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
桂花以“十里飘香”,入列“中国十大名花”。
桂花之香“浓、清、久、远”俱全,清可涤尘,浓能透远,香气中带有一丝甜蜜,令人心旷神怡,久闻不厌。
“桂”字有趣,左右结构,由“木”加“圭”构成。“木”代表是一种树,“圭”表示玉器、玉串。《说文》对“圭”所做解释是,象征祥瑞的玉牌。上圆下方。公爵持有的圭牌,雕有华柱,长九寸;侯爵持有圭牌,雕有契符,伯爵持有的圭牌,雕有躬身图形,长七寸;子爵持有穀形浮雕的璧,男爵持有蒲形浮雕的璧,长五寸。天子把瑞玉赐封给诸侯。字形采用两个“土”会义。楚国有爵位即执圭。“珪”古文从“玉”。《说文》:“桂,江南木,百药之长。从木,圭聲。”从文字学角度,可见古人命名桂树之良苦用心。桂树上一串串花,便是一串串香,一串串玉,一串串祥瑞。
桂花名字动听,别称、昵称也多。因清雅高洁,香飘四溢,别名“仙友”,抑或“花中月老”;因常生长岩岭之上,别名“岩桂”;因清浓两兼,荡涤致远,别名“九里香”;因黄花细如粟,别名“金粟”;因开花时正值金秋,别名“金秋骄子”;因在秋季飘香,别名“秋香”;因宋之问《灵隐寺》“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诗句,别名“天香”。汉晋以后,因“吴刚伐桂”传说,而别名“月桂”,月亮为“桂宫”、“桂魄”。因是木犀类植物,常称“木犀”。
在古人心目中,桂花是受崇尚的香花。《吕氏春秋》盛赞桂花“物之美者,招摇之桂”。女词人李清照认为,花中桂花“第一流”,梅花菊花比不了桂花。在《鹧鸪天·桂花》中,李清照写道:“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词人抱怨屈原对桂花了解不够,在《离骚》中将桂花赞美得不多。
其实,屈原是中国桂文化开创者、奠基者。《楚辞·九歌》多处提及“桂”:“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桂棹兮兰枻,斵(音读zhuo)冰兮积雪。”“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可见,在屈原时代,人们重视桂树实际用途,用桂花浸酒,或作香料,桂花也是燕韩亲善互赠之物,桂花尚没有进入审美视线,这也是屈原提及桂花很多,而赞美之词不多的原因。
可见,最初桂树是重要经济树种。桂花树材质细密,纹理美观,坚实如犀,有光泽,不破裂,不变形,制作家具及用于雕刻制品,经久耐用,发散桂花清香。桂花制作茶饮,清香提神,别具情调。桂花制作食品香料,经沸水稍烫后,捞起晾干,密封瓶里,可保持桂花色香。亦可作桂花糕、桂花糖。花、果、根可入药。《本草纲目》记载“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苏东坡曾亲自酿制桂花酒,在《桂酒颂》中写道:“以桂酒方授吾,酿成而玉色,香味超然,非人间物也。”
陕西汉中有“桂花之乡”的美誉。汉中的寺庙、名胜之地,有许多参天古桂,在院落、村庄桂树很多,汉中城桂树以万计。汉中城东南圣水寺,有一棵古桂,相传是西汉初年萧何所植,主径2.32米,高13米,树冠覆地400多平方米。这棵汉桂花色金黄,每年开花两次,主花期农历七八月,次花期农历十月。汉桂开花5—7瓣,比普通桂花多2—3瓣,花径大,花期长,秋季为盛,飘香十里,芬芳馥郁,沁人心脾,“桂香飘不歇,此趣谁能猜”。圣水寺有联“桂树腾芳,美荫古茂资福地;灵泉毓秀,清光荡漾涤俗气”。文笔隽永,意境深邃。
桂花本是岭南之物,后在黄河流域也有栽植,这得益于汉武大帝。秦上林苑在汉武帝时期得以扩建,扩建后的上林苑规模浩大。汉上林苑不仅是一个皇家游园,也是一个实验农场。汉武帝引进种植了开拓西域带回的植物,也引进种植了南方植物。《西京杂记》记载: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上林苑中建扶荔宫,群臣献名果异树奇花两千余,有桂一百株。其中甘蕉、密香、指甲花、龙眼、荔枝、橄榄、柑橘等大多枯死,桂花有幸活下来。从此以后,黄河流域也栽植桂花。
