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羚学者
乔木万余株,清流贯其中。 前临大川口,豁达来长风。 涟漪涵白沙,素鲔如游空。 偃卧盘石上,翻涛沃微躬。 漱流复濯足,前对钓鱼翁。 贪饵凡几许,徒思莲叶东。 纳凉是夏日生态的一部分,也是历代生态作品的重要题材。南北朝徐陵《内园逐凉》,就是描绘纳凉的作品:“昔有北山北,今余东海东。纳凉高树下,直坐落花中。狭径长无迹,茅斋本自空。提琴就竹筱,酌酒劝梧桐。”在高树浓荫下,诗人抚琴酌酒,寻求一份清幽与自在。唐代姚合五言绝句:“避暑高楼上,平湖望不穷。鸟穿山色去,人歇树阴中。”把高楼、树荫、大山、湖水视为夏日避暑妙境,凉意阵阵,清风徐徐。杜甫也有五律:“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 其实,王维不止一次描述纳凉的情景。在辋川诗集中收录了《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月光相伴,弹琴吹箫,自娱自乐。王维的《纳凉》,描述了另一次纳凉的生态场景。这一次,不是在竹林,也不是一人独坐,独自把玩琴箫,而是在树林里,在小河边,观鱼戏水以取乐。《纳凉》展现了这样一幅生态画卷:一条小河,流水潺潺,静静躺过一大片树林,来到了辋川沟口开阔地带。这里地势开阔,河道宽平,河水舒展,阵阵凉风吹过,丝丝凉意袭来。在微风吹佛下,清澈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河床中细小的沙粒随之荡漾。在粼粼微波中,素白色的鲟鱼游来游去,自由自在。仰面躺卧在河边盘石上,微波翻卷,细浪侵润,恰好冲洗微微卷曲的身躯。河水清凉,喝一口解渴;胀热的脚,在水里沁凉。一位老翁在垂钓,鱼儿在莲叶间嬉戏,谁贪恋他下的诱饵呢!?未句“徒思莲叶东”,看到嬉戏穿梭的鱼儿,想到了“莲叶东”。这“莲叶东”是一典。古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诗歌描绘了江南采莲的热闹欢乐场面,透过游来游去,自在欣然游鱼,似乎可以听到采莲人的笑声。用典“莲叶东”,将纳凉惬意活化,惟妙惟肖,妙趣横生。 古往今来,纳凉的诗作,多离不了荷。荷,别名中国莲、水芙蓉、玉环、藕花、灵草、玉芝、水芝、青莲、菡萏(hàn dàn)等。荷花开放在农历六月,因此也叫“六月春”、“六月花神”。当荷花盛开时,正值盛夏酷暑,树荫、水面、荷花、鱼儿、微风,成为避暑纳凉不可或缺的生态元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