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羚学者
“玉树临风”之“玉树”,即槐树的别称。 甘泉宫北有槐树,今谓之玉树,根干盘峙,三二百年木也。——《三辅黄图·汉宫》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杜甫《饮中八仙歌》。 槐树,也称国槐、家槐,以区别从国外引进的“洋槐树”。国槐是中国北方常见树,是重要的庭院绿化树种,也是重要的行道树和园林景观树。 周代以来,中国人种槐、用槐、赏槐、敬槐、护槐、爱槐、咏槐,凝结成中华民族独有,厚重而广博的槐树文化。 吃穿住行取自槐。 槐树与人的吃、穿、住、用、行、劳作、防病治病等日常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其木树坚重,有青黄白黑色。其花未开时,状如米粒,炒过煎水,染黄甚鲜。其实作荚连珠,中有黑子,以子连多者为好。周礼:秋取槐、檀之火。淮南子:老槐生火。”可见,槐树的花、根、干、果实,尽是有用之物。除做木材用外,槐花和槐的果实能制成染料染布,槐豆能制酱油、醋等。槐叶可作槐叶饼,即槐叶冷淘,一种凉食,用面与槐叶、水等调和,切成饼、条、丝等形状,煮熟,用凉水汀过后食用。 杜甫《槐叶冷淘》:“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人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筋,香饭兼包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愿随金騕褭,走置锦屠苏。路远思恐泥,兴深终不渝。献芹则小小,荐藻明区区。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说明唐代槐叶饼曾是“佳肴”。北宋苏颂《图经本草》记载:“初生嫩叶可炸熟,水淘过食。亦可作饮代茶。或采槐子中畦中,采苗食之。”北宋林洪《山家清供》对槐叶饼方法也有记载。明徐光启《农政全书》载:“晋人多食槐叶,又槐叶枯落者,亦拾取和米煮饭食之。”陕西、北京地区吃“槐花麦饭”,亦称“槐花疙瘩”。槐花放香季节,有小儿唱顺口溜:“小娃娃,做钩搭,做好钩搭钩槐槐花。槐花蒸成疙瘩饭,吃得人人笑哈哈。” 中医主张药食同源,槐美食,更是良药。槐米槐角,其味苦,性微寒,有凉血、止血的功效,可治痔疮、肠风、大便出血、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痈肿疱疡等症。槐籽人药有明目黑发、补脑益寿的药用价值。《抱朴子》云:“此物至补脑,早服之令人发不白而长生。”《本草》亦云:“槐子明目黑发,于牛胆中渍,阴干百日,食后吞一枚,七日轻身,二七日白发黑,百日通神。”《本草纲目》载:“煮浆粥安槐木上,草覆之,即生蕈耳。气味:苦、辛、平、无毒。主治:五痔脱肛,下血心痛,妇人阴中疮痛。”等等。 槐棘、槐鼎、槐府。 自周代以来,槐与官结缘。据《尚书·周官》记载:“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竟邦,燮理阴阳,官不必备,惟其人。”在历史上,一度将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为“三公”。《周礼·朝土》载:在外朝树槐棘以分朝臣品位。大臣朝见帝王之前,先在外朝列队等候,也就是后来说的“五更待漏”。在外朝空地上,排列栽植着槐树和枣树,即“槐棘”。《周礼注疏》卷三十五〈秋官司寇·朝士〉记载: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众庶在其后。由此,随以“三槐”指代“三公”,槐树便有了宰辅之象征。 为什么是偏偏是槐树和枣树呢?汉·郑玄注:“树棘以为位者,取其赤心而外剌,象以赤心三剌也。