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是一座山脉,但不是一般的山脉。《秦岭学》叙事方式和叙述场景,自然也是非同一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足当代,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建构了新的秦岭地理观、新的秦岭生态观和新的秦岭人文观。
本人去年出版的《秦岭简史》,锚定了《秦岭学》知识创新的根基。今年合作出版的《中国秦岭》,是一部秦岭的画册,又不是一般的画册。《中国秦岭》超出了一般的秦岭画册,突破了一般画册的设计理念。在《中国秦岭》中,图片是穿插于文字内容之中,配合了文字内容。《秦岭简史》《中国秦岭》始终贯穿了“两面向、新三观”思想要求。
三千里大秦岭,五千年中华史。《中国秦岭》建构在《秦岭简史》之上,并进行了新的开拓与整理,显得更加系统、更加完整、更便于读者阅读。与之前的秦岭著作相比,以《秦岭简史》《中国秦岭》为基础,《秦岭学》至少有三大鲜明的特色:
一、站在21世纪看秦岭。
《秦岭学》把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是长江、黄河分水岭,拓展为“博通东西、和合南北”,把秦岭是“天下之大阻”,拓展为“原创华夏、泽被天下”。因秦岭而有中国的南方和北方,秦岭是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共同体。秦岭不是一条线,也不是一道岭,而是山水套装、山水组合。秦岭是黄河长江分水岭,秦岭里有黄河有长江,黄河与长江共享大秦岭。水是秦岭第一宝,秦岭是绿色水库、中央水塔。秦岭是中国森林宝岛,生物基因库,秦岭生态系统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生态财富。
二、以全球视野看秦岭。
《秦岭学》建立了全球空间维度。中国秦岭是世界昆仑山走进中国中央地带的山脉,横跨中国6个省1市。“秦岭学”中的秦岭,不单是陕西秦岭,还包括青海、甘肃、四川、重庆、湖北、河南秦岭。《秦岭学》中的秦岭,是中国中央山脉,与昆仑山、阿尔卑斯山构成亚欧大陆的脊梁。从中国秦岭到欧洲阿尔卑斯山,就是古丝绸之路的链接,今日之“一带一路”的链接,也是东西方文明的链接。
三、一山两河,三维耦合。
《秦岭学》向读者展示了全球地理奇观,也是独一无二的山水组合——“一山两河”。这“一山”即是秦岭,“两河”即是黄河长江。长江、黄河皆是世界顶级大河,秦岭夹于长江黄河之间,是黄河与长江、南方与北方的“珠连璧合”。《秦岭学》中的秦岭,不单是地理秦岭,也不单是生态秦岭,抑或者只是人文秦岭,而是把地理、生态、人文进行了深度融合,包括图片的设置、文字的穿插,无不体现了地理、生态、人文三维耦合这一特点。
作者注:15-17世纪,西方掀起了大航海时代,惊奇的发现了新世界,并重新定议了全世界,由此而获得了优先发展权、文化与话语霸权。后来的国家,只能学而习之,亦步亦趋,循规蹈距。现在,人类已经来到了21世纪,中国民族已经走向世界前沿,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特别是对我们自身的认知,也要顺利的进入21世纪,走向世界的前沿。长期以来,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习惯于内卷化的思维,眼睛向内从历史的故纸堆里找“先贤”,而不善于放在全球大格局中去分析研究、去创新建构。长安、洛阳为都的时代已经远去,而21世纪的今天,中华民族重新发现秦岭,并对秦岭再定义,足见秦岭具有地理、生态、人文超级地位。秦岭学研究要坚守“两面向、新三观”。《秦岭简史》拓展了秦岭学研究的新视野和新范式。《秦岭简史》是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