唐宋之后,桂花从实用林木走向观赏花木。永贞元年(805)九月,柳宗元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柳宗元对桂花有研究,史载柳宗元曾自湖南衡阳移桂花十余株栽植零陵。柳宗元有“露密前山桂”之语。“露密”即白天炙热、早晚冷凉,有利于桂树营养积累,也促使雨露形成,一经蒸郁,桂花烂烂漫漫。杨万里也对桂花开花观察细致,在《木犀》中写道:“天将秋气蒸寒馥,月借金波滴小黄。不会溪堂老居士,更谈桂子是天香。”唐相李德裕一生喜桂,在20年间收集了大量桂花品种,诸如“剡溪之红桂,钟山之月桂,曲阿之山桂,永嘉之紫桂,剡中之真红桂”等,先后引种到他洛阳郊外的别墅所在地。白居易曾为杭州、苏州刺史,他将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带到苏州种植。白居易在《忆江南》中写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经过长久选育,桂花名品多多。四季桂、银桂、金桂、丹桂是四大品种群,也可称桂花家族“四大香美人”。四季桂品种群,四季开花,出众者是月月桂、日香桂、大叶佛顶珠、齿叶四季桂等;银桂品种群,秋季开花,花色纯白、乳白、黄白色,名品有籽银桂(结籽)、九龙桂、早银桂、晚银桂、白洁等;金桂品种群,秋季开花,花柠檬黄淡至金黄色,名品有大花金桂、大叶黄、潢川金桂、晚金桂、圆叶金桂等;丹桂品种群,秋季开花,花色较深,橙黄、橙红至朱红色,名品有大花丹桂、齿丹桂、朱砂丹桂、宽叶红等。
在古典园林中,桂花与建筑物、山、石一起,以丛生灌木型植株存在于亭、台、楼、阁附近。在庭院中,桂树对植,称为“双桂当庭”或“双桂留芳”。在房前屋后栽植,可收到“金风送香”效果。桂花常与玉兰、海棠、牡丹同植庭前,取玉(玉兰)、堂(海棠)、富(牡丹)、贵(桂花)谐音,喻吉祥之意。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一年之中,农历七、八、九三个月是秋季,按时间顺序,这三个月又分别称孟秋、仲秋和季秋,合起来称之“三秋”。有时,也将季秋称之“三秋”。北周庾信《至仁山铭》:“三秋云薄,九日寒新。”王勃《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白行简《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三秋”之际,桂花芳香,中秋明月,层林尽染,秋意正浓。朱熹《咏岩》写得明了:“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一般思维是桂花“岁晚独芬芳”,梅花开在年头,桂花开在年尾。其实,一年又一年,四季有花开,如此循环往复。在循环链条中,梅花与桂花互为先后。所以,陆游在《嘉阳绝无木犀偶得一枝戏作》中写道:“久客红尘不自怜,眼明初见广寒仙。只饶篱菊同时出,尚占江梅一著先。重露湿香幽径晓,斜阳烘蕊小窗妍。何人更与蒸沉水,金鸭华灯恼醉眠。”
桂花飘香时节,正值秋高气爽,天空格外明亮。阵阵桂花扑鼻香,抬头举目赏月亮。月儿亮、桂花香,玉宇苍穹奇思想。触景生情,桂花与月亮紧密联系在一起。宋代陈亮《桂枝香》,上下两阕,味道十足。上阕:“仙风透骨。向夏叶丛中,春花重出。骏发天香,不是世间尤物。占些空阔闲田地,共霜轮、伴他秋实。浅非冷蕊,深非幽艳,中无倚握。任拈取、龙涎笃耨。儿女子看承,万屈千屈。做数珠见,刻画毋盐唐突。不知几树栾团着,但口吻、非鸣云室。是耶非也,书生见识,圣贤心术。”下阕:“天高气肃。正月色分明,秋容新沐。桂子初收,三十六宫都足。不辞散落人间去,怕群花、自嫌凡俗。向他秋晚,唤回春意,几曾幽独。是天上、馀香剩馥。怪一树香风,十里相续。坐对花旁,但见色浮金粟。芙蓉只解添秋思,况东篱、凄凉黄菊。入时太浅,背时太远,爱寻高躅。”
橙黄橘绿,瓜果飘香,很是迷人。而与桂花比将起来,却逊色很多。宋代吕声之《桂花》:“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夸橘绿与橙黄。自从分下月中秋,果若飘来天际香。”朱淑真《秋夜牵情》:“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谁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以及“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须知天上人间物,同禀清秋在一时。”张云敖《品桂》:“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粟遍,天风吹堕万山秋。”张九龄《偶感》写道:“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些诗作通俗易懂,生动传达了“三秋”时节桂花之美,睹物抒情,发桂花之幽思。