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欲与之谋。”显然,这里已经有“一心为公”、“心怀天下”之意。这对后世槐树文化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三公”是国家重臣,举足轻重,演绎出“槐鼎”之位、“槐铉”之职,均指“三公”之位。“槐鼎”之槐意指“三公”,鼎是国家重器。当某人位列“三公”,即说他“越登槐鼎”或“越登槐铉”。《后汉书·方术传序》:“故王梁、孙咸名应图籙,越登槐鼎之任。”《南齐书·褚渊传》:“裂邑万户,登爵槐鼎。”后来,继而发展出槐位、槐卿、槐望、槐岳、槐蝉等,多指朝廷高官,也成为肱骨之臣的代名词。 后以槐宸指帝王的宫殿。杨万里《赴文德殿听麻仍拜表》:“六龙观阙启槐宸,白玉阶除振鹭群。”槐掖指宫廷。南朝梁沉约《与沉渊荐沉驎士表》:“若使闻政王庭,服道槐掖,必能孚朝规於边鄙,播圣泽於荒垂。”槐府、槐宅指三公官署或宅第。宋万俟咏《三台·清明应制》:“清明看,汉宫传蜡炬,散翠烟,飞入槐府。” 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做官文化。千百年来,中国人怀揣做大官梦想,也可以说是“槐鼎大梦”,一心“登爵槐鼎”,一生忙碌于槐鼎之路。 槐市、槐秋,踏槐。 汉代王莽,崇尚周礼,好复古制。《三辅黄图》载:“元始四年(公元前90年),起明堂,辟雍为博舍三十区,为会市,但列槐树数百株。诸生朔望会此市,各持其郡所出物及经书,相与买卖,雍容揖逊。议论槐下,侃侃阉阉。”汉代长安称之“槐市”,实是读书人交易的地方,也是读书人聚会的地方。因此,“槐市”也是“学市”。北周庚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有“绿槐垂学市,长杨映直庐”之句。唐元稹《学生鼓琴判》亦言:“期青紫于通径,喜趋槐市;鼓丝桐之逸韵,协畅熏风。”其后,还以槐指学宫、学舍。唐武元衡《酬谈校书》云:“蓬山高价传新韵,槐市芳年记盛名。” 自唐代以来,科举考试关乎读书士子功名利禄、荣华富贵,沿此阶梯而上,方可博得三公之位。由此,常以槐指代科考,考试年头称“槐秋”,举子赴考称“踏槐”。宋代钱易的《南部新书》有详细说明:长安举子自六月以后,落第者不出京,谓之过夏。多借静坊庙院及闲宅居住,作新文章,谓之夏课。亦有十人五人醵率酒噀,请题目于知己,朝达谓之私试。七月后设献新课,并于诸州府拔解人,为语曰“槐花黄,举子忙”。 后代诗人多有吟咏,段成己《和杨彦衡见寄之作》:“几年奔走趋槐黄,两脚红尘驿路长。”黄庭坚《次韵解文将》:“槐催举子著花黄,来食邯郸道上梁。”范成大在《送刘唐卿》中写道:“槐黄灯火困豪英,此去书窗得此生”。明代著名文学家袁宏道,曾经历陕西华县大槐树下,写作《古槐》诗,其题记曰:华州公署古槐大可四十围,盖二百余年物也,余题之日国槐,诗以记之。诗文曰:“孙枝郁郁遍三秦,溜烟笼雨不记春。若论花黄忙举子,已曾忙过九朝人。”将古槐新枝、槐花黄、举子忙,以及九朝人的时间跨度巧妙地联系在一起。 槐厅、槐门、槐院。 古人常在自家庭院、门前、屋后栽种三棵槐树,以期应“三槐”之兆,期待子孙能够“列槐下”,位极人臣。王旦(957~1017)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据《宋史·王旦传》记载:旦父祜“手植三槐于庭曰:‘吾之后世必有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到宋真宗时,王旦果然作了公相。其后,欧阳修奉旨为其撰写碑文,苏轼为王氏宗祠撰写了《三槐堂铭》。后世的人便以“三槐堂”泛指高官之宅第,“三槐”一度也成为王姓代称。 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学士院第三厅学士阁子当前有一巨槐,素号槐厅。旧传居此阁者,多至人相。