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羚学者
谜面一:身体圆圆不长毛,不是橙子不是桃,请它草屋住几夜,绿衣脱去换红袍。 谜面二:身穿黄袍子,头上戴帽子,脱掉小帽子,味儿甜滋滋。 谜面三:红红瓶,绿绿盖,千人走过万人爱,小人看见放肚懒,问侬姆嬷买勿买? 柿子,别名金果、朱果、猴果等。秋季红果满枝,阳光照耀下,好似满树红灯笼。 柿树“七德”。 唐《酉阳杂俎》谓“柿之七绝”:即“一树多寿,二叶多荫,三无鸟巢,四无虫蠹,五霜叶可玩,六佳实可啖,七落叶肥大,可以临书”。于是,《西游记》中有“七绝山”,山上有很多柿子树,每年结出许多柿子。今人以为,柿有“七德”: 一曰寿长。“一年种,百年收”。幼树定植后,5-6年开始结果,7-8年生进入盛果期,盛果期可达50年。100年老柿树仍能丰产,300年古柿树仍能结果。民谚曰:“柿子核桃寿命长,世世代代吃不光。” 二曰形美。柿树原产中国,落叶乔木,高达20米,枝叶稠密,树冠盈圆,绿化美化空间大。在“柿之七绝”中表述为“多荫”。柿子是乡土树种,乡村房前屋后的柿树是“地标树”。 三曰叶俊。在“柿之七绝”中表述为“霜叶可玩”。柿树叶片质厚面滑,夏季翠绿,秋季由绿变红,及至深秋季节,柿树浓密红艳,层林尽染。唐代李益:“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隔窗爱竹有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 四曰仔靓。特别是深秋时节,柿子色彩艳丽,红叶飘逝,红橙橙的果实缀满枝头,如同绚丽的彩霞。几场冷露寒霜,柿子熟了,红柿垂枝,如霞似火,悬金挂彩。刘禹锡《咏红柿子》:“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本应遗朱掇,翻自保天年。” 五曰美食。在“柿之七绝”中表述为“佳实可啖”。柿子是“木本粮食”,美味多汁、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葡萄糖、果糖和钙、磷、铁等矿物质,成熟柿子与杂粮混合做成的炒面甜香可口,可以作为主食。特别是遇到灾荒,柿子是度饥荒的“救命粮”。民谚曰:“一棵柿树半年粮。”“桃饱人,杏伤人,柿子板栗救穷人。” 六曰良药。柿胜宝药,味甘、涩,性寒,有清热去燥、润肺化痰、软坚、止渴生津、健脾、治痢、止血等功能,可缓解大便干结、痔疮疼痛或出血、干咳、喉痛、高血压等症。柿子是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动脉硬化、内外痔疮患者的天然保健食品。根、皮、叶在中药上的用途很广,具有开胃消食,清胸中烦热,清肠胃等功效;柿蒂能治打嗝和夜尿症;柿漆即柿涩治高血压有特效;柿霜可治咽喉疼和咽干咳嗽等。 七曰环保。树枝粗高,枝叶稠密,环境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污染。不仅“三无鸟巢,四无虫蠹”,而且可吸收大气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氟化氢和氯气等有害物质,也可吸除噪音。 柿子“八品”。 中国是全球柿子大国,年产鲜柿70万吨,居世界第一。柿子品种超过200种,从色泽上分红柿、黄柿、青柿、朱柿、白柿、乌柿等;从果形上分圆柿、长柿、方柿、葫芦柿、牛心柿等。中国最著名柿子,称“八大名品”。每一名品都有自身优势,特色文化,独特价值。 尖柿——核心产区是陕西富平。富平尖柿“个大、霜白、底亮、质润、味香甜”,是制作柿饼的优良品种,专家称之“制饼珍品”。著名的“合儿柿饼”即用本品果实制成。果实圆锥形,橙红色,果顶尖,果汁浓而甜。明朝万历年间,富平流曲南街人,当朝太师太保孙丕扬将富平柿饼及琼锅糖一并作为贡品进献神宗皇帝朱翊钧。 火晶柿——核心产区是陕西临潼。因果实色红如火,果面光泽是水晶而得名。果扁圆朱红色,细润光滑,色泽艳丽,皮薄无核,果肉深红,浆汁丰满,鲜美甘珍,大小均匀,平均果重 65 克。临潼火晶柿子和面粉做成的黄桂柿子饼,绵软香甜,是古城西安的知名小吃。1900 年向慈禧进贡“临潼火晶柿子”,被誉“最甜的金果”。 磨盘柿——核心产区是北京房山。