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九大趋势的几篇文章中,作者曾提出“人生本是一场问答游戏”。千万次地问,千万次地答。在家庭中,在学校里,在组织内,伴随生命进程,问与答连绵不断,可谓“生命不止,问答不息”。问与答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最基本的社会现象和最基础的进步机制。
我记忆深刻,在传统经典《红楼梦》中有一名句被广泛引用: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最近一段时间,我几乎集中所有的心思,重点研究“学习学”。因此,我不由自主,一再追问:“学问”的真实含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把“学”与“问”连接在一起?为什么大家习惯于把有知识的人称作“有学问”的人?为什么把“知识大师”称作“学问大家”、“大学问家”?思之再三,人们遇到不解的事情,疑惑的事情,不免产生问题、提出问题,也就是“发问”?“发问”之后,必然是“解答”。“解答”有两种基本途径,要么请别人解答,要么自问自答。无论是别人解答还是自问自答,最终发问者不仅获得解答,而且获得了新的知识、信息和技能。解答问题的过程,就是掌握新的知识、信息和技能的过程,也就是记忆的过程、思考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所以,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得多、答得多、学得多、知识多,亦即问答越多、学识越广、知识越富足。“没学问”的人,就是不善于发问和解答的人,问题少、解答少,也就是学习少、知识少。学问和知识具有多重结构和层次,学问越多学识越广知识越富足,越趋向于高级结构和纵深层次,越趋向于自问自答,越趋向于学问家、学问大家、大学问家。
开启智慧人生,皆从问与答起步。父母或是其他抚育者,通过一次次设问,一次次解答,不断向尚在襁褓、摇篮中的孩童灌输知识,加速开启智慧的大脑。父母冲着孩子发问:这是什么?然后自己回答:这是牛奶,这是衣服,这是布娃娃……,如此循环往复,在父母一次次的发问与解答中,孩童虽然不知道什么是“陈述性知识”,什么是“程序性知识”,什么是“逻辑思维”,但孩童们却知道了什么是高桌子、低板凳,桌子和板凳都是木头;知道什么是小便,什么是大便,什么是卫生间,大小便应该去卫生间。孩童们的知识与父母的问答同步,父母问答得越多,孩童们学习了解和懂得的越多。父母的学问,对于孩童学习方法和知识质量具有重大影响。如果说人生是字、词、句、文章、书籍的五重境界,那么在父母的设问设答中,孩童们不仅能够学会单“字”发音,而且可以将“字”连接成“词”,再将“词”串联成“句”,已经进入了五重境界的第三层。
学校是标准化问与答的基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与家庭内的问与答有所不同,学校的问与答,是在系统思考基础上的系统设计,执行标准化教材,教授标准化知识。除了课堂提问,更多是向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家庭作业,作业其实就是提问,通过做作业让学生解答问题。考试更是老师出题目,学生出答案,一问一答。学生答对,老师鼓励表扬;学生答错,老师批评纠正。一个在“学”,一个在“校”,教学相长,各归其位,各计其功,各得其所。没有人能够说清楚自己在学校做过多少道题目,参加过多少次考试,进行过多少回合的问与答。既然是传授主流价值观和标准化知识,学校所问必有所答,必有对错之辩,这就是老师用红笔在作业本上留下的交替出现的√、×符号,以及简要评语。√号就是肯定,表扬就是激励。考试中的问与答更为关键,解答的对错优劣被量化为考试成绩,也就是学习成绩。学习成绩不但反映在校学业成就,也决定着学生的“升迁流转”。学业达到一定水准才有资格升入高一年级,进而参加难度更大、更高一级的问与答。学生升级的本质就是问与答结构的升级、能力的升级。
工作和生活是错综复杂的问与答。在孩童时代,父母提问,父母作答,从问与答中启迪智慧。在校学习,老师出题,学生作答。在工作和生活中,实践就是老师,问题从实践中来,答案得自己去寻找,其实就是“自问自答”。实践中的问题,并非事先设计,亦非统一命题,不分科不分类,没有标准答案。这个问与答,需要更高知识含量,需要综合考量,与时俱进,随机应变,审时度势,因时因地制宜。在学校解答错误,有被纠正机会。实践中解答错误后果严重,甚至“一失足成千古恨”。解答方案的知识含量、科学水准,决定着工作业绩,决定着事业发展走向。实践中的问题层出不穷,形成问题流、问题链、问题群,与此相对应必然需要从实际出发,逐一廓清,一一解答,形成解答流、解答链、解答群。在实践中解答问题,就是工作和生活中的“课业”、“学业”。解答问题的多少代表着阅历、资历,解答问题的知识含量和科学水准代表着能力、水平。在职场,业绩卓越者,必然是解答问题知识含量和科技水准高、领导器重的“绩优员工”。职位升迁其实意味着对问答能力的肯定。更为复杂的是,实践中的问题,需要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解答。解答问题需要能力,发现问题也需要能力。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准确地发现问题可能比正确地解答问题更重要。
