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琴 断 想
党双忍
3月10日晚上,国家行政学院安排了选修课,主题是“古琴艺术”。主讲人是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张振涛研究员。这真实一堂不同寻常的选修课,两个小时的讲座让人觉得很不尽兴。
说老实话,在我的记忆中,这是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的“音乐课”。也许过去也曾有过音乐课,但我确实不记得了。至少这样高层次的“音乐课”,是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
我的音乐知识少得可怜,根本不靠“谱”。说我是“乐盲”,一点也不过分,我也一点也不反对。在历史上“琴棋书画”是一个“文人”的基本素质。这个“琴”大概就是“古琴”吧。按照这个“标准”,显然我不是一个合格的“文人”。当然,依我的看法,和我同时代、同样年纪的人,能够达标的“文人”不多。
过去,曾两次在省委党校学习,也曾在北京、西安参加过组织部门安排的短期培训,但课程都很规范、很严格,大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行政管理与政府改革之类的大课,从来没有安排过“音乐课”。这次安排却了“音乐课”,也许是随着时代发展,对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了的要求。了解一些音乐知识,特别是中国传统音乐,是一个领导干部基本素质的一部分。
以我的水平,没有能力去评价张振涛研究员的讲课水准。但我得真诚感谢他,他交给我一些基本的乐器知识。通过这次“古琴艺术”讲座,使我明白了,我们的祖先在2000年多前就已经发明了如此神奇的乐器,她承载着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无比辉煌的中国历史,她愉悦了中国人的“耳朵”, 塑造了中国文人的精神情怀,成为中国人精神的重要支柱之一。我为我们的先人如此“先进”、如此“早熟”,如此“智慧”,从心灵深处感到强烈震撼。
古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有乐器“之王”的美誉。如此这般的“好东西”,为什么却让我们感到是那么的陌生,那么的遥远,以至于我们这些后来人知之甚少?张老师说得好,过去曾把这样的“好东西”当作无用的“旧东西”扔掉了、撕碎了、砸烂了。今天,多数人知道钢琴、小提琴这些引进来的“洋玩意”,却远离了古琴这样的“老传统”。从“五四”算起,之后的100年,我们的文化,多次出现断层,战乱、文革,一次又一次文化浩劫,恍如隔世,没有“失传”已经是一件大幸事了。感谢在1949-1966年那非常宝贵的17年为抢救中国优秀传统做出贡献的人们。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宝典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不是包袱。中国在崛起,在复兴。我们看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搭乘快速奔跑的经济列车,在全世界迅速“吃香”,迅速“走红”,成为国人骄傲。我们庆幸,我们现在能够大饱耳福,欣赏古琴艺术,聆听古琴演奏,《广陵散》、《高山流水》、《阳关三叠》等古乐古韵,陶冶情操。我们相信,我们伟大的先人能够宽恕“不孝之子”,不再埋怨和责备后来的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