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羚学者
3000多年前,在今日西安长安与户县交界地带的沣河西岸,周人建造了一座万古流芳的古典园林——“灵囿”。这是中国最早的园林,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园林,堪称中国园林鼻祖。周代建造的“灵囿”和“镐池”,成为秦代建造“上林苑”的前奏和序曲。 周代先人长期生活在黄土高原腹地,过着以采集过和游猎为主的生活。那时的黄土高原尚是植被茂密的森林地带。后来,周室走出黄土高原腹地,迁徙至渭河北岸的岐山、扶风一带的“周原”。“周原”虽说只是关中平原的“西陲”,但是,相较于北部山区而言,这里原面开阔,土地肥美,更适宜生存和发展。周原时代的周室,是殷商的“西伯”,又称“周侯”,乃“西方诸侯之长”。以“周原”为跳板,周室实施经营“大关中”战略。公元前11世纪,周室在姬昌的带领下,国力日渐强盛。这一时期,在户县一带盘踞着强敌“崇侯虎”。此人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告密者”,他曾告发姬昌对殷商的不满言行,并将其置于危险境地。在周室强大之后,彻底击败了“崇侯虎”,并将周室迁至渭河南岸的沣河一带,也就是今日的长安区与户县交界的地带。后来,姬昌的儿子,也就是周武王姬发成为“天下共主”,随尊奉其父姬昌为“周文王”。 周室的新都在沣河西岸。沣河出自秦岭沣峪,由南向北,注入渭河。这里是关中平原的腹地,气候温润,降水适中,植被茂密,风景优美。在定都之后,迅速崛起中的周室在此相继建立了“灵台”、“灵沼”、“灵囿”等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设施。因时代久远,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难理解“灵台”、“灵沼”、“灵囿”的真实含义。我读《中国古典园林史》时,就感到非常费劲。为此,有必要先从文字学角度,将灵、台、沼、囿等的真实含义义一一解开。 “灵”的繁体“靈”,由三个部分组成,最上面是“雨水”,中间是“三张嘴巴”。最下面是“巫师”。“巫师”是人,但不是一般的人,而是向神祝祷的人,通天的人。“巫师”张开嘴巴,念念有词,向上天诉说大地干渴之苦,祈求上天将雨水降落大地。在古人的观念中,“灵”是可沟通天神万物的神秘力量。后来,“灵”常与“神”相联系,合称“神灵”。在甲骨文中,“神”字与“电”、“申”是一个字,是神秘的、劈雳的、不同方向裂开的闪电。至金文,加“示”造“神”字,突显了祭拜闪电的天公之意。古人认为,电闪雷鸣是至高无上的天神发出的怒吼。《说文解字》:“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在天地万物中,“神”是主宰者,是最高统帅,也是本真能量。一旦天神发怒,人的恐惧感油然而生。与天“神”相比,“魂魄”的层次要低很多。魂魄是以不同形式存在于人体中的两样东西。“魂”是游动(“云”一样)在人体中的阳气,是支配精神、统领精神的神秘能量,也称“阳神”。《说文解字》:“魂,阳气也。”而“魄”是停泊(“泊”一样)在人体中的支配肉体、统领肉体的神秘能量。《说文解字》:“魄,阴神也。” 台的繁体“臺”,本是一种建筑的形象,形状高且平,是有人值守的瞭望所。《说文解字》:“臺,观望的高臺。是高耸出地面的四方形土石建筑。字形采用至、之和省略了口字的高字会义。采用至作边旁,这与室、屋的造字构思相同。”“沼”字从水,从召。《说文解字》:“召,呼叫客人享用酒食。”沼的本义是可供游憩的水池、洼地。“上古时期,池和沼都表水池,塘在中古时期表示水池。一说圆曰池,曲曰沼。”用现在的生态学语言,“沼”是“湿地”,“常年积水和过湿的土地。”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 “囿”字的结构变化比较大。甲骨文中,“囿”至少有两种写法,一种写法是在方框(“囗”音wéi)中画满了四株草;一种写法是方框中画满了四棵树。因此,“囿”是由树木花草组成的园子。后来,在金文中,“囿”字的写作变成了方框中一个“有”。“有”的本义是“手持肉食”。可以说,“囿”是长满了树木花草,可以游猎动物的园子。《说文解字》:“囿,有矮墙围护的苑圃。”从“囗”的字,往往表示某一个范围或区域,并不一定有明确边界。“园”的繁体“園”,是种植果木的地方。《说文解字》:“園,所以樹果也。”