桂花实在是香的出奇,以至于在地球上的中国人想象桂树来自月球。因此,编造出“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这是一个唐时传说,月亮之上有个广寒宫,广寒宫前栽植桂花树,生长异常繁茂,树高五百多丈,可谓“皎如玉树临风前。”在桂花树下,一个年轻人不停挥舞斧头,用力砍伐桂花树。说来奇怪,桂花树被砍的地方会立即合拢,砍下合拢,砍下合拢,即砍即合,长时间如此循环,桂花树完好如初。这个砍树的人,名字叫吴刚,汉朝西河人。吴刚曾随仙人修道,在天界犯下大错,遭贬谪至月宫,让其砍树,徒劳无功,是一种仙界惩罚。桂花树生于月宫,长于月宫,具有超强生命力。
此后,历朝历代文人,无不将桂花与月宫联系起来,无不神来神往,仙气十足。杨万里《咏桂》:“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白居易甚至想到月亮上去栽植桂树,在《东城桂》中咏道:“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将月与桂的神与形活灵活现,默颂诗句,似身临其境,忘却世俗嘈杂。李白《赠崔司户文昆季》有名句:“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一句天上,一句地上,转瞬之间,从天上到地上,彰显诗人豪迈气质。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李白在《咏桂》中写得流畅真切:“世人种桃李,多在金张门。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作者采用比兴之法,抒发洁身自好、超然处世的情感,向我们传达了桂花文化的内在本质。
“嫦娥奔月”比“吴刚伐桂”早1000年。战国时期典籍《归藏》曰:“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精。”后来,人们追加了嫦娥变蟾蜍的情节,对嫦娥来说这种变化是一种惩罚。至此,蟾蜍成了月亮代称,月亮也即蟾宫。“嫦娥奔月”和“吴刚伐桂”加在一起,又创造出“蟾宫折桂”。“折桂”与屈原诗歌中“结桂旗”有关。“桂旗”由桂枝结成,走在前面的人,即举旗的人,即是“折桂”之人。当然,去蟾宫折桂似乎更牛。后世,人们常以“寒窗书剑十年苦,指望蟾宫折桂枝”自勉自励。
李清照有一副传世对联,非常有趣。上联“露花倒影柳三变”,下联“桂子飘香张九成。”上联中“柳三变”是宋代著名词人刘永的原名,与下联宋人“张九成”相对。上联“露花倒影”是柳三变的词句,与下联张九成“桂子飘香”匹配,珠联璧合,独见匠心。明代解缙曾任内阁首辅,也有一副与桂花有关的对联。上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下联“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上联“蒲”、“桃”恰与“葡萄”谐音;下联“梅”、“桂”又与“玫瑰”谐音。“蒲叶桃叶葡萄叶”归纳“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体现于“春香秋香”,构思精巧,新颖别致。明代画家文征明与书法家王宠两人常作对联娱乐,王宠出上联“二月莺花,声色动人耳目”;文征明应声下联“九秋蟾桂,影香惹我身心。”上联一莺一花,一声一色,下联一蟾一桂,一影一香,绘声绘色,生动传神。
在秦岭、淮河以南,北抵黄河下游,南至两广、海南,遍植桂花。江苏苏州光福镇、湖北咸宁桂花镇、浙江杭州西湖、广西桂林阳朔、四川新乡桂朔等地桂花栽植集中连片成规模。今人欣赏对象广泛,但没有减少赞美桂花的热情。当代歌唱桂花的曲目很多,以林振强作词,罗文主唱的《桂花》歌最玲珑透彻,令人陶醉:“虽渺小,似天际过路人,香桂花,香气洒遍远近,花非华美,像平凡白米,但那桂花香可以千里共享。香我身,似春抱我入眠,香我心,恰似卿娇俏面,清爽如笑,又全无俗气,万缕桂花香飘送千百梦想。”
以桂花为媒,上海、重庆、武汉、杭州、南京、南昌、合肥、沂水、沂蒙、歌乐山等地,一年一度举办“桂花节”。
桂花是合肥、铜陵、黄山、马鞍山、杭州、桂林、苏州、泸州、广元、老河口、恩施、南阳、信阳、宿迁、衢州、六安、中山、台南等城市市花。
桂树是汉中、咸宁、台州、信阳等城市市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