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羚学者
鸡舌香,口香糖。丁香颗,樱桃口。 向人微露丁香颗。丁香嚼碎偎人睡。 此花含吐如瓶瓴,欲开不开殊有情。 状如钉,香袭人。 从文学作品中,早闻丁香大名。在现实生活中,一直未见真容。在林业部门工作后,关注各类树木,自然也关注丁香。因公共园林发展,在西安城市生活域,不乏丁香树的身影。古城的丁香树很多,很香,也很美。在西安环城公园,有栽植多年的丁香树;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有新栽植的丁香树;从机场进入西安市区,经朱宏路街心花园,在欢迎远方来客的花木中,丁香树身形娇小,不甚出头,但如果你是花季进城,一定对沁人心脾的丁香,久久不能忘怀。现在仔细想起来,很久以前,多次见过丁香,而且一再感觉其香味。就像是一个小区,常常见面的“陌生人”,常相见,不相识。 在城乡公共园林中,常将丁香与紫薇、海棠和梅花搭配栽植。梅花、海棠的花期较早,花色艳丽,花姿招展,就单花而言,丁香难以与梅花、海棠比美丽。紫薇的花期晚,但花絮硕大,放花时间长,人称“百日红”,丁香也难与紫薇比“青春期”。丁香花小,却优势明显:独特浓烈之芳香、硕大繁茂之花序、优雅调和之花色、丰满秀丽之姿态,单花与花絮皆可赏,可以满足眼睛和鼻子的多重审美需要。 丁香的花筒细长,其状如钉,取钉之谐音,曰“丁”;因花香气袭人,“丁”字后加“香”字,是曰“丁香”。丁香之香,是一种芳香健胃剂,能促使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丁香花开紫、白二色,百十朵攒簇,幽柔的紫,缠绵的白,紫者清丽,白者清香。在翠碧绿叶衬托下,串串玲珑,像跳动的火焰,由此及彼漫延,纷然缭绕,如霞似霓。 丁香的姐妹。 丁香与桂花同在木犀科。只不过,桂花树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丁香树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在城乡园林中,丁香的姐妹比较多,以下几种比较常见: ——紫丁香,以秦岭为中心,北到黑龙江,南到云南和西藏均有。树高5米,4月开花,可谓“芬芳流荡紫云藤”。中国栽植紫丁香已经有千余年历史。 ——红丁香,分布于河北、山西等地。生山坡灌丛或沟边、河旁,可作为切花材料。花序硕大、花色优雅、姿态秀丽。树高4米,5月开花。 ——小叶丁香,别名四季丁香、二度梅、野丁香等。分布于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省,树高2.5米,春秋两季开花,花小而分散。圆锥花序疏松,侧生淡紫红色。 ——毛叶丁香,分布于黄河流域至东北南部,花序紧密,话筒细长,紫色或淡紫色,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下旬。 ——辽东丁香,分布于东北、内蒙、河北、山西。树高5米,花序大而长,花青紫色、淡紫色,花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 ——波斯丁香,杂种,在亚洲久经栽培,17世纪引入欧洲,中国北部栽植庭院观赏。落叶灌木,高达2米,花期5月,花絮松散,华而不实。 ——欧洲丁香,别名洋丁香。原产欧美,国内广泛种植,外形与紫丁香近似,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m,叶大花大,花香浓郁,紧凑丰满,花期4~5月。 在丁香姐妹中,紫丁香分布最广、种类最多、色彩最丰、名气最大,人气最旺,是“中华名品”。也可以这样说,丁香之名贵,贵在紫丁香;丁香之文化,核心是紫丁香文化。 口香糖,鸡舌香。 今天,人们普遍使用“口香糖”。口香糖在天然树胶或甘油树脂的基础上,加入了糖浆、薄荷、甜味剂等,制成各种风味供人们放入口中嚼咬的糖,用以清新口气。 其实,我们祖先早就知道,从口中呼出之气不同于天地之间自然流动之气。天地之间流动之气,是空气,是自然而然之气,汉字写作“气”。《说文》:“气,雲气也。”口中所呼出之气,是经胃肠消化食物之后身体发生的气,汉字写作“氣”。《说文》:“氣,饋客芻米也。”后来,两个字简化合并成了一个字,模糊了两者的区别。 吃米有米的气味,吃面有面的气味,吃蒜有蒜的气味,吃葱有葱的气味,吃韭菜有韭菜的气味,喝酒有酒的气味,吃丁香便有丁香的气味,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中国古代,早就有用丁香清新口气的习惯。以丁香“香口”,丁香含在口中可“芬芳口辞”。借公鸡善鸣之意,将丁香又称“鸡舌香”。想必,今日之“口香糖”与过往之“鸡舌香”,一脉相承,异曲同工。只不过,“鸡舌香”是古代上流社会“奢侈品”,“口香糖”是当今社会普通“消费品”。