果扁圆,环状凹痕,上下两部分,形似磨盘,体大皮薄,脱涩硬柿,清脆爽甜;脱涩软柿,果汁清亮透明,味甜如蜜。耐贮运,可存放至第二年二三月份。“色胜金依,甘逾玉液”。张仲殊《咏柿》:“味过华林芳蒂,色谦阳井沉朱,轻匀降蜡裹团酥,不比人间甘露”。朱棣皇帝封为御用贡品。 牛心柿——核心产区是河南渑池。个大、肉细、汁多、味甜、无核或少核,橙红色,略具白色腊粉,形似牛心而得名。好的生食品种。在清代作为贡品进奉朝廷。渑池石门沟牛心柿饼,也称之“贡饼”。 镜面柿——核心产区是山东菏泽。著名的“耿饼”用本品果实制成。耿饼橙黄透明,肉质细软,霜厚无核,入口成浆,味醇甘甜。树势强,树冠开展。果圆形,萼洼深,果桔红色,汁多而甜,宜生食及制柿饼。 鸡心黄——核心产区是陕西三原、泾阳。树性强健,寿长而丰产。果圆锥形,顶钝尖,如鸡心,色泽蜡黄色或褐黄色,有光泽,脱涩后果肉硬实而不软,甜而多汁。 高桩柿——主产区多在华北。树势强健耐寒,丰产性能好。果较小,纵横径相近,亦有环状凹痕,果肉较紧实。 方柿——核心产区是杭州古荡。方形,无核,已相传200余年。 柿子记忆。 中国人的柿子记忆,可追及《礼记》“枣栗榛柿”。这四种树,也是四种果,今日也称之为“树上粮食”、“木本粮食”。 汉代黄河中游栽培柿树,司马相如《上林赋》记述上林苑“枇杷燃柿”。南北朝时,大面积植柿。《梁书·沈瑀传》:“瑀为建德令,教民一丁种十五株桑、四株柿及板栗;女丁半之,人咸欢悦,顷之成林”。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柿有小者,栽之,无者,取枝于软枣根上插之,如插梨法”。“柿有树干者,亦有火焙令干者”。可见,此时国人已掌握柿树嫁接和柿子干燥方法。晋代《食经》记有柿子脱涩方法:“柿熟时,取之;以灰澡面三。度干令汁绝。着器中,经十日可食。”脱涩柿子,脆甜可口,称为“醂柿”。 唐代乐游原青龙寺有柿树万株,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韩愈移职江陵法曹,不日又任国子博士。同年九月,韩愈与右补阙崔群一同游览青龙寺,此时寺内柿叶正红,一派火红之色,韩愈赞其美。《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友生招我佛寺行,正值万株红叶满。”宋《图经本草》:“朱柿出华山,似红柿而圆小,皮薄可爱,味美甘珍。”《长安志》云:青龙寺有柿万株,“仆仕关陕,行村落间,常见柿连数里”。 元代杂剧《西厢记》“长亭惜别”中,有脍炙人口的唱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其中,“霜林醉”即是柿树林的醉人秋色。皮日休“客省萧条柿叶红,楼台如画倚霜空”也是赞美秋日柿子的名句。上千年来,柿树为中国人建构了美丽的秋日画卷。 秋日食柿。 民谚曰:“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柿子来赶集。”“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白露打核桃,寒露摘柿子”。 柿子营养丰富,与苹果相比,除锌和铜含量外,其他成分均是柿子占优。国外俗语“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若论预防心脏血管硬化,柿子优于苹果,每日一苹果,不如每日一柿子。 前些年,因“脾胃不和”我很少吃柿子。不知是何缘故,近年来特别喜欢吃柿子。自己上街买火晶柿子,也有乡下亲戚送柿子。乡下来的柿子,刚到家时是硬柿子,放在阳台20天左右,全软了,好吃极了。由此,常念及《秋日食柿》:“秋入小城凉入骨,无人不道柿子熟。红颜未破馋涎落,油腻香甜世上无”。 除鲜食外,柿子可制作柿子干、柿子饼,也可加工柿子汁,酿柿子醋、柿子酒。宋代孔平仲《咏无核柿饼》:“林中有丹果,压枝一何稠!为柿已软美,嗟尔骨亦柔。风霜变颜色,雨露如膏油。大哉造化心,干尔何绸缪。荆筐载趋市,价贱良易求。剖心无所有,如口颇相投。为栗外倔强,老者所不收。为枣中亦刚,饲儿戟其喉。众言咀嚼快,惟尔无所忧。排罗置前列,园熟当高秋”。这首诗简单明快,将柿子变柿饼美哉美哉,所描述的境况,与今并无二致。 