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羚学者
森林是绿水青山的主体,防护林是中国森林的主体,也是生态产品、生态服务的主要生产者、供给者。防护林“顶天立地”,其绿色能级、防护能力,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持续性具有决定性影响。 顾名思义,防护林是地球陆地表面防风险、避灾害的“防护之林”,是以防御自然灾害、调节气候环境、维持生态系统功能、促进生态生产力为主要目的确定的森林类型,包括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再进一步说,防护林是防御风雨灾害之林、维持生存发展之林、支持生物多样性之林,为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城乡安全、发展安全而设防。不同功能的防护林组合在一起,即构成完整的防护林体系。(1)水源涵养林,(2)水土保持林,(3)防风固沙林,以及(4)生产经营防护林,包括农田林网、草场林网、堤岸林带、道路林带等。 陕西是排在全国第一方阵的森林省,更是特色鲜明的“防护林之省”。全国林草湿综合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陕西省森林面积为14161.2万亩,占全国森林面积的4.08%,为全国排名第10的森林省。全省森林覆盖率45.91%,排在全国第9位,比全国森林覆盖率高出21.89个百分点。在森林功能结构上,陕西各类防护林面积9780万亩,占全国防护林面积的6.54%,排在全国第6位,防护林面积占全省森林面积的69.1%,比全国护防护林面积占比高出20个百分点。特种用途林、防护林、用材林、能源林、经济林,陕西五大林种齐全,“防护之林”面积独占七成,呈现出“一林独大”的格局。再从森林蓄积量构成分析,全省森林蓄积量6.06亿立方米,其中防护林蓄积量4.9亿立方米、为全省森林蓄积量贡献了80.8%.,比全国防护林蓄积量贡献量份额高出28个百分点。亦即,全省森林蓄积量的八成支持着“防护之林”,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充分彰显了以“生态林”“公益林”为主体的陕西森林特色。 以秦岭主梁为界,陕西防护林体系“南北分明”,黄河流域以水土保持林为主体、长江流域以水源涵养林为主体,二者合计占全省防护林面积的85%以上。全省(1)水土保持林面积4321万亩,占全省森林面积30.5%,占全省防护林面积的44.2%;(2)水源涵养林面积3986万亩,占全省森林面积的28.1%,占全省防护林面积的40.8%;(3)防风固沙林面积1159万亩,占全省森林面积的8.2%,占全省防护林面积的11.8%;(4)生产经营防护林面积314万亩,占全省森林面积的2.2%,占全省防护林面积的占3.2%。 “三北”工程是“防护林”工程,也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性工程。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简称“三北”工程),规划期由1978年到2050年,规划区总面积65亿亩。“三北”工程是人类最具雄心的生态工程。经过40多年不懈努力,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步入良性循环,铸就了“三北精神”,树立了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陕西是“三北”工程之省,秦岭以北的黄河流域,包括秦岭北麓、关中平原、渭北旱塬、丘陵沟壑、毛乌素沙地,皆是“三北”工程区。陕西“三北”工程区总面积1.83亿亩,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9.29%、占全国“三北”工程区面积的2.8%。 水土保持林是陕西“三北”工程区的森林主体,也是防护林建设的主体。2022年,陕西“三北”工程区内森林面积为6655万亩,占全省森林面积的47%。陕西“三北”工程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6.3%,比1977年工程实施前的12.9%增加了23.4个百分点,比全国“三北”工程区高22.5个百分点。陕西“三北”工程区内防护林面积5101万亩,占全省防护林面积的52.2%,占陕西“三北”工程区森林面积的76.7%。也就是说,陕西“三北”工程区近八成森林是“防护之林”。陕西“三北工程”区的防护林以水土保持林为主体,面积达到3396万亩,独占66.6%。其余三分之一分别是,防风固沙林面积1159万亩,占22.7%;水源涵养林面积510万亩,占10%;生产经营防护林面积36.6万亩,占0.7%。 “三北”工程区以外、秦岭主梁以南,为陕西森林集中分布区(以下简称“秦巴林区”)。“秦巴林区”以全省40%多的国土面积,拥有全省53%的森林面积,47.8%的防护林面积。“秦巴林区”森林面积7440万亩,防护林面积4679万亩,防护林面积占森林面积的62.89%。“秦巴林区”的防护林以水源涵养林为主体,由此构成中国“中央水塔”的关键支撑力。“秦巴林区”水源涵养林面积3476万亩,占防护林面积的74.29%;水土保持林面积925万亩,占防护林面积的19.78%;生产经营防护林面积277.4万亩,占防护林面积的5.93%。 以防风固沙林为主体是榆林森林特色,全省1159万亩防风固沙林集中分布在榆林市。第六次全国土地荒漠化监测数据显示,陕西省沙化荒漠化土地面积已经大幅收缩,余下的99%集中在榆林市。1999-2019年全省荒漠化土地面积由4671万亩减少到3975万亩,占全省土地面积的比例由15.16%减少到12.89%。陕西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的1.03%。在全省荒漠化土地中,林地1679.3万亩、占42.2%,草地1313.7万亩、占33.1%,耕地797.0万亩、占20.0%,园地162.0万亩、占4.1%。全省沙化土地面积由1999年的2183万亩减少到2019年的1835万亩,占全省土地面积的比例由7.08%%减少到5.95%。陕西沙化土地面积占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的0.72%。在全省沙化土地中,林地1215.1万亩、占66.2%,草地498.7万亩、占27.2%,耕地90.4万亩、占4.9%,园地14.4万亩、占0.8%。