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是“天下第一花”,以“花魁”入列“中国十大名花”榜首。
梅、松、竹,合称“岁寒三友”。
梅、迎春、水仙、山茶,合称“雪中四友”。
梅、兰、竹、菊,合称“四君子”。
梅、竹、松、水竹、月季,合称“五清”。
原来是“某”。
某,是梅的本字。某,最早出现在金文中,上下结构,上面是“甘”字,代表味道,下面是“木”字,代表果树。篆文承续了金文字形。《说文》:“某,酸果也。从木从甘。”就是说,“某”本是一种酸甜的果子。当“某”字的果子本义消失后,金文加木,另造“楳”字代替。此时,某与楳分道扬镳。
到篆文,也是汉字定型时期,木+每=梅,造出了“梅”字来。何以如此?原来,“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汉字。“每”比“梅”古老,也比“某”古老。在甲骨文中就有了“每”字。“每”的本义是妇女生育。木+每=梅,表示怀孕妇女喜欢吃的带有酸甜味道的果子。至此,“梅”字定型了。
天下第一花。
早期的梅,以果出名。如殷商时的文献《书经·说命》记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周礼·天官》记载:“馈食之笾,其实核撩”。“核撩”是梅子古称。后来,梅花之精神价值提升。如今,梅花以“花中之魁”入列“中国十大名花”榜首,是名符其实的“天下第一花”,也是“树上第一花”。
梅,树姿苍劲,铁骨铮铮,疏影横斜,婀娜多姿;梅,花态雅致,高洁清秀,暗香浮动,生机盎然。梅,乍暖还寒,傲然挺立,喷红吐绿,最先展示春光明媚的动人景象。
梅,花香独特,沁人心脾,素有“暗香”、“清香”、“馨香”、“幽香”、“远香”之称。王十朋《点绛唇》:“雪径深深,北枝贪睡南枝醒。暗香疏影,孤压群芳顶。玉艳冰姿,妆点园林景。凭栏咏,月明溪静,忆昔林和靖。”杨万里:“小阁明窗半掩门,看书作睡正昏昏。无端却被梅花恼,特地吹香破梦魂。”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千百年来,中国人咏梅、赏梅、赠梅、用梅、食梅、梦梅,一部《红楼梦》堪称梅花“大观园”。“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平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闲中诗草如春笋,梦里梅花满故园”……。
先知春来到。
也许你不了解梅,相信你不止一次唱过《红梅赞》:“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这歌词将梅之精气神一一呈现。
先知春来到,报春当花使。初春时节,大江南北,梅花渐次绽放。西南先年12月至次年1月,华中2-3月,华北3-4月开花。4-7天盛花,20-25天花败。欧阳修《蝶恋花》:“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红蜡枝头双燕小,金刀剪彩呈纤巧。旋暖金炉薰蕙藻。酒入横波,困不禁烦恼。绣被五更春睡好,罗帏不觉纱窗晓。”
梅,分花梅与果梅。可赏花,可食果。梅果为核果,味酸,制作梅干、梅酱、话梅、酸梅汤、梅酒等。梅之花蕾,开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
花梅姊妹成群:宫粉梅、照水梅、大红梅、玉蝶梅、洒金梅等,梅花品种300多个。其中,红梅、紫梅、绿萼梅、鸳鸯梅等梅中名品,大名鼎鼎。
0
老梅花,少牡丹。
梅,栽植起于商代。出土的殷商陶罐、铜鼎器皿,刻有梅核图案。竹筒有“梅”、“脯梅”、“元梅”等字样。成书于1186年的《梅谱》,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部梅花专著。“梅为天下尤物,无问智、愚、贤、不肖,莫敢有异”。“他花有无多少,皆不系轻重”。
1
当今,植梅赏梅之风再度兴起,在园林、绿地、庭园、风景区孤植、丛植、或群植,在屋前、石际、路边配植。以常绿乔木或深色建筑作背景,衬托梅花玉洁冰清之美。布置成梅岭、梅峰、梅园、梅溪、梅径更有趣味。
俗语说“老梅花,少牡丹”。梅树越老越有味道,越老越具有审美价值。陆游《古梅》道“梅花吐幽香,百卉皆可屏。一朝见古梅,梅亦堕凡境。”中国“五大古梅”闻名世界:
2
楚梅,在湖北沙市章华寺内,相传为楚灵王时所植,至今已有2500余年。
晋梅,在湖北黄梅县“江心古寺”遗址处,《黄梅县志》记载,此梅是东晋名僧支遁和尚亲手所栽,距今1600余年。每年冬春两季开花,故称“二度梅”。
3
隋梅,在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大殿东侧小院中,相传为佛教天台寺创始人智者大师的弟子灌顶法师所种,距今1300年,曾数度枯萎,现又死而复荣,且花开满枝。
