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羚学者
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并立为三大国土空间。 如果把城镇空间简称为一个“城”字,农业空间简称为一个“乡”字,那么,生态空间是城乡之外的第三空间,可简化为一个“野”字。 在甲骨文中,“野”字写作“埜”,由三部分组成,两侧各是一个“木”字,是指森林、树木,中间是一个“土”字,是耕地之义。如果用现在的话说,林是耕地之外围,耕地之外的林,即是古人眼中的“野”。现代汉字,把“埜”作为“野”的异体字。从一个古老的“农”字,也可窥探农与林的空间关系。农的古字,形字状似一个手持工具的人,在森林包裹着的土地上劳作。毫无疑问,森林是文明的母体,林地是耕地之母,由林地开垦出耕地。在更宏大视野里,原始的农业就是“林下经济”。 “野”在“乡”之外,“乡”在“城”之外。站在“乡”的视角看,生态空间便是“野”;站在“城”的视角看,农业空间便是“乡”。“乡”的繁体写作“鄉”,本义是同族之人相对而食。“乡”亦是“郊”。《尔雅·释地》:邑外谓之郊。“城”之外是“乡”,“乡”之外是“野”。“野”在“城乡”之外。 生态空间是自然生态空间的简称。生态空间是最具原真性、最具自然特色、最具野性力量的国土空间,是生产生态产品的国土空间。生态空间生产能力是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简称为生态生产力。生态生产力是大自然赋予生态空间的生产力,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固碳释氧、蓄滞洪水、消纳排泄、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自然探秘、旅游观光、休闲疗养等诸多生态、经济、社会价值。城乡空间上的人类生产力,核算为国内生产总值(GDP);生态空间上的生态生产力,核算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 与城乡空间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不同,生态空间“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是地球原住民——野生植物、野生动物的空间。生态空间越具有原真性,“自然纯度”就越高,也就越能体现出“野性特征”。最美丽的生命是野性沉淀,最美丽的风景是本色自然,最美丽的画卷是生态空间。 不少人眼里,只有城乡。似乎“城乡”二字,就代表了世界的全部,而事实远非如此。地球的表面是生物圈,城乡空间只是生物圈内极少的一部分。一般而言,在地球的陆地部分,城镇空间约占5%,农业空间约占25%,生态空间占70%。也就是说,70%地球陆地表面依然是自然再生产的地盘,是未被人化的“野性空间”。在人们的心里,应该有“城”有“乡”,亦应有“城乡”之外的“野”——野外之野、野生之野、荒野之野…… 野,相对于人类文明。野性,大自然的本性。野性空间,人类不得侵犯的大自然的自留地。草原是地球之肌肤,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是地球之肾,河流是地球之血脉……以野性为特征的生态空间是地球陆地生生不息的源泉,也是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生态根脉。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野性空间是城乡空间的母体。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已经历数千年历史。这数千年文明史,也是索取、掏挖生态空间的历史。经历数千年索取、掏挖,具有种植优势的生态空间转化为农业空间,具有经济效率优势的生态空间转化为城镇空间。现在的生态空间是几经转化后留下来的自然生态空间,除极少数犄角旮旯的空间仍保有自然本性——原真性、完整性、系统性外,绝大部分已经被过度索取,甚至掏挖一空,物种丢失,食物链残缺,自然再生产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野性空间“不野”,大自然空间“不自然”。生态空间衰败,生态生产力衰退,自然要素空转虚耗。原本山清水秀的丰盈空间,变成童山濯濯的干瘪空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一落千丈。 在科技革命之前,人类的文明是在地球表面生物圈中索取资源的文明,也可称为地球上“平面的文明”。科技革命之后,工业化力量向地下、向空中发展,文明形态呈现出立体的特征,也就是“立体的文明”。蕴藏在地下的矿产、能源、水资源被挖掘出来,先后在城乡爆发了科技革命、工业革命、生物革命、能源革命、食物革命、信息革命、城市革命……水泥、钢铁、塑料、石油、煤炭、天燃气、电力、化肥、农药、薄膜……公路、铁路、机场、互联网、汽车、火车、飞机、楼房、电影、电视、电话、电脑、手机……被一一制造出来,原本由生态空间提供的食材药材、木材薪材逐步被一一替代,“立体的文明”替代“平面的文明”成为“文明的主体”,城乡空间生产效率极大提升,单位城镇空间生产了更多的制造品和服务品,单位农业空间生产了农产品和服务品,使得生态空间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开启恢复生态生产力之路。数十年持续推进生态空间绿色革命,陕西省已经恢复重建亿多亩森林,虽然生态生产力还有待提高,但城乡居民已经享受了生态空间绿色革命带来的生态福祉。 地球上最大的浪费,莫过于太阳能、水、土壤等自然要素白白流失。当原本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蜕变为濯濯童山,也就意味着原有的生物体系崩溃,转化利用自然要素生态生产力丧失。生态保护、修复与重建,就是用农业空间、城镇空间的文明成果回馈生态空间,推进生态空间绿色革命,让光、热、水、气、土等自然要素优化组合、充分利用,走上由“干瘪”重回“丰盈”之路,恢复生态空间野性本色,再显山清水秀品质和盎然生机活力,使单位生态空间生产出更多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逐步实现“颜值达峰”“生态达峰”。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增进人类福祉并不只限于农业、工业和商业,生态环境是生命支持系统,显得至关重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意味着更大的生态足迹,必然要求全部国土空间具有更高的效率,需要城镇空间崛起、农业空间振兴、生态空间复苏。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既要解放和发展城乡空间生产力,又要解放和发展生态空间生态生产力。生态空间占国土空间70%以上,推进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提升生态空间生态生产力,是世代中华民族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千年大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