陕西沙化荒漠化土地占比不大、且不断收缩,但因处在风沙由北向南侵袭过渡地带,以及风蚀与水蚀的交互作用、交替危害,成为沙尘、粗砂“双源区”,因而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北”工程区是陕西由黄到绿历史性转折的前沿阵地。陕西“三北”工程区累计实施“三北”工程造林5468万亩,再加上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推动全省绿色版图向北扩展400公里,延安以北由黄到绿,呈现出“绿进沙退”“绿肥黄瘦”大地景观。气象卫星资料显示,以陕北为核心的黄土高原成为全国连片增绿幅度最大的地区。实现了沙化土地面积、荒漠化土地面积、沙化荒漠化侵害、输黄泥沙“四下降”。“三北”工程实施以来,较好发挥了“防护之林”作用,全省沙化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了一半左右。在现存的沙化荒漠化土地面积中,沙化荒漠化程度以轻度为主,极重度、重度、中度面积占比大幅度下降,轻度面积比例大幅度上升。轻度荒漠化面积占比由1999年的7.0%%上升到2019年的71.0%,上升了64个百分点;轻度沙化面积占比由33.7%上升到75.1%,上升了41.4个百分点。2021年,陕西向黄河输沙量0.85亿吨,较1950—1979年年均值6.2亿吨减少86.3%。陕北黄土高原由黄变绿,推动黄河之水由浊变清。陕西沙化荒漠化治理成就,曾被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誉为“中国乃至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三北”工程区是生态脆弱区,绿色能级低,防护能力差,增长周期长,治理难度大,成果易丢失。同时,“三北”工程区也是陕西绿色增长重点区,生态生产力增长潜力大。全省适宜造林绿化空间3070万亩,其中“三北”工程区2860万亩,占到93%。毛乌素沙地、白于山区、黄河西岸、渭北旱塬都是防护林建设的关键区位,也是难啃的“硬骨头”。现有的森林草原植被中,同龄纯林占比较高,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依靠自然力量难以恢复生态生产力的森林草原约2000万亩,其中乔木林地935万亩、灌木林地906万亩、草地153万亩。因煤、油、气开采,地面塌陷、地下水渗漏,导致植被枯死、土地退化。森林督查数据显示,榆林、延安违法违规破坏林地面积超过全省80%,且集中在毁林开垦、侵占林地。引致“二次沙化”的风险因素有叠加增强趋势。要珍惜已经形成的“整体好转、加速改善”有利局面,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统筹推进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四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全面加强治沙、治水、治山协调联动,着力培育健康稳定、功能完备的生态系统。 生态“颜如玉”,经济“黄金屋”。防护林建设是“生态林”建设、“公益林”建设,也是推进生态空间治理、提升防护能力的战略任务。防护林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绿色长城”,一定要让“绿色长城”牢不可破。在“三北”工程区,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联通互动,经济总量不断扩张,一方面说明防护林的防护压力越来越大、防护任务越来越重,另一方面要求防护林的防护能力越来越强、防护质量越来越高。未来一个较长历史时期,全球大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有利于中国北方绿色植被恢复增长,这是难得的“生态机遇期”“加速改善期”。用好“生态机遇期”“加速改善期”,抢抓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关键期,奋进“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攻坚期,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推动防护林体系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型发展,加快“一提升两缩减”——提升防升防护能力,缩减水蚀风蚀程度、缩减荒漠化沙化面积。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陕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要有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奋力追赶、敢于超越,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作用”的要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以绿治黄、以水定绿,持之以恒、驰而不息,不畏艰辛、久久为功,着力提升防护林质量和防护能力,将陕西建设成为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示范省、沙化荒漠化防治示范省。持续推进秦岭、黄河、长江三个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扎实落实防沙治沙规划、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重点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和重大生态修复工程规划,统筹开展封山禁牧、封山育林、森林抚育、人工植树、飞播造林、退化林分修复、退化草原改良,协同搞好毛乌素沙地、白于山区、黄土丘陵区、黄龙山桥山区、渭北黄土高原区、关中平原区、秦岭北麓七大区域一体化保护和系统化治理。力争到2030年,全省荒漠化土地面积缩减至3500万亩以内,沙化土地面积缩减至1500万亩以内,防护林体系更加完善,植被覆盖显著增加,生态生产力持续发展,生态系统服务迈上新台阶,厚植陕西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基准线。 注:2023年6月4日写于磨香斋,6月9日修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