如今,人们已难以弄清“鸡舌香”制作工艺,也难以身临其境去“含香”。然而,从一些文献资料中,可看出蛛丝马迹。 东汉恒帝在位时,一大臣叫刁存,有口臭,上朝面奏,皇帝难忍。一天,刁存入朝,汉恒帝赐一钉状物,命其含到嘴里。刁存不知何故,也不知何物,惶恐遵命。入口后觉得味辛刺口,以为是皇帝赐死毒药,不敢言也不敢咽。退朝后慌忙回家,将口中之物吐出,却闻到了浓郁香气。经辨认,乃是一枚上等“鸡舌香”,虚惊一场。从此,口含鸡舌香奏事,演变成宫廷礼仪。《汉官仪》记载:“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奏事,黄门郎对揖跪受,故称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魏武帝文集》记载一则曹操向诸葛亮送“鸡舌香”的故事。曹操将鸡舌香精心包装,修书一封:“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遣使者送至孔明军营。以此暗示诸葛亮,一起口含“鸡舌香”,也即同朝为官。 这项礼仪,往后延续了数百年。后世常以“含香”、“含鸡舌”、“鸡舌”等,指在朝为官或为人效力。刘禹锡被贬郎州司马,心中不快,在《早春对雪奉澧州元郎中》写道:“新恩共理犬牙地,昨日同含鸡舌香。”意思是说,昨天还登朝堂,今日便遣我蛮荒之地。唐代诗人和凝诗云“明庭转制浑无事,朝下空余鸡舌香。”以此抱怨人浮于事。王维在《重酬苑郎中》,写得朴素真诚:“何幸含香奉至尊,多惭未报主人恩。草木尽能酬雨露,荣枯安敢问乾坤。仙郎有意怜同舍,丞相无私断扫门。扬子解嘲徒自遣,冯唐已老复何论。”不爱发牢骚的白居易,有时也忍不住有几句牢骚,在《酬严十八郎中见示》中写道:“口厌含香握厌兰,紫微青琐举头看。忽惊鬓后苍浪发,未得心中本分官。夜酌满容花色暖,秋吟切骨玉声寒。承明长短君应入,莫忆家江七里滩。”白居易对“中书舍人”的职务安排很不满意,多次发牢骚。直言不讳发牢骚,大概也不容易,需要发牢骚者的勇气,也需要政治清明。 樱桃口,丁香颗。 唐宋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物资充盈,以丁香香口成为上流社会女子的时尚。女子口含丁香,口中微露丁香,摆弄出一幅香而媚的画卷。因此,也就出现以丁香“咏美人之口”的诗词作品。 南唐后主李煜,治国无方,做了亡国之君,然而写作美人樱桃小口含丁香的娇媚之态却是行家里手,无人能及。李煜《一斛珠·晓妆初过》:“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绒,笑向檀郎唾。”前半段写美人化妆、香口,微张樱桃小口把歌唱。后半段写赴宴,饮酒、起舞,一边微笑一边向心上人吐嚼碎的丁香颗。此中“檀郎”有典,晋代姿仪美好的潘安小名是“檀奴”,后以“檀郎”代称女子心上人。“故妇人呼所欢为檀郎”,而男子呼所欢为“谢女”。谢女是晋代才华出众的谢道韫。以“檀郎谢女”指才貌双全的夫妇或情侣。 宋时,欧阳修写道丁香时,却几多含蓄,几多朦胧。欧阳修《惜芳时/思归乐》:“因倚兰台翠云亸(音duǒ,下垂之意)。睡未足,双眉尚锁。潜身走向伊行坐。孜孜地,告他梳裹。发妆酒冷重温过。道要饮,除非伴我。丁香嚼碎偎人睡,犹记恨,夜来些个。”读来读去,翻来覆去,不是全不理解,而是难以搞清这“睡”的时间。 氷冷酒,丁香花。 丁香花是初恋的象征。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则凄婉的爱情故事。有个年轻书生,进京赶考途中,住在了一家小店,深深地爱上了才华出众、品貌超群的店家姑娘。姑娘对书生也产生了爱慕之情,便出上联要书生对下联,以考量书生之才学。她的上联是:“氷(读音bing同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点点在心。”书生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始终没有对出满意的下联。姑娘也没想到,这书生因思虑过度,竟然一命呜呼。伤心的姑娘把这书生安葬在自家小店的屋后。 第二年春天,有位老先生经过此地,听闻书生与姑娘的故事后,甚是感动。老先生特意去书生坟墓凭吊,只见坟上一株丁香花盛开。老先生顿悟,对姑娘说:书生死后对出了下联。书生的下联便是:“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头头是道”。 关于氷冷酒与丁香花的对联,还有一个说法。一次,刘墉和纪晓岚饮酒,俩人只顾说话,把酒放凉了。纪晓岚示意温一温再饮,被刘墉拦住。刘墉慢条斯理:“且慢,有副对儿对上再温不迟。”于是,手指酒杯道:“氷冷酒,一点二点三点水。”纪晓岚何等文采,抬头看院中丁香,笑曰:“丁香花,百字千字万字头。” 离别恨,幽人趣。 丁香花筒细长,将开未开之时,花蕾打结,密布枝头,称“丁香结”。加之,丁香枝条柔软,纠结一起,“一树百枝千万结”,这一形态特色,引出美丽而孤高,深居而忧愁的文化意涵。