学士争槐厅,至有抵彻前人行李而强掳之者。”人们将书房称之“槐厅”,将庭院称之“槐院”。大臣们门旁植槐,名为槐门,取意是怀柔百姓、奉仕帝王之官吏。 北京贡院里有一棵大名鼎鼎的元代古槐,称之“文昌槐”。它的根部生在路东,主干弯曲向西,树冠在路西。此槐势如卧龙,与考生的文运相连。考生们无不膜拜,以登龙门。 蚂蚁缘槐夸大国。 有一个成语叫“南柯一梦”,故事出自唐代李公佐传奇小说《太平广记》中的“南柯太守传”。此成语中的“柯”,是槐树树枝;“南柯”即朝南的槐树枝。 相传,唐代有一个人叫淳于棼,嗜酒任性,不拘小节。一天适逢生日,在门前大槐树下饮酒作乐,喝得烂醉,在廊下小睡,迷迷糊糊进入梦境,两个紫衣使者请他上车,马车朝大槐树下一个树洞驰去。但见洞中晴天丽日,另有世界。车行数十里,行人不绝于途,景色繁华,前方朱门悬着金匾,上书“大槐安国”,丞相出门相迎,告称国君愿招他为驸马。淳于棼惶恐,不觉婚礼已成,并被委任“南柯郡太守”。淳于棼勤政爱民,南柯郡治理井井有条,前后二十年,获君王器重,百姓拥戴。育有五子二女,官位显赫,家庭美满,万分得意。不料檀萝国入侵,淳于棼屡战屡败,金枝公主病故。淳于棼连遭不测,辞太守职务,扶柩回京,失国君宠信,心中不乐,君王准他回故里,两名紫衣使者送行。车出洞穴,家乡依旧。梦醒之时,仆人正在打扫院子,友人一旁洗脚,落日余晖留在墙上,梦中经历好像已经整整过了一辈子。淳于棼把梦境告诉众人,大家惊奇,一齐寻到大槐树下,果然掘出个一个蚂蚁洞,旁有孔道通向南枝,另有小蚁穴一个。 梦中的“南柯郡”、“大槐安国”,原来如此!所谓“大槐安国”,不过是老槐树下的蚂蚁窝。梦醒时分,一切皆空。1963年元旦,郭沫若《满江红·领袖颂--一九六三年元旦抒怀》一词发表于《光明日报》。毛泽东读到后,于元月9日和诗一首,其中引用了“南柯一梦”的典故。《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由此,也可见得,在人们心目中槐树的大小和分量。也许,我们可做另一种解读,它预示着,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做的“槐鼎大梦”只是“南柯一梦”。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自缢于北京景山(当时叫“万岁山”)一棵歪脖子槐树上。可惜,那棵歪脖子槐树没能保存下来。现如今人们游览景山所看到的槐树,是后世栽植的“替代品”。 三国三《槐赋》。 在三国时期,有三篇著名的赋槐佳作,将槐树特点进行了全面描述。这说明,国人崇槐、敬槐、咏槐由来已久。 王粲《槐树赋》:“惟中堂之奇树,禀天然之淑姿。超畴亩而登殖,作阶庭之华晖。形棉柿以条畅,色采采而鲜明.丰茂叶之幽蔼,履中夏而敷荣。既立本于殿省,植根柢其弘深。鸟愿栖而投翼,人望庇而披襟。” 曹植《槐树赋》:“羡良木之华丽,爱获贵于至尊。凭文昌之华殿,森列峙乎端门,观朱榱以振条。据文陛而结根。畅沈阴以溥覆,似明后之垂恩。在季春以初茂,践朱夏而乃繁。覆阳精之炎景,散流耀以增鲜。” 曹丕《槐赋》:“有大邦之美树,惟令质之可嘉.托灵根于丰壤,被日月之光华。周长廊而开趾,夹通门而骈罗。承文昌之遂宇,望迎风之曲阿。修干纷其璀错,绿叶萋而重阴。上幽蔼而云覆,下茎立而擢心。伊暮春之既替,即首夏之初期。鸿雁游而送节,凯风翔而迎时。天清和而温润,气恬淡以安治。违隆暑而适体。谁谓此之不怡。” 院中一棵槐,吉祥自然来。 古人将槐树视为能带来福气的“木精”,赋予槐树吉祥、幸福、美好的寓意。风水学认为,槐树、桂花、竹、椿、棕榈、橘树、灵芝、梅、榕、枣、石榴、葡萄、海棠等13种植物均为增吉植物。槐树被认为是“灵星之精”,有公断诉讼之能。戏曲《天仙配》中便有槐荫树下判定婚事,后又送子槐下的情节。以往鬼狐小说、神话故事中常有桃精、柳怪之类,却未出现有关槐树精灵鬼怪内容。偶遇古槐树被雷电击毁,也认为是妖孽藏于其中。 国子监是古代最高学府。北京国子监是北京最古老的的学校,国子监内槐树成林。