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羚学者
《鳲鸠》自《诗经·国风·曹风》。在古人眼中,“布谷处处催春耕”,布谷鸟是仁慈吉祥之鸟。喂养布谷鸟即是一种有益社会的公德行为,值得褒奖。因此,歌颂善德善行,就天然地与布谷鸟建立起联系。 鳲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鳲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 鳲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鳲鸠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鳲鸠(shī jiū):布谷鸟。显著特点是双音节叫声,并把卵产于别的鸟巢中。淑人:善人。仪:容颜仪态。心如结:比喻用心专一。“如物之固结而不散也。”伊:是。弁(biàn):皮帽。骐(qí):青黑色的马。一说古代皮帽上的玉制饰品。忒(tè):差错。正:则也。榛(zhēn):丛生的树,树丛。胡:何。 诗歌大意是,布谷鸟在桑树林筑了巢,孵出雏鸟七八只。有一位品德好的君子,坚守礼义,言行合一。 坚守礼义,言行合一,心如磐石不可移。后边继续吟唱,桑林布谷巢中雏鸟飞上了梅树梢,一位君子仪容好,丝织大带系在腰。丝织大带系在腰,采玉装饰皮礼帽。桑树林中有鸟巢,雏鸟飞上酸枣巅。一位君子心地善,言行端正无过愆。言行端正无过愆,心如磐石不可移。桑树之上有鸟巢,雏鸟飞将榛树傍。一位君子心善良,能做国人好官长。能做国人好官长,真心祝他万寿永无疆! 对“淑人君子”的颂扬,首章颂扬其仪表,“如一“谓始终如一地威仪棣棣,包括庄重、整饬等。仪表是外包装,更是心灵世界的外露。次章举“仪”一端,丝带、缀满五彩珠玉的皮帽,将之具体化、形象化,让人举一反三,想像“淑人君子”风采。三、四章颂安邦治国佑民睦邻。三章“其仪不忒”承上启下,四章的末句“胡不万年”,将颂扬推至巅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