象征着“百结愁肠,曲折缠绵”的爱情。清代厉荃《事物异名录·花卉·丁香》:“江南人谓丁香为百结花。”清人刘大櫆:君不见“此花含吐如瓶瓴,欲开不开殊有情。”唐宋以来,诗人常以丁香含苞不放,比喻愁思郁结,难以排解,用来写夫妻、情人或友人间深重的离愁别恨。 南宋王十朋《点绛唇·素香丁香》入选了高级中学课本。王十朋以《点绛唇》词调,分咏了丁香、竹、茉莉、兰、梨、海棠、牡丹、荼蘼、莲、水仙、菊、桂、含笑、腊梅、芍药、梅、瑞香、檐葡,以花喻人,托物言志,各具特色,共十八首。各冠以“香”字雅称,如素香丁香、细香竹、梵香茉莉、国香兰等,也称“十八香”。《点绛唇·素香丁香》是其中之一。《点绛唇·素香丁香》:“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树叶稀稀落落,丁香花却如流云漓彩,吐露素淡的香气,正好适合幽居之人的心思。像幽居之人一样,丁香花不想争夺春光,梅花不要嫉妒。在春雨中,丁香愁绪满怀,好似怀念江南故土。王十朋是南宋著名政治家,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其诗含政治意味,在情理之中。 在王十朋诗中用到了“幽人”一词,其要义有二:一则幽隐之人;二则守正得吉之人。也就是说,之所以幽隐,不是本来如此,也不是生计所迫,而是求正得吉使然。苏轼在《留题显圣寺》也写道了“幽人”和“百结花”:“渺渺疏林集晚鸦,孤村烟火梵王家。幽人自种千头橘,远客来寻百结花。浮石已干霜后水,焦坑闲试雨前茶。只疑归梦西南去,翠竹江村绕白沙。”其实,早在唐代,不得意的诗圣杜甫,就写过一首题为《幽人》的诗作。杜甫以“幽人”的视角写作了《丁香》:“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深栽小斋后,庶使幽人占。晚随兰麝中,休怀粉身念。”白描手法,轻叙家常,丁香弱而坚强,高洁品行配得“幽人”欣赏。杜甫晚年携家出蜀,借柔软丁香咏志,暗抒家国怀抱。 李商隐《代赠》:“楼上黄昏望欲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春日黄昏,闺房少女,春心浮动,望眼欲穿,“玉梯横绝”,通向闺房的梯子被人阻断,月光也显得不够完美。女子心情低落,如同春风里尚未舒展的芭蕉叶,“芭蕉不展”与“丁香结”意同,同病相怜,各自愁苦。这诗里的少女,也可诗作另类“幽人”。 丁香结,雨中愁。 古诗词中多见“雨中丁香结”意想。雨中的姑娘是丁香,丁香也是雨中的姑娘,丁香的淡雅、隐忍全然在其中,郁结不舒的愁肠全然在其中。 南唐中主李璟,也是一位词作高手。在《摊破浣溪沙》中,他写道:“手卷珠帘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春色暮,接天流。”表面上看,这是一阕借男女愁情怅恨来表达情感的词。上半阕以珠帘、玉钩、重楼、风、落花,组成一幅春闺闲愁的画面,描绘一位春梦初醒、怅恨、散漫的仕女形象;下半阕借题发挥,通过青鸟、云、丁香、雨、绿波等意象,抒发了无尽的感慨。其中“丁香空结雨中愁”,以丁香喻百结千愁。其实,这阕词不是一般花间作品,结合创作背景,当时南唐内外交困,国力每况愈下,作为一国之主,极度愤懑压抑,以词遣情。 现代词作以丁香花构建起“理想的爱”。现代诗人戴望舒《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杳远叹惋、恋慕纡郁,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传达出一种浮动着的意绪,一种迷离恍惚的感觉,极富古典婉约的情致。 网络歌手唐磊《丁香花》,以其忧伤哀婉的情调,引起了网友强烈共鸣。“你说你最爱丁香花,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它,多么忧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当花儿枯萎的时候,当画面定格的时候,多么娇嫩的花,却躲不过风吹雨打!飘啊摇啊的一生,多少美丽编织的梦啊!就这样匆匆你走啦,留给我一生牵挂,那坟前开满鲜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你看那漫山遍野,你还觉得孤单吗?你听那有人在唱那首你最爱的歌谣啊!尘世间多少繁芜,从此不必再牵挂,院子里栽满丁香花,开满紫色美丽的鲜花,我在这里陪着她,一生一世保护她”。这首歌追忆了一位纯洁、美丽、善良、忧郁而多愁善感如丁香一般的姑娘,营造了凄美意境。这首歌所以打动人,当与丁香花的民族文化心理有关。 1988年版《中国花经》将丁香花列入中华重点名花目录。 哈尔滨、呼和浩特、西宁、石嘴山等北方城市以丁香花作市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