据史料载,元明两朝国子监内槐树百余棵,凸显槐树“公卿大夫之树”地位。其中,双干古槐是驰名的“吉祥槐”。相传在明末此槐已死,但到乾隆十六年初夏,枝干上忽又萌发新芽成叶,枯而复荣。国子监的师生发现后,纷纷传颂。据《日下旧闻考》载:“国学古槐一株,元臣许衡所植,阅岁既久,枯而复荣。当辛末一枝再茁之出,时慈宁六旬万寿之岁,槐市众生,传为瑞事”。当时正值乾隆生母慈宁太后六十寿辰,以为是吉祥之兆,得名“吉祥槐”。文武百官纷纷题诗作画,以示庆贺。这年正赶上大学士将溥奉旨到孔庙祭先师,他据此绘制的一副古槐图,得到了乾隆皇帝嘉奖。乾隆皇帝《御制国学古槐诗》将这件事表述的清清楚楚:“黄宫嘉荫树,遗迹缅前贤。初植至元岁,重荣辛末年。奇同曲阜桧,灵纪易林乾。徵瑞作人化,符祥介寿筵。乔柯应芹藻,翠叶润觚编。右相非夸绘,由来事可传。”乾隆的古槐诗和蒋溥的古槐图及众大臣的诗文刻在碑上,立在树旁。朝廷下旨用琉璃围墙把古槐保护起来。 在民间,流传着“门前一棵槐,财源滚滚来”的说法。也有民谚曰:“门前一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又云:“院中一棵槐,幸福自然来”。 中国人名,常见松、柏、柳、槐等字。松者取其长青,柏者取其长寿,柳者取其柔韧,槐者取其显贵、荫庇,亦取其长寿耳。取名树槐、三槐、拴槐、得槐等比较常见。 槐花、蝉鸣、思乡情。 “槐”与“怀”谐音,槐树是怀念故乡的树。 自古以来,有不少诗作将槐树、槐花与蝉鸣联系在一起,表达怀念故乡的思想情感。白居易《早蝉》:“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在民间传说中,“六月初七日”是玉帝成道称帝的日子,此日天门大开,三界十方神仙上天为玉帝拜贺。百姓在这一天,祭拜天公,一来酬谢天公半年来的保佑与赐福,二来乞求天公感念诚意,继续降福降贵。这个时间,也恰巧是槐树花开的时节,白居易将浓浓的乡思乡愁跃然纸上。白居易还有一首同名诗《早蝉》“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表达着同样的思想情感。唐代诗人姚合《闻新蝉寄李馀》:“往年六月蝉应到,每到闻时骨欲惊。今日槐花还似发,却愁听尽更无声。”许浑《夏日寄江上亲友》曰:“雨过前山日未斜,清蝉嘒嘒落槐花。车轮南北已无限,江上故人才到家。”张籍《送萧远弟》:“街北槐花傍马垂,病身相送出门迟。与君别后秋风夜,作得新诗说向谁。”表达着意思相近的情感内容。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是一首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歌谣,道尽了600多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移民史。元朝末年,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仍,民族矛盾激化,爆发了“红巾军起义”,元政府残暴镇压,激战十余年,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百姓十亡七八,原本兴旺之地变得人烟稀少。相比较而言,山西幸免战乱,加之大批难民落足,特别是晋南成了人口稠密地区。为了发展经济,巩固政权,从洪武至永乐十五年,半个多世纪,实施了8次大规模移民活动。百万民众迁往河南、山东、安徽等18个省市。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范围最广的官方移民。因山西原居住地遍植槐树,也称“古槐移民”。“根在洪洞,祖在老槐”。如今,洪洞“大槐树”,成了海内外古槐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2008年,中国政府将“洪洞大槐树祭祖习俗”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社坛树、地标树。 