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羚学者
延河,黄河心脏地带的一级支流,延安的母亲河。延长,因延河流长而得名。今天,我们在延长县举行全省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启动会,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重大的政治意义。 储备林,储备的不只是林木,储备的还是生态、美丽和幸福。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就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以绿治黄”方略,在生态空间由黄变绿的基础上,推动浅绿向深绿转变、绿色向美丽转变,加快生态空间绿色革命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生态章节,同时,也是遵循“投行思维”,各方共同发力,一起按下“十四五”陕西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快进键”。 下面,我就切实搞好全省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认知空间特征,做好科学规划 陕西处在全国心脏地带,是唯一一个全境都在黄河与长江干流之间的省份,生态区位极为特殊。陕西秦岭是中国秦岭之芯,陕西黄河是中国黄河之芯,陕西黄土高原是中国黄土高原之芯。全省南北狭长,降雨量从北往南,从300毫米——毛乌素沙地——半干旱地区,到400毫米——陕北水塔白于山——半干旱半湿润分界线……再到800毫米——祖脉秦岭——半湿润和湿润分界线,再往南一直到1400多毫米,降水量带状分布决定了带状植被分布,决定了生态空间带状特征。全省生态空间保护修复,从北到南划分为陕北长城沿线生态修复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区、关中平原生态协同发展区、秦巴生态功能区,白于山生态修复带、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示范带、关中北山绿色重建带、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带、汉丹江生态走廊带,合起来称之为“四区五带”。全省10 市 53 个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县,要在这九大区域布局中找准生态位,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施策,确保基地建设有效实效高效。 二、创新投资机制,用好支持政策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实施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是全面深化林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创新林业投融资体制的一个重要载体,是探索国土增绿新模式的有益尝试。国家出台了以政策性开发性银行长期贷款为主,3个百分点的国家财政贴息,贷款期限25-30年、宽限期8年的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投资支持政策。去年以来,我省多个县(区)提出建设申请,延长、志丹、华州、西乡先后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审查认证。近日,国家开发银行分别向延长县和西乡县授信3.8亿元,标志着我省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的正式落地。希望各地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社会参与原则,结合实际,用足用好这一政策,积极创新林业投融资机制及金融产品和服务,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领作用,财政资金、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合力,为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提供坚强资金保障。 三、严格标准程序,抓好工程质量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国家储备林建设是国家木材安全战略,也是一项生态空间治理的制度安排,一种国土增绿机制,为实现大型营造林工程系统化精细化管理提供样板示范。去年年底,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标准要求,参考先行省份做法,省林业局制定实施了《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工作方案》,提出“法人借款、集团担保、收益还款、林权抵押、政府增信”建设模式和“逐级申报、分类审查、分级管理”的行业准入审查原则,明确了各方权责,规范了标准程序。各地要严格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抓好推进落实,确保资金使用规范精准高效,确保基地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确保如期完成规划任务。 借此机会,再强调一下秋冬季植树。秋冬季植树造林已经进入关键时期。据统计,全省还有176万亩营造林任务没有完成。时间紧,任务重。各地林业部门要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加快推进,坚决按时高质量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营造林计划任务。 一棵树就是一座“生物坝”,一片森林就是一片绿色的生态空间,一个完整的生物体系,一种理想的生活环境。我们要以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启动会为起点,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新篇章,为美丽陕西贡献林业力量,为美丽中国贡献美丽陕西力量。 注:本文是作者在全省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启动会上的讲话。发表时进行了文字修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