种菜的地方叫“圃”。《说文解字》:“圃,穜菜曰圃。”而“苑”字比“囿”、“園”、“圃”晚些,且字形稳定。篆文中“苑”是上下两部分。上面是草木,下面是肉食,本义是草木繁茂、可游猎、烧烤的地方。《说文解字》:“苑,豢养禽兽以供游猎的庄园。”从本质上讲,“囿”和“苑”都是深居简出的人们亲近自然的地方。 综上所述,“灵台”是具有通神作用的土台,“灵沼”是具有通神作用的水池,“灵囿”是具有通神作用的苑圃,也即古代园林。在古代,人们常用通神的方式,将神、魂、魄相和谐,这也是统治者必备的精神“驾驭术”。 正因为如此,周文王定都沣河西岸之后,立即建设了“三灵”:灵台、灵沼、灵囿。本义是祈祷“天灵灵地灵灵”,万事皆灵。灵台、灵沼、灵囿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建筑“灵台”,从周边平地起土,修筑高台。至于“灵台”的大小,《三辅黄图》记载:“高二丈,周以百二十步。”有人据此折算,“灵台”高6米,周围165.6米。在修筑“灵台”取土之处,形成了低洼之地,来自沣河之水注入低洼处,即形成了人工水面,也是人工湿地,也就是波光粼粼、鱼儿雀跃的“灵沼”了。刘向《新序》云:“周文王做灵台及为池沼。”灵台堆高取土而成池沼,灵沼应该在灵台之周边。以灵台、灵沼为基础,建造配套设施,布局果木园和蔬菜圃,放养动物,便形成了“灵囿”。要满足放养动物采食需要,“囿”的面积不能太小。有资料显示,周文王建造的“灵囿”周围“七十里”。这显然还是“侯”的标准,而天子的“囿”,可达“百里”。毛苌注云:“囿,所以域养禽兽也。天子百里,诸侯四十里。灵者,言文王之有灵德也。灵囿,言道行苑囿也”。修筑灵囿时,周文王是商朝西伯侯,“七十里”是取中值,低于天子,高于诸侯,暗含了周族的强大。《孟子·梁惠文王下》曰:“文王之囿,方圆七十里,刍荛者往焉,稚兔者往焉,与民同其利,民以为小也。”可见,周文王的囿,方圆七十里,修建的时候百姓好像儿子给父亲盖房子那样抢着卖命,因“与民同其利”,不显得大,而是显得小了。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中有一首诗歌《灵台》,仅仅80个字,却生动反映了3000多年前周文王营造的园林场景: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於牣鱼跃。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於论鼓钟,於乐辟雍。 於论鼓钟,於乐辟雍。鼍鼓逢逢。矇瞍奏公。 其中,“经始”的意思是开始计划营建。“攻”的意思是制作、建造。“亟”同“急”。“子来”是如子孙一样赶来。麀(yōu)鹿即雌性的鹿,温顺的鹿。濯濯(zhuó):肥肥之状。翯翯(hè):羽毛洁白而润泽的样子。於(wū):赞叹赞美的语气词。牣(rèn):满也。虡(jù):悬挂钟或磬的架子两旁的柱子,“业”即装在虡上的横板。枞(cōng):崇牙,即虡上的载钉,用以悬钟。贲(fén):借为“鼖”,大鼓。镛:乐器,大钟。论通“抡”,敲击。辟雍(bìyōng):离宫名,辟,通“璧”。雍的本义“在外围加一圈”。取“四周有水,形如璧环”的地方。鼍(tuó):即扬子鳄。鼍鼓即鼍皮制的鼓。逢逢(péng):鼓声。矇瞍:古代对盲人的两种称呼。当时乐官乐工常由盲人担任。“公”读“颂”,歌颂。 这首诗歌赞美周文王赢得的百姓厚爱,周文王设计建造“灵台”,老百姓自发而来,干劲很大,结果很快完工,比当初预计的工期短了许多。“爱屋及乌”。周文王来到“灵囿”,肥肥的母鹿和洁白的鸟儿,悠然自得,温顺乖巧。周文王来到“灵沼”,满池子的鱼儿也会欢呼雀跃。三四章则描写了周文王来到“辟雍”,钟鼓齐鸣,为其歌功颂德的场面。从开始修筑“灵台”、“灵沼”、“灵囿”,老百姓争相参与建设,到周文王在“灵台”、“灵沼”、“灵囿”游玩,再到辟雍和乐,既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也勾画出一幅人与人和谐的动人画卷。 周文王环绕“灵台”,修建“灵囿”,被认为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早期形式,也是后来皇家园林的模板,被尊称为“古典园林的始祖。”周文王之后,“囿”的规模成为统治者权利地位的象征,天然园囿逐渐发展成早期园林。“灵囿”也有周文王苑囿的专名泛指帝王园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