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羚学者
因不被理解而伤感的人,因不被重用而发牢骚的人,古已有之。《诗经·国风·魏风》中有一首《园有桃》,就是“士大夫忧时伤己的诗”。诗人自称为“士”,而这个“士”究竟是何等身份,似乎很难确定。诗人看到桃园中的桃树,枣园的枣树,很是感慨。桃树、枣树所结之果实,尚可食用,味美又饱腹,这勾起了作者忧心的事情,自己不被理解,被视为高傲,不能施展才华,不能做有用之人。不由得发问:“缘何我不及桃枣?” 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桃,其实之肴。”桃树的果实是很好吃的东西。“园有棘,其实之食。”枣树的果实,也是美食。“心之忧矣,我歌且谣。”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忧闷无法解脱,只得长歌当哭,聊以自慰。歌之不足以泻心中之忧,便“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以离开所生活的城邦,另谋出路来排解。也就是采取长途旅行的办法,试图驱散心中忧愁。 诗人郁愤不平集聚久矣。“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不理解我也就罢了,非要说我骄傲自满、说我狂妄自大。看来,这个“士”是一个独立独行、我行我素之人,好像找到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他的思想,他的忧虑,他的行为,不被人理解,既无法澄清又无可奈何。孤独、委屈、伤心,由此而来。“彼人是哉?子曰何其?”难道他对,是我错了吗?你说我可该怎么办呢?此时,他内心充满了矛盾与痛苦。“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我的苦楚有谁知道呢?又有谁想知道呢,何必想这么多呢?确有哀思绵延,长歌当哭的味道。 我们不知道诗人处世的具体情况,不过统观全诗,求得世人理解是诗人的希望,而总是不被理解,令诗人失望至极!诗人以《桃有园》为题,羡慕桃枣之用,又说明诗人并没有放弃被理解、被尊重、被重用,心存做一个有用之人的希望。我们真心希望每一颗桃枣都不要烂掉,每一个社会都建构起“人尽其才”的机制!每一位怀才之士能够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