4
唐梅,在浙江余杭县超山大明堂院内,相传种于唐朝开元年间,至今1000余年。开花时节,梅花万朵,香飘数里,素被誉为“超山之宝”。
宋梅,在浙江超山报慈寺前,为宋时栽植,距今800年,一般梅花5瓣,此梅6瓣,甚是稀奇。虬枝古干,挺拔苍劲,且花繁叶茂,年产梅子30~40公斤。
赏梅讲究多。
武汉东湖磨山梅园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占地800余亩,梅花近万株,品种300余个,已国际登陆152个。梅树虬曲多姿,如诗如画。内有妙香国、江南第一枝、花溪、放鹤亭、梅友雕像、冷艳亭等景点,中国梅文化馆——一枝春馆就坐落在“妙香国”。
5
无锡荣氏梅园以“为天下布芳馨”为宗旨,老藤、古梅、新桂、奇石,高雅古朴。1955年由荣毅仁捐献,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植梅70余年,梅树4000余株,2000多盆,40余种,有玉蝶梅、绿萼梅、宫粉梅、朱砂梅、墨梅和龙游梅等名品。
6
苏州邓尉山梅林获得“十里香雪梅”美誉。山前山后梅树成林,品种繁多,梅花绽放时,花香四溢,香闻数里,登亭四顾,但见山上山下,梅海由远及近弥漫数十里,“十里梅花香雪海,千树万枝浮暗香”。
南京梅花山梅花三万多株,品种三百五十多种。早春二三月,赏梅人潮以十万计,有“梅花世界”称谓。从1996年起,每年花期举行南京国际梅花节。
7
上海青浦淀山湖梅园坐落在淀山湖风景区,植梅5000多株,品种40多个,奇花异卉,古树秀竹,别具幽雅,不少百年以上古梅,集绿萼、朱砂和骨里红等名梅。
8
中国人赏梅,讲究“四贵”:贵稀不贵繁,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
赏梅花瓶插,强调“三美”: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韵。
9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论及梅文化,少不了北宋文人林逋。林逋自幼父母双亡,勤奋好学,淡泊名利,40岁时到杭州城外孤山隐居,结庐为舍。他酷爱梅花,房前屋后植梅数百,养鹤一群。与梅花、仙鹤作伴,称“梅妻鹤子”。他在梅下品茶、花间饮酒,细察梅花品性、歌咏梅花风骨,靠梅花换回柴米油盐解决温饱生计。相传20余年足不及城市,以布衣终身。每逢客至,门童纵鹤放飞,林逋见鹤棹舟归来。丞相王随、杭州郡守薛映均敬其为人,又爱其诗,时趋孤山与之唱和,并出俸银为之重建新宅。与范仲淹、梅尧臣有诗唱和。林逋一生写诗多是隐居生活的闲适心情,其梅花诗淡雅高远,超凡脱俗。《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其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成功地描绘出梅花清幽香逸的风姿,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后来词牌中《梅花塘》以及《暗香》、《疏影》等,皆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
0
无独有偶,清末名人彭玉麟(1817-1890年),字雪琴,人称“雪帅”。彭玉麟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大清“中兴四大名臣”,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彭玉麟在感情生活上令人唏嘘。《曾国藩日记》和《郭嵩焘日记》不约而同地提到他“每谈家事为之叹息”,“无家事之欢”。概因彭玉麟的一段与“梅花”有关的爱情故事。
1
彭玉麟小时在外婆家长大,与外婆家名叫梅姑的养女青梅竹马,情投意合。迫于礼教,奉母命另娶他人。梅姑嫁别家四年后死于难产,彭玉麟身心俱裂,哭吟“一生知己是梅花”,发誓用余生画十万梅花以纪念梅姑!每天通过画笔在于梅姑交流,每晚都透过梅花在于梅姑互诉衷肠。每画成一幅,必盖章“伤心人别有怀抱”、“一生知己是梅花”。诗梅花“三生石上因缘在,结得梅花当蹇修”、“无补时艰深愧我,一腔心事托梅花”、“颓然一醉狂无赖,乱写梅花十万枝”。“生平最薄封侯愿,愿与梅花过一生”。“阿谁能博孤山眠,妻得梅花便是仙。”由此,彭玉麟被称为“兵家梅花”,与郑板桥“墨竹”合称为清代画坛“两绝”。
2
梅花三弄风波起。
