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羚学者
在中国文化中,“严以律己”总是和“宽以待人”相对应。这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严”与“宽”的学问很大。唐代大家韩愈是旷世奇才,他曾担任吏部侍郎。因此,他对这“严”与“宽”思考很多。韩愈《原毁》一文,可谓“雄奇奔放”,说古道今,展开了“严以律己”和“宽以待人”的学问。在《原毁》中,韩愈指出:“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今天,我们党面临的问题也是“律己不严”,甚至“失之于宽”。不少党的高级干部,对别人是马列主义,对自己是自由主义。这实际上是手里拿着两把尺子,也就是“双重标准”。常言道:“人人心中有杆秤!”其实,这杆秤最容易失去“准星”。称自己时是一个标准,称别人时是另一个标准;称私事时是一个标准,称公事时是另一个标准。因为标准不同,称量的结果迥异。这是诸多乱象的根源所在!心秤不准,已是关系治国理政,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消除乱象,要校准心秤。校准心秤,要做心灵调适。要驱除“邪心”,让“良心”占据心灵中央。在心灵中央,有“良心”值守,心秤就有基准。以此为支点,提升全民“良心”水准,建设良民社会;提升官员“良心”水准,建设良吏队伍;提升制度设计“良心”水准,建设良法体系。良民、良吏、良法,“三良”协同运作,正气充盈,诸多乱象终将化于无形。 “问题出在前三排,根子还在主席台。”这话讲的尖酸刻薄,却一语道破深邃道理。坐在“主席台”上的人,要深刻反省,要勇敢站出来承担责任。坐在“主席台”上的人,不是一般人,而是制定戒律、手握戒尺的人。如果制定戒律、手握戒尺的人心底不善,心思不端,其影响也绝不一般。领导者心底要善、心思要端,具备一颗“优良的心”,以“良心”为支点,以做“良民”为起点。“良吏”的标准,要比“良民”高。先做好“良民”,才有资格做“良吏”。领导者的标准,要高于“良吏”。先做好“良吏”,才有资格做“好官”。当下,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要做“严以律己”的标杆,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以正压邪。 心灵是一个隐秘的内在世界。“良心”是根基,但也有“良心”离谱的时候。“良心”要是离了谱,不见得立马就能看出来。中国制度的优越性很多,但在治理“良心”离谱上有缺陷。必须有治理“良心”离谱的机制办法,这就需要推行“法治”。所谓“法治”,就是确定权利义务的条条框框,明确权利义务的边界,也就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将自己摆放在“笼子”中,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是“严以律己”的起码要求,也是底线要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