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羚学者
《涧底松》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创作于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元和三年,白居易由翰林学士转任左拾遗,官微不高,职责是“谏言”。白居易在《初授拾遗献书》中写道:“有阙必规,有违必谏,朝廷得失无不察 ,天下利病无不言。”白居易说道做到,不仅与宪宗当面论执,还创作大量讽谕诗,以道民之疾苦,社会不公,补察时政。白居易自认为:“身是谏官,月请谏纸,启奏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涧底松》即是一首讽谕诗。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但与之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贤,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高下虽有殊;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 白居易的诗作以直白易懂著称,而这首《涧底松》因引用的典故颇有些费解。《涧底松》的诗命及寓意来自西晋左思《咏史》之二“郁郁涧底松”:“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作者以“郁郁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离离山上苗”比喻贵族后代。“以彼径寸茎”指山上苗一寸粗的茎,“荫此百尺条”指遮蔽了“涧底松”。“世胄蹑高位”指世族子弟登高位。“英俊沉下僚”指“涧底松”一般的英俊沉于低下官职。“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指“涧底松”和“山上苗”是地势使然,所从久矣。金,指金日磾,其家族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张,指张汤,自汉宣帝以后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汉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七叶指七代。珥(ěr耳)是插。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金张两家子弟凭借祖先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冯公指汉冯唐,他曾指责汉文帝不会用人,只做过中郎署长的小官。 历代文人为“涧底松”鸣不平,白居易也为“涧底松”鸣不平。白居易在《续古诗十首》其四云:“雨露长纤草,山苗高入云。风雪折劲木,涧松摧为薪。风摧此何意?雨长彼何因?百丈涧底死,寸茎山上春。可怜苦节士,感此涕盈巾。”这里的“山苗”、“涧松”来自西晋左思《咏史》之二“郁郁涧底松”。白居易发出了叹息声,寒门出身的“劲松”被摧折,富裕家庭出身的春草却得到阳光雨露。在此作的基础上,白居易再以《涧底松》为题,升华政治讽刺意味。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点明涧底松之处境及其特征。百尺 、十围,夸张渲染涧底松粗大,以表涧底松之材。寒且卑,即气候寒而地势低。“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人迹罕至,老死也不遇好的工匠。“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帝王建造明堂欠缺栋梁之材,而涧底松却遭闲置,供需脱节,互不相知。这是诗作第一层,说明涧底松“怀才不遇”。 “谁喻苍苍造物意,但与之材不与地。”作者不由得发问,谁知道造物主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只给了“涧底松”才能,却没有将地位与之!由“缘物”到“寄慨”传承过渡。感叹良材生非其他。今人多感叹生不逢时,此处白居易则感概涧底松“生不逢地”。 “金张世禄原宪贤,牛衣寒贱貂蝉贵。”理解了西晋左思《咏史》之二“郁郁涧底松”就比较容易理解这两句的内容。金是金日磾,字翁叔。本名日磾,汉武帝赐姓金,故称金日磾。原是匈奴休屠王太子,元狩年间(前122年—前117年),霍去病奇袭休屠王,14岁的金日磾降汉,沦为官奴,黄门署养马。后升马监、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车骑将军。武帝去世时,与霍光、桑弘羊等受诏辅政。后元元年,揭发侍中仆射莽何罗和重合侯马通兄弟谋反有功,被封为侯,官至太子太傅,其子孙世受封侯,卒谥敬。张是张汤,杜陵(西安东南)人,因为治陈皇后、淮南、衡山谋反之事,得汉武帝赏识。先后晋升为太中大夫、廷尉、御史大夫。与赵禹编定《越宫律》、《朝律》等法律著作。用法严峻,常以春秋之义加以掩饰,以皇帝意旨为治狱准绳。曾助武帝推行盐铁专卖、告缗算缗,打击富商,剪除豪强。颇受武帝宠信,多行丞相事,权势远在丞相之上。张汤之子张安世,以父荫任为郎。汉武帝时,因记忆力强,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昭帝即位,拜右将军,封富平侯。昭帝死后,与霍光谋立宣帝有功,拜大司马。他食邑万户,身着布衣。元康四年春,上书告老还乡,宣帝不舍,勉强视事至秋而卒。“金张”二人皆是朝廷栋梁,位高权重,荫及子孙,后世用“金张”指世代享受高官厚禄之权贵。原宪,字子思,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隐士,今山东临沂市平邑县仲村镇南屯人。原宪出身贫寒,个性狷介,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牛衣”指为牛御寒的东西,以麻或草编成。《汉书·王章传》载 :王章患病,贫困没有被盖,卧于牛衣之中。此处“貂蝉”并非民间传说中四大美女之貂蝉,而是指王公显官冠上之饰物,始自汉代武官。 “貂蝉与牛衣,高下虽有殊;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承前生发,直白警策,阐明事理,哲理朴素。白居易身为朝廷命官,发此宏论,难能可贵。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珊瑚是热带海洋生物,骨骼相连 ,形如树枝,故名珊瑚树。古乐府有“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之句。“白榆”本指天上的星星,这里转指榆树。榆树岂能与珊瑚比,但榆树高植于天,珊瑚沉生海底。足见高者不一定高贵贤能,下者不一定低贱愚笨。比喻兼对比,将“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深化补叙,更加隽永,耐人回味。 唐时以科举取士,这是用人制度的重大改革,较之以前“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来讲,是一个巨大进步。但是,有卓越才识的读书人,若无达官显宦荐引,也往往被委弃不用,终生默默无闻。这是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也是相当普遍的社会规律,至今也难以避免。从这点而言,白居易的诗作虽然是现实主义表现,但要达到诗作境界,显然只是一种社会理想。后来,白居易和元稹《松树》中表明,他希望涧底松成为“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森耸上参天,柯条百尺长”的意愿。他呼吁“尚可以斧斤,伐之为栋梁”以及“杀身获其所,为君构明堂”的怜才惜才之意,忧国忧民之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