柿子虽是美食,但也有重要“五不宜”:即空腹吃柿子易患胃柿石症,不宜空腹吃柿子;柿子含单宁,易与铁质结合,妨碍人体铁吸收,贫血患不宜吃柿子;柿子和螃蟹同属寒性食物,不宜将柿子与螃蟹同吃;柿子含糖量高,故糖尿病人不宜食用;慢性胃炎、排空延缓、消化不良等胃动力功能低下者,不宜吃柿子。 乾隆与月柿。 相传,乾隆皇帝第六次下江南途中恶心厌食,随行御医开出药方,皇帝厌恶药味不愿食用。其中一随行护官乃广西恭城县人,从小喜食柿子。得知皇帝身体不适又不愿服药,便向御医推荐自家捎来柿饼。不料皇帝尝过之后赞不绝口,因柿形如月,皇帝称为“月柿”。几日之后饮食正常,并且念念不忘“月柿”。下令月柿为御贡佳品。 其实,所谓“月柿”,即是柿饼,以柿子去湿加工制作而成,肉质干爽,棕红半透明,饼皮凝有一层雪白的柿蜜霜,久存放不变质。其形似中秋明月,故名“月柿”。柿饼含有甘露糖醇、蔗糖、葡萄糖和木密醇,有降压止血、清热润肠之作用。 在乾隆之前,清代诗人查慎行钟情柿子饼:“齿疏宜软美,喉润觉清空。止嗽方殊验,回肠味无穷”。他也喜欢柿子酒:“尚想青黄垂野径,忽惊红绿眩微醺。从今细雨残更后,每到醒时定忆君。” 千年“凌霜侯”。 富平是中国著名的柿子之乡。每到深秋,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日本奈良吉野市的柿子博物馆里这样描述:“世界柿子主产国为中国,集散地为青州,优生区在富平”。富平县曹村镇马坡村有一千年柿子树,树高10米,树围1.7米,人称“凌霜侯”。 明代赵善政《宾退录》记载:“太祖微时,至一村,人烟寥落,而行粮已绝。正徘徊间,见缺垣有柿树,红熟异常,因取食之。后拔采石,取太平,道经此村,而柿树犹在,随下马,解赤袍以被之,曰:封尔为‘凌霜侯’。”陕西古树名木一书认定,“凌霜侯”就是马坡村的千年柿树。如今,朱元璋所建立的大明朝走进历史,而“凌霜侯”依然树势健旺,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柿叶临书。 郑虔(685—764),字若齐(一字弱齐、若斋),河南荥阳荥泽人,《新唐书》卷二○二有传。盛唐著名文学家、诗人、书画家,又是一位精通天文、地理、博物、兵法、医药近乎百科全书式的一代通儒。尤精书、诗、画,人称其草书如“疾风送云”,“收霞推月”。唐玄宗爱其才,称其诗、书、画为“郑虔三绝”,诗圣杜甫赞其“荥阳冠众儒”、“文传天下口”。 郑虔少时即聪颖好学,资质超众。弱冠时,举进士不第,困居长安慈恩寺。学书无钱买纸,见柿叶硕大肥厚,贮之,每日取叶临书,一年中竟将所贮柿叶写遍,练出一手好书法。终成一代名家,成为士林佳话。这便是“柿叶临书”的典故本真。也算是柿树第七绝:“落叶肥大,可以临书”的最好注脚。 柿盘、柿蒂纹。 “柹”古同“柿”,“柿盘”亦作“柹盘”,指柿树的根。唐段成式笔记小说《酉阳杂俎》:“木中根固,柿为最。俗谓之柿盘。”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二·柿》:“柹高树大叶,圆而光泽……其根甚固,谓之柹盘。” 柿蒂纹,顾名思义,花纹形状像柿子四瓣或五瓣的蒂,亦称“柿蒂形纹”。古代陶器、青铜器上已可见到柿蒂纹。汉代玉剑首也有发现。柿蒂纹多雕在有盖器皿,如玉卮、玉杯、玉炉等盖部顶端。多用于伞盖、漆奁盖、铜镜和其他青铜器上,也见于汉代墓室天井上、墓门上,是汉代常用装饰图案。 柿蒂纹美观、大方、装饰性很强、线条简单明快。建筑图案多用柿蒂纹,寓意建筑物的坚固、结实。柿蒂很大。柿花开落后,留下一个相对大的蒂,随着果实的生长,蒂一直紧紧护托着果实,直到果实成熟也难分离,这是很少有的自然界现象。苹果、梨、桃、杏、李等,皆无此蒂与果伴生现象。柿蒂不仅大,而且厚实,古代艺术家把它设计成一种纹饰,欲示家族、部落、国家,坚实牢固、人丁兴旺、祥瑞传承……。 柿柿顺心。 因柿子多红色圆形,由此得来“永结同心”的文化意蕴。在柿子之乡,男婚女嫁常以柿子相赠,或以柿饼泡茶款待客人,以祝愿生活幸福甜蜜,新婚夫妇心心相印。 吉祥画“百事如意”,其图案由柏树、柿子、如意组成,取柏之谐音“百”、柿之谐音“事”,以图吉利。 大红柿子挂满树,如同满树红灯笼,象征着“红红火火,事事如意”等善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