楸树梓树常纠结。由于楸树与梓树相貌相似,人们感到很纠结。不少人以为梓树就是楸树,楸树就是梓树。也有人认为,梓树与楸树是两种树,但如何区分二者,含混其词。去家具城打问:有无楸木?亦答曰:梓木就是楸木,楸木就是梓木。中国栽植梓树的历史至今绵延3000余年。在传统典籍中,梓树记载比较普遍。早期典籍将梓树与楸树也视为一类。自《史记》始,出现了关于楸树的记载。也就是说,给梓树与楸树分家是汉代的事情。
梓楸本是亲弟兄。近读陈有民主编《园林树木学》,该教材在紫葳科梓树属介绍了3种树:梓树、楸树和黄金树。其中,黄金树原产美国,也叫美国楸,1911年引入中国,自然另当别论。梓树与楸树,则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货”。梓树、楸树、黄金树,树干、树形、树枝、树皮、树叶、树冠、花形、色泽、蒴果等形态学特征相近,如果不仔细观察,自然难以识别。单就名称而言,梓树别名很多,其中不少带“楸”字:河楸、花楸、火楸、黄花楸、楸豇豆树,豇豆树、筷子树、木角豆等。楸树的别名,又称之梓桐、金丝楸,也别称豇豆树。可以说,梓树与楸树本是亲兄弟。如何辨得是梓树还是楸树?主要是三看:一看叶片大小,梓树叶片大、有3-5浅裂,有毛,楸树叶小、全缘,无毛;二看蒜苔长短,梓树蒜苔较短,一般在20-30厘米之间,楸树蒜苔较长,一般在25-50厘米之间;三看树之高低,梓树较低,一般在10-20米之间,楸树较高,一般在20-30米之间。
必恭敬止桑与梓。中国早期文化中,梓树地位甚高。据《诗经·小雅·小牟》记载:“淮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意思大概是,见了桑树梓树,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顿时生发恭敬之心。到后世,便以桑梓作为家乡的代称。唐代诗人柳宗元《闻黄骊诗》有“乡禽何事亦来此,今我生心忆桑梓”的感伤之句。梓树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很大。隋朝,雕版印刷技术问世,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理细密,轻而易割,耐水浸、不开裂、不变形的木材,如梓木、枣木、梨木等。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需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雕版材料以梓木为上品,雕版印刷佛经、版画、书籍,曰梓版,出书,曰付梓。逐渐地,梓由树木名称引申出雕版印刷的含义,衍生出一系列有关印刷出版的词:付梓、刻梓、锓(qǐn雕刻)梓、锲梓、命梓、授梓、办梓、入梓、上梓、梓行、梓传等,泛指雕版印刷或出版发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木二》中的表述也很给力:“梓为百木长,故呼梓为木王。盖木莫良于梓,故《书》以《梓材》名篇,《礼》以梓人名匠,朝廷以梓宫名棺也。”
木王是梓亦是楸。毫无疑问,在中国人心中,起初的“木王”是梓。后来,楸树从梓树中独立出来,风声鹊起,逐步获得与梓树相同的地位。“桑梓”、“松楸”常入诗词,同为故乡之代称。苏东坡有:“倾盖相逢胜白头,故山空复梦松楸。”楸树获得了“美木”之名,宋代《埤雅》载:“楸,美木也,茎干乔耸凌云,高华可爱。”韩愈有一首写楸树的诗,即《庭楸》:“庭楸止五株,共生十步间。各有藤绕之,上各相钩联。下叶各垂地,树颠各云连。朝日出其东,我常坐西偏。夕日在其西,我常坐东边。当昼日在上,我在中央间。仰视何青青,上不见纤穿。朝暮无日时,我且八九旋。濯濯晨露香,明珠何联联。夜月来照之,蒨蒨自生烟。我已自顽钝,重遭五楸牵。客来尚不见,肯到权门前。权门众所趋,有客动百千。九牛亡一毛,未在多少间。往既无可顾,不往自可怜。”至于后世,有人认为,在树木园中,唯楸树“材”貌双全,有“木王”之美称。至今,楸树后来居上,声望超过了梓树,也将木王之名收归囊中。
