风光饶此树,歌舞胜诸家。 失尽白头伴,长成红粉娃。停杯两相顾,堪喜亦堪嗟。 与朋友饮酒作乐,自然不知以此。因饮酒而伤感也不止一次。白居易《感樱桃花因招饮客》: 樱桃昨夜开如雪,鬓发今年白似霜。 渐觉花前成老丑,何曾酒后更颠狂。 谁能闻此来相劝,共泥春风醉一场? 红色的樱花与白色的头发相比较,自然伤处随之而来。白居易《樱桃花下叹白发》: 逐处花皆好,随年貌自衰。红樱满眼日,白发半头时。 倚树无言久,攀条欲放迟。临风两堪叹,如雪复如丝。 令白居易陶醉的有花也有酒。也许,“瓮头竹叶”是白居易的最爱。白居易《蔷薇正开春酒初熟因招刘十九张大崔二十四同》: 瓮头竹叶经春熟,阶底蔷薇入夏开。 似火浅深红压架,似饧气味律粘台。 试将诗句相招去,倘有风情或可来? 明日早花应更好,心期同醉卯时杯。 翁头即酒瓮的口,竹叶即竹叶青酒名。白居易曾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一年有余。他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对江南风情相当了解。 一个人在极度失意的时候,似乎看到什么东西都会与失意以及失意的根源联系在一起。有时甚至是“无中生有”。“有病乱投医”。白居易的诗作《紫藤》告诉人们,白乐天也不列外。白居易《紫藤》: 藤花紫蒙茸,藤叶青扶疏。谁谓好颜色,而为害有馀。 下如蛇屈盘,上若绳萦纡。可怜中间树,束缚成枯株。 柔蔓不自胜,袅袅挂空虚。岂知缠树木,千夫力不如。 先柔后为害,有似谀佞徒。附著君权势,君迷不肯诛。 又如妖妇人,绸缪蛊其夫。奇邪坏人室,夫惑不能除。 寄言邦与家,所慎在其初。毫末不早辨,滋蔓信难图。 愿以藤为戒,铭之于座隅。 紫藤花朦朦胧胧,花穗秀丽,藤叶青翠,扶疏而上,甚是优美。谁知紫藤杀伤力。下部如蛇盘曲上部绳索缠绕。可怜中间被缠树渐渐枯死。紫藤枝条似柔弱无力,袅袅娜娜悬空挂。哪知缠绕树力量千夫力不及!先示弱后为害像朝中奸佞。附着权势,君主迷恋不舍抛弃。像妖妇去日夜蛊惑丈夫,其夫头脑不清醒不能她除。治国治家一个样,察其毫末,知其利害。任其发展,后果不堪。种树养花,为人处事,以藤为戒。 与《紫藤》相比,不起眼的桐花平实得多。白居易《桐花》: 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 岂伊物理变,信是土宜别。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杀。 草木坚强物,所禀固难夺。风候一参差,荣枯遂乖剌。 况吾北人性,不耐南方热。强羸寿夭间,安得依时节。 白居易是诗人中的园艺家,园艺家中的政治家。当看到美丽之花,他想到“人民群众”的疾苦;当看到其貌不扬的花,他想到这就是“人民群众”。随着年龄增长,“人民群众”在白居易心目中的分量也在增加。白居易《杏园中枣树》: 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皮皴似龟手,叶小如鼠耳。 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岂宜遇攀玩,幸免遭伤毁。 二月曲江头,杂英红旖旎。枣亦在其间,如嫫对西子。 东风不择木,吹喣长未已。眼看欲合抱,得尽生生理。 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君爱绕指柔,从君怜柳杞。 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 写作这篇诗作时,白居易以及不再“仕途通达,春风得意”。“臣世济国,一展鸿图”也已经成为过去会。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心境,促使他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大车大料。这是一首哲理诗:枣树虽然外表不显赫张扬,但在东风吹拂中却自信成长,生机盎然;不甘让世人攀玩,但愿做大车的轮轴材料。当然,白居易没有后世人民领袖“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思想高度。 白居易写花的精神确实值得后世学习,他写“花中西施”,他写“花中嫫毋”,甚至连不知名的花也写。可见,“花痴”绝非虚名。白居易《紫阳花》: 何年植向仙坛上,早晚移栽到梵家。 