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羚学者
在《诗经·国风·周南》中,有一首《甘棠》,这是赞美召伯的诗作,也是成语“甘棠遗爱”的典故出处。“甘棠遗爱”见证了召公善德善行。召伯南巡,所到之处,在甘棠树下听讼决狱,搭棚过夜,停车驻马,不占用民房,这种体恤百姓的善德善行,赢得后世赞誉。司马迁在《史记·燕召公世家》中记得清楚:“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顾广誉《学诗详说》说:“丕言爱其人,而言爱其所茇之树,则其感戴者益深;不言当时之爱,而言事后之爱,则怀其思者尤远。”儒家圣人孔子一生,反复吟诵的一首诗歌,也是《甘棠》: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全诗三章,每章三句,由睹物到思人,由思人到爱物,人、物交融为一。诗中蔽芾(fèi)是葱茏茂密之意。茇(bá)、憩、说,是召伯曾在此办公、休息、滞留之意。召伯在棵树下,与老百姓同甘共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剪、伐、败、拜,是毁坏的意思。为什么不要毁坏呢?这是因为,这棵树是召公德政的纪念,对甘棠树的一枝一叶,不要砍伐、不要毁坏,也不要折枝,不要令其弯曲。这是一种流淌在老百姓血液中爱,杜梨树成为老百姓撑起的感恩戴德的“万民伞”。 其实,杜梨树的果实很少有甜味,而诗作者松之“甘棠”,一定是作者体味到所颂扬的主人善德善行,本身就是一种“甜蜜的味道”。如果我们将《诗经》中描写杜梨树的诗作联系在一起,无论是《杕杜》中的“流浪女”,《有杕之杜》中的“邀朋友”,还是在《小雅·杕杜》中的“盼夫归”,杜梨树尽是孤苦的象征。唯有《甘棠》将杜梨树与召伯的德政联系在一起,老百姓感受到“甜蜜的味道”。老百姓将这种“甜蜜的味道”长记心间,也热切期望这种“甜蜜的味道”常在身边。可见这种“甜蜜的味道”是多么难能可贵啊!也许,一个好官的标准,就是能够让老百姓品尝从孤苦中尝到这种“甜蜜的味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