当下中国人多熟悉电视剧《梅花三弄》主题曲,“梅花一弄断人肠”、“梅花二弄费思量”、“梅花三弄风波起”。其实,这“梅花三弄”最早只是乐曲名称。乐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晋隋便有此曲,原是晋代桓伊所奏之“笛曲”。
3
唐代颜师古将“笛曲”移植为“琴曲”。因音乐中代表梅花形象的曲调在不同段落反复出现三次,称之“梅花三弄”。乐曲表现了梅花昂首挺拔的不屈姿态,傲雪斗霜的高尚品格,并借梅花洁白、芬芳、不畏严寒,赞美坚贞不屈之秉性。琴曲“三弄”是主题,以泛音形式在不同弦段、徽位上出现三次。古琴曲向来曲高和寡,但《梅花三弄》家喻户晓。
在近代琴家打谱琴曲《梅花三弄》基础上移植、编订出“筝曲”。筝曲在结构上略有变动,显得更紧凑,更具表现力,可谓“琴”味“筝”味兼容并包。主题第一次以泛音形式出现,第二、第三次是左右手的协调配合,交织碰撞,使原本单纯线性的音符流动更添一份深厚之感。
4
与时俱进梅花诗。
早期咏梅诗多以“梅花落”形式出现。晋代清商曲辞《子夜四时歌七十五首春歌》中写道:“杜鹃竹里鸣,梅花落满道。燕女游春月,罗裳曳芳草。”“梅花已落尽,柳花随风散。叹我当春年,无人相要唤。”写出了梅花盛开时的喜悦和败落时的哀叹,抒发春光易失的无奈。这多少有点像欣赏樱花时的情感体验。
5
后来,梅花具有了传情的功能。南朝宋人陆凯《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晋杂曲歌辞《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用梅花作为繁多家事的借代,诗化了普通家务事,体现了诗人独钟梅花那清高超脱的品性,简洁而形象地刻画了思乡之情。
6
再后来,梅花蕴藏的精神价值得以挖掘和提升,将梅的色、香、姿、韵描述得淋漓尽致,并视梅花为一种凛然骨气,一种精神象征,在梅花自然美中赋予人文隽永韵味。陆游一生爱梅、咏梅,以梅自喻。他赞梅“花中气节最高坚”,严然梅的知音,梅的化身。陆游《卜算子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苏东坡《赠岭上梅》:“梅花开尽杂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诗人自比品格高洁的梅花,既不与“杂花”齐开,也不与“行人”齐来,不在梅未熟之际匆忙煮酒,而是“要看细雨熟黄梅”。全诗比喻贴切,表现被流放之后遇赦北归的内心世界。
7
一代伟人毛泽东平生酷爱梅花,在《咏梅》中唱吟:“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可见,梅的文化载体功能也实现了“与时俱进”。
8
梅花传承“龙精神”。
梅花凌霜傲雪,寒冬飘香,铁骨冰心,气节坚贞、品质崇高。
梅、松、竹,并称“岁寒三友”;梅、迎春、水仙、山茶合称“雪中四友”;梅、兰、竹、菊,合称“四君子”;梅、竹、松、水竹、月季合称“五清”。
9
梅花写意了“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中国文人钟爱梅花,梅诗梅画,难尽其数,其他树木花卉望尘莫及,无法企及。
0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格言,令人精神振奋。“望梅止渴”成语故事,使人勇往直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俗语,令人心驰神往。“青梅煮酒论英雄”令人想起三国智慧谋略。
五瓣梅花即“梅开五福”,代表喜庆、热烈、美满、和谐、繁荣和幸福等祥瑞之意。辛亥革命时期“五福”象征着汉、满、蒙、回、藏五族大团结。
1
梅花是南京、无锡、苏州、泰州、武汉、丹江口、鄂州、淮北、梅州、南投等城市市花。
武汉、南京、苏州、太湖、青岛等地,一年一度举办“梅花节”。
中国戏曲界设有“梅花奖”。
不少人力推以梅花为“国花”。
2
阅读链接:蜡梅
有一种叫梅,却非梅的树,即“蜡梅”。不要将“蜡梅”误作“腊梅”。“蜡”是说开花的颜色像蜡一样黄。蜡梅与梅花是两码事。蜡梅是蜡梅科蜡梅属植物,多在冬天开黄花,古称之为“黄梅花”,以赏花为主。梅花是蔷薇科杏属植物,花果齐名,多春天开花,但人们习惯上将梅花叫做“腊梅”。蜡梅落叶丛生灌木,是中国特产名贵观赏花木,栽培历史悠久。唐代诗人李商隐称“蜡梅”为“寒梅”,有“知访寒梅过野塘”诗句。蜡梅花为百花之先,特别是“虎蹄梅”,农历十月即放花,故人称早梅。蜡梅先花后叶,花与叶不相见,蜡梅花开之时枝干枯瘦,故又名“干枝梅”。蜡梅花开之日多是瑞雪飞扬,欲赏蜡梅,待雪后,踏雪而至,故又名“雪梅”。又因蜡梅花入冬初放,冬尽而结实,伴着冬天,故又名“冬梅”。还有一种叫杨梅的树,与梅花、蜡梅都带梅字,却不是亲戚。
3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