虽在人间人不识,与君名作紫阳花。 在招贤寺一花,无人知名,色紫气香,芳丽可爱,颇类仙物。因不知名,白居易便名之“紫阳花”。有人研究认为,此“紫阳花”,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如今成为八仙花、阴绣球的别名。 白居易五十二岁的时候,已是一头如霜的银发。到五十五岁时,满头白发。从“五十二”到“五十五”,头发由“霜白”变“雪白”。那个时代没有现在的染发技术,白头发“一目了然”。“黑发”变“白发”是老之将至的象征,发色变化必然引起心里变化。如果再联想起已经成灰的故人,眼前的花,眼前的美人,恐怕也难以激情。白居易《花前叹》: 前岁花前五十二,今年花前五十五。 岁课年功头发知,从霜成雪君看取。 几人得老莫自嫌,樊李吴韦尽成土。 南州桃李北州梅,且喜年年作花主。 花前置酒谁相劝,容坐唱歌满起舞。 欲散重拈花细看,争知明日无风雨? 白居易的诗,文字多浅显直白,读者一看便知其意,无须大伤脑筋。然而,白居易也写作了一首让人捉摸不定的诗,不断掀起争论和是非。白居易《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不知有多少人为解开这首诗而大伤脑筋。有人研究认为,这是诗人曾“偷吃”时所留下的深刻记忆。此处“朝云”借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蛆,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花非花”喻行踪似真似幻,似虚似实。唐宋时代旅客招妓女伴宿,夜半来,黎明去。元稹《梦昔时》记梦中重会一个女子云:“夜半初得处,天明临去时。”她来时不多,旅客宛如春梦。她去后像清晨云,消散得无影无踪。《花非花》颇有“朦胧”味儿,给人以“雾里看花”之感。有人甚至给《花非花》冠以中国古代文学第一朦胧诗的美誉。唐孟棨《本事诗·事感》中记载:“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现代人形容美女“樱桃嘴”、“小蛮腰”或“杨柳腰”,就是从白居易那里学过来的。 白居易一生营造园林,园林也为白居易诗歌创作提供了非常广泛的题材。除以上以花为题材的诗作,以树为题材作诗也不少。白居易《杨柳枝词》: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关于这首诗,河南尹卢贞有一和诗,题序说:“永丰坊西南角园中,有垂柳一株,柔条极茂。白尚书曾赋诗,传入乐府,遍流京都。近有诏旨,取两枝植于禁苑。乃知一顾增十倍之价,非虚言也。”永丰坊为东都洛阳坊里名。春日垂柳,咏物言志。春风吹拂,千丝万缕。一树而千万枝,可见柳之繁茂。柳枝柔嫩多姿,秀色夺目,随风飘荡,轻盈袅娜,比丝缕柔软。诗意转折处加重特写,强调垂柳之不得其地。“西角”背阳阴寒,“荒园”无人所到,诗人对垂柳落寞深惋惜。 南方的竹子多,北方的槐树多。白居易的故乡在槐树下,亲人在槐树乡。思乡之情,念亲之情,自然要将槐树写进诗作之中。白居易《庭槐》: 南方饶竹树,唯有青槐稀。十种七八死,纵活亦支离。 何此郡庭下,一株独华滋。蒙蒙碧烟叶,袅袅黄花枝。 我家渭水上,此树荫前墀。忽向天涯见,忆在故园时。 人生有情感,遇物牵所思。树木犹复尔,况见旧亲知。 用现在的话说,白居易算是“人民诗人”了。“人们诗人”自然免不了要写“青松”。白居易《和答诗十首。和松树》: 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森耸上参天,柯条百尺长。 漠漠尘中槐,两两夹康庄。婆娑低覆地,枝干亦寻常。 八月白露降,槐叶次第黄。岁暮满山雪,松色郁青苍。 彼如君子心,秉操贯冰霜。此如小人面,变态随炎凉。 共知松胜槐,诚欲栽道傍。粪土种瑶草,瑶草终不芳。 尚可以斧斤,伐之为栋梁。杀身获其所,为君构明堂。 不然终天年,老死在南冈。不愿亚枝叶,低随槐树行。 公元846年8月,走过了75个春秋的白居易在东都洛阳与世长辞,葬于洛阳龙门东山琵琶峰。后世为纪念“人民诗人”建设了“白园”。白园依山而建,苍松翠柏,秀丽古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在白园,写诗人与读诗人一起,“人民诗人”与“人民群众”共享园林艺术之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