问与答的能力,决定着生存与发展能力。取得显著成就的人,必定是有能力解答实践中各类复杂的问题,必定是出类拔萃的“问答高手”。在校学习,问答质量越高,学业成绩越优秀,越有机会进入更高阶段的问与答。在工作和生活中,面对自动生成的问题,不可逃避,必须作答。解答能力强、答案正确率高的人,必然获得更多职务晋升机会,享有更高品质生活。人生不同阶段所问所答的结构与品质有所不同,但都需要给出科学合理的问答。“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进退留转、功名利禄,是人生几件“大事”,也是几道“大题”,更需要用心作答,不容出错。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实践中自动生成的问题将会更多、更复杂,解答这些问题的所需要的知识含量和科技水准更高。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问”的能力在提高,“解答”的能力也在提高,人类经济社会在问与答两个能力同步提高中加快了发展变革进程。如果所掌握的知识、信息和技能有限,达不到智能化新生活“知识门槛”的最低要求,“问”的能力不足、“解答”的能力不足,在不知不觉中被时代所淘汰在所难免。
家庭存续与发展的基本理由是它能够满足家庭成员的心理、生理、伦理和经济方面的问答。家庭是个体与社会的结合点,家庭执行家庭成员集体问答职能。谈恋爱、搞对象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即将组建家庭的“组织设计”,举行婚礼只是将这个“组织设计”付诸实施。新组建的家庭,必须满足下列四项基本问答需要:(1)心理问答。家庭是“心灵的港湾”,“爱的学校”。在家庭成员之间实行“心理互助”,建立起高度信任关系,具有明确的归属感、亲近感和安全感。(2)生理问答。家庭是“生育的学校”,实行“性爱互助”,执行繁衍生息任务。夫妻组建家庭,繁育后代,抚育子女,传宗接代。(3)伦理问答。家庭是“伦理的学校”,实行“伦理互助”。家庭为老人提供赡养支持,帮助其安享晚年,颐养天年。家庭为子女提供初始智能开发和道德熏陶,帮助子女走出家庭,走向社会。(4)经济问答。家庭是“理财的学校”,实行“经济互助”。家庭成员共同创造、共同拥有和共同使用家庭财产,家庭满足其成员的生存与发展所需的物质支持。知识经济时代,社会流动加速,物质财富丰裕,家庭问答必然有所弱化。毫无疑问,在家庭存续与发展过程中,上述四项基本问与答此消彼长,但其中任何一项基本问题得不到有效解答,都会导致“家庭危机”,引发家庭矛盾,造成家庭裂痕,直至最终家庭解体。家庭的问与答,既世代相传,又与时俱进,香火不断。
超越个体和家庭的问与答催生了组织,或者说组织执行了集体问答的职能。当生产力发展突破了个体和家庭,个体和家庭的问答无法满足需要,这个时候组织出现了。尽管组织差别很大,其存续与发展各有理由,但总体来说,组织是“应运而生”,其产生、存续、发展,必然要合理解答一系列“问题”,这就是组织“目的性”。这一点,在新创建组织的组织设计时表现尤为突出。我们习惯于说,新阶段、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新任务、新举措,其实归结到一点就是“新问答”。市场组织执行着市场问答职能,企业盈利就是对企业组织对市场提问正确解答的“奖赏”,企业亏损则是对企业对市场提问解答失准是“罚单”。区域组织执行着区域问答职能,区域发展能力则是对区域组织解答区域问题的回馈。在组织存续与发展期间,不断面临新的问题,不断寻求新的解答方案,也就说组织不断面临问与答的挑战。问与答的能力是组织存续与发展的基本能力。那些善于敏锐地发现问题,并源源不断做出科学解答的组织,一定是具有竞争优势的组织,是获得持续发展进步能力的组织,是长寿的组织。而那些“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遇事麻木,反映迟钝,举措失当,解答方案破绽百出的组织,势必连遭挫败,中途夭折,寿命短暂。政府组织、政党组织执行着公共问答职能,其问答质量决定着公共治理能力,公众信誉和持续能力。在轮流执政国家,竞选连任则是对执政者正确解答选民问题的“奖赏”。提高组织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组织竞争优势,就必须提高组织集体问答的知识含量和技术水准,就必须创建学习型组织,提升组织学习力。
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中国式问答”。蒋介石国民党没有解答好中国人民所提出的问题,“考试”不及格,最终被淘汰出大陆。毛泽东从西柏坡进京途中曾深刻地指出,我们是在“进京赶考”。在党执政前夕,毛泽东提醒全党面临一个全面的“本领恐慌”,全党都要重新学习。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再一次提醒全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有一个能力不足的问题,全党要再来一次重新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这就是著名的 “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我理解,我们党执政62年来,不断解答人民群众提出的新问题,解答方案总体合理,执政成绩显著,向人民群众交出了一组耀眼的成绩单。但是,从四个方面来讲,我们对人民所提出的问题解答得还不够好,成绩不理想,与人民的期待还有距离,这就是“四个危险”。“四个考验”则是说,当前加速发展变革的大潮,从四个方面为我们执政党提出了新的重大的问题,等待我们做出科学解答。执政的成绩由人民群众“打分”,能否执政又人民群众选择。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关键取决于能否科学解答人民群众所提问题的。“四个考验”既是对执政党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执政党作风的考验;既是对整个党的考验,也是对每一级党组织、每一个党员的考验。从战略高度出发,必须站在经济社会新阶段,解决发展变革新问题,回应人民群众新期盼,加快创建学习型政党,提升全党学习力,不断向人民群众交出亮丽的执政成绩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