栽植槐树起源于“社坛立树”。《周礼·地官·大司徒》载:“设其社稷之,而树之田主,各以其野之所宜木,遂名其社与其野。”树是社的标志,槐树是社树之一。《尚书·逸篇》载:“大社唯松,东社唯柏、南社唯梓、西社唯栗,北社唯槐。”《太公金匮》载:“武王问太公曰:‘天下神来甚众,恐有试者,何以待之。’太公请树槐于王门内,有益者入,无益者距之。”这里可看出槐树自古是社神所凭依之“主”,植槐使社神有栖息之处。 中国古人认为,世界是有生命有机统一体,树木跟人一样有灵魂,从而也像对人一样地对待树木。古人与槐树朝夕相处,对槐树细致观察,注意到它旺盛生命力,遂产生了原始槐树崇拜,为槐树造祠立庙供奉。河北《唐县志》载:“古槐在县署二堂东,大数围,高耸旁阴,无一枯枝,下有槐神祠。”山西《汾阳县志》载:“仙槐观在城隍庙之北,相传其地有槐,枯朽如刳舟。金皇统中,遇异人投药其中,倏长茂如初。故州人饰观以仙槐名。”在民间常有老槐树下搭建小庙或高台,四周居民向它烧香磕头,祈求保佑,请赐丹药。 古时候,官道每隔一里设一土台,以为里程碑。至西魏,京兆杜陵人韦孝宽任雍州刺史,眼见土台日晒雨淋易崩塌,经常维护成本高,将雍州境内官道土台改种槐树,不失计程作用又能为过往行人遮阴避雨。西魏大丞相宇文泰巡视京畿时加以赞赏。宇文泰令全国一律用槐树替代官道土台,规定每隔一里种槐一棵,隔十里种三棵,隔百里种五棵。随着西魏疆域扩大,官道植树制度一直沿续下来,其后历朝历代沿用。至此,槐树既是行道树,又是里程碑。 因槐树而得地名,如槐树庄、槐树沟、槐树坪、槐树湾、槐窝、槐疙瘩、槐树岭、槐树埝、槐树台、槐子峪、槐树胡同、槐树底街、槐树巷、槐花巷、槐树老街,等等。因植槐树得名的园林,如扬州古典园林中有双槐园、休园中有植槐书屋、红叶山庄有槐荫堂、江都县有双槐堂景点,以及甘肃天水龙槐寺。 元代建都以来,北京城以槐树为街道和胡同的行道树。七百多年来,槐树成为北京特色,提及古都风貌,总免不了“古槐、紫藤、四合院”。因此,北京市将国槐与侧柏并列为市树。 槐树也是山西省的省树,石家庄、唐山、保定、张家口、承德、太原、大同、长治、辽阳、盘锦、西安、咸阳、武威、蚌埠、烟台、济宁、安阳、漯河、三门峡等城市市树。 阅读链接:槐树姊妹 槐的姊妹多。(1)国槐有一个变种,叫做龙爪槐。龙爪槐树冠如伞,姿态优美,枝条构成盘状,上部蟠曲如龙,老树奇特苍古,观赏价值很高,是优良的园林树种。自古以来,龙爪槐多对称栽植于庙宇,所堂等建筑物两侧,以点缀庭园。采用矮干盆栽观赏,使人感觉柔和潇洒。开花季节,米黄花絮布满枝头,似黄伞蔽目,更加美丽。(2)刺槐,也叫洋槐。原产美国东部,中国于19世纪末期从德国引入青岛。洋槐是落叶乔木,树高20米,胸径1米。树皮灰褐色至黑褐色,纵裂。小枝光滑,有托叶刺。小叶窄椭圆形或卵形,质地薄,两面光滑无毛。总状花序,花冠白色,具清香气。洋槐开花比较早,每年4-5月即开花,人们喜爱的槐花麦饭就是洋槐之花。洋槐生长迅速,多以水土保持林、防护林、薪炭林、矿柱林树种应用,因树冠高大,叶色鲜绿,花季绿白相映,素雅而芳香,观赏价值逐渐受到重视。(3)香槐。也是落叶乔木,但比之国槐、刺槐,香槐树小,高4-16米。树皮暗灰色,幼枝灰绿色,无毛。小叶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顶部叶倒卵状椭圆形。圆锥花序疏松,总花梗被褐色短柔毛,白色芳香。荚果扁,密生短柔毛。花期6-7月,比刺槐晚,但比国槐早。秋叶黄亮,具有较高观赏价值。(4)紫穗槐。丛生落叶灌木,枝条细长柔韧,通直无节,粗细均匀。生长快,植株自地表平茬后,新枝当年可达1.5米。强壮株丛可萌生15-30个萌条,可割条10-20年,可编织用具。5-6月开花,是中国北方重要蜜源植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