楸树无愧木王名。楸树是梓树属植物之极品。除外表美丽之外,兼具构造上和工艺上的优良特性。楸树的树干直、节少、材性好;木材纹理通直、花纹美观、质地坚韧致密、坚固耐用、绝缘性能好、耐水湿、耐腐、不易虫蛀;加工容易、切面光滑、钉着力中等、油漆和胶粘力佳。楸材用途广泛,用于枪托、模型、船舶,用于车厢、乐器、工艺、文化体育用品等,也是人造板贴面板和装饰材。在明清两代,楸木是制作器具的首选木材,世人鉴赏之材。用楸木材制作的明式家具,既具备红木家具的实用、观赏、保值升值的特点,又具有红木因水土不服、干裂、变型、开缝所达不到的品质。与梓树相同,楸树叶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嫩叶可食,花可炒菜或提炼芳香油。明代鲍山《野菜博录》记载了楸树花的食法:采花炸熟,油盐调食。或晒干、炸食、炒食皆可。楸树根系发达,属深根性树种,耐寒耐旱,固土防风能力强。楸树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能净化空气,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楸树叶、皮、种,均为中草药,有收敛止血,祛湿止痛之效。种子含有枸橼酸和碱盐,是治疗肾脏病、湿性腹膜炎、外肿性脚气病的良药。根、皮煮汤汁,外部涂洗治瘘疮及一切肿毒。
“不如醉里风吹尽”。楸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花多盖冠,花形若钟,红斑点缀白色花冠,如雪似火。在花期,繁花满枝,随风摇曳,赏心悦目。远远望去,一片排紫,十分绚丽,有“紫气东来”之意。古人把楸树作观赏树种,植于皇宫、庭院、刹寺庙宇。诗词大家,多不惜笔墨赞美楸树。唐代韩愈《楸树》二首诗赞道:“几岁生成为大树?一朝缠绕困长藤。谁人与脱青罗帐,看吐高花万万层。”“幸自枝条能树立,可烦萝蔓作交加。傍人不解寻根本,却道新花胜旧花。”杜甫的《三绝句》:“楸树馨香倚钓矶,斩新花蕊未应飞。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梅尧臣更是不惜笔墨,极赞楸树之美,其名作《和王仲仪楸花十二韵》:“春阳发草木,美好一同时。桃李杂山樱,红白开繁枝。楸英独步媚,淡紫相参差。大叶与劲干,簇萼密自宜。图出帝宫树,耸向白玉墀。高绝不近俗,直许天人窥。今植郡庭中,根远未可移。但欣东风来,不恨和煦迟。山禽勿蹙踏,蜂蝶休掇之。昔闻韩吏部,为尔作好诗。爱阴无纤穿,就阴东西随。公今亦牵此,端坐曾莫疑。”
身形渐远梓比楸。据《周礼·地官·大司徒》记载:“设其社稷之,而树之田主,各以其野之所宜木,遂名其社与其野。”这等于是说,树是社的标志。在《尚书·逸篇》载:“大社唯松,东社唯柏、南社唯梓、西社唯栗,北社唯槐。”可见,梓是西周时代的五大“社树”之一。也就是说,那个时代,梓树是官方规定栽植的树种之一。但是,到后来事情发生逆转,梓树逐步失去昔日的光辉。有人说,因为梓树“太有才了”,进而引发了过度采伐利用,梓树树种资源渐趋枯竭。现存古树之中,鲜见梓树身影。与梓树相比,楸树还算比较幸运。北京的故宫、北海、颐和园、大觉寺等游览圣地和名寺古刹还可见百年以上的古楸树,苍劲挺拔,风姿卓越。以前,有资料介绍,我国最著名古揪树是山东青州市范公亭的两棵“唐揪”(范公亭是宋皇佑年间范仲淹所建)。这两棵古揪树,高30多米,干周5米多,距今1300多年。在陕西省岐山县的周公庙,也有两棵“唐揪”、云南昆明黑龙潭有“宋揪’等。最近,我看有资料介绍,在山西省太谷县城东南8公里的青基沟村,生长着距今2500年的古楸树,2008年山西省晋中市政府为此树立下石碑。“椿榆楸槐”曾是被称作关中“四大金刚”的乡土树种。今日楸树的名气,不要说无法与槐树相比,恐怕也不及椿树和榆树。楸树的影响力式微,其前景令人担忧。
名树传神多有楸。除楸树外,有不少树之名称中也带“楸”字。比如,(1)与楸树同属的黄金树称作“美国楸树”,是重要的行道树和庭荫树。(2)鹅掌楸,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木兰科鹅掌楸属落叶大乔木。树干通直光滑,叶大,叶形奇特,形似马褂,故有“马褂木”之称。花淡黄绿色,美而不艳,花形酷似郁金香,故被称为“中国的郁金香树”。每到秋季,叶色金黄,似黄马褂,是珍贵的行道树和庭园观赏树种,也是建筑及制作家具的上好木材。(3)核桃楸,胡桃科胡桃属落叶乔木,被誉为东北三大名贵木材(水曲柳、核桃楸、黄檗)之一。木材刨面光滑,纹理美观,并有坚韧不裂、耐腐蚀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军工、建筑、家具、车辆、舰船和乐器等。核桃楸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4)水楸,木犀科白蜡属大乔木。树体高大,树干通直圆匀,材质优良,纹理细密,较耐腐和水湿,韧性大,在室内的装修、机械制造、造船、车辆、家具、镶嵌木地板等方面广泛使用。(5)花楸树,蔷薇科花楸属植物,原产于欧洲大部分地区,皮灰褐色。花白色,花径10厘米,果实圆形红色。春观叶,夏观花,秋观果,十分难得。可见,带“楸”字的树,大多“才貌双全”,难能可贵,不可多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