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羚学者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题目,即“树,生物界的王者”。就这个命题,我与不少人面对面交换意见,进行比较深入的讨论,直至激烈争辩,尚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有人坚持认为,树不具有成为生物界王者的实力,在人们心中也没有一个关于“王者”的定义。这引发我更加深入的学习思考。我们熟悉的事物,未必就能完全理解。不是有个成语叫“熟视无睹”吗?不是还有一个叫“视而不见”吗?我之所以坚持说:“树,生物界的王者”,大概是基于以下理由: 首先,树的体格硕大。有报道称,北加利福尼亚海岸的红杉树是世界最高生物,被冠以“树王”美称。北美红杉树,树干挺直,树皮红褐,树冠圆锥,大枝平展。平均树高百米,最高者可达120米,胸径10米。有人算过,最大一棵红衫树,其重量超过2800吨。这个重量级,无疑是生物界的冠军。450头非洲大象的重量,加起来也没有这么多。北美红杉树,极具观赏价值,树姿雄伟,枝叶密生,生长迅速。树之高大,另一说是澳洲的杏仁桉树,树干直插云霄,普遍高达百余米,最高156米,相当于50层楼。树冠最大的树,要数孟加拉榕树,覆盖15亩,相当于一个半足球场的面积。树枝向下生出的气根,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和养料。气根象是树干,远望一大片,酷似树林,独木成林。人们在树下乘凉,也在树下办市场、做生意。如此,树的躯体,何等伟岸硕大,站在树下,仰望天际,不由得令人顿生仰慕之情、崇敬之意。 其次,树的寿命超长。国内外不少旅游观光区,有的因长寿老人而扬名,也有的因长寿树而闻名。科学家在瑞典北部地区发现一棵已生长了近8000年的挪威云杉,认为它是当今世界活着的树之“长者”。人们把这棵树的标本送到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一家实验室,通过检测得知,它的寿命超过7800年。有关资料称,浙江省天目山有一棵银杏树,夺得“世界银杏之祖”封号。并立石碑刻字宣称:此树12000年以上!中国历史悠久,长寿古树多多:黄帝手植柏5000年,内蒙胡杨之王3500岁,云南茶树之王3200岁;山西槐树之王2840岁;西藏柏树之王2600岁;新疆柳树之王2100岁;陕西枣树之王1300多岁。资料显示,如果没有天灾人祸,柳树平均寿命150年、梨树300年、枣树400年、榆树500年、桦树600年、樟树800年、无花果1000年。与阔叶树相比,针叶树的寿命长。雪松平均寿命2000年、柏树3000年、云杉4000年以上。现在为止,人的平均寿命75岁,最长寿者140多岁,不及柳树的平均寿命。毫无疑问,树是生物界的长寿之星! 第三,树的领地辽阔。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这话用在树上,倒也是恰如其分。树与人不同。人可以通过改变生存环境,以适应自身基因发展需要;树是通过改变自身基因,以适应生存环境发展需要。在各种生态环境下,无论平坦大地还是陡峭悬崖,无论是光热水土资源充足的南方还是干旱贫瘠的北方,树都有其生存之术,发展之道。由此本领,树占据了非常广泛的生存与发展地盘,获得了无比辽阔的领地疆域。2005年全球森林面积39.5亿公顷,占地球陆地面积30.3%。也就是说,地球陆地表面接近三分之一的面积覆被森林,是树的地盘。尽管森林面积减少已经持续了好几个世纪,人类有史以来森林面积已经减去一半,但现存森林面积仍超过草原面积(31.58亿公顷)。一个区域或一个国家,森林发展总是存在一定规律。在工业化前期,森林面积持续下降,基本完成工业化之后,森林面积由降转升,并出现一个时期的持续增长态势。最近20年,全球森林面积持续减少,但分地区看,非洲森林减少速度最快,亚洲森林由减转增,欧美森林继续增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全球森林将会由减少转为增加。在全球范围,“树的领地”必将再度得以恢复重建。 第四,树为生态主角。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这已经成为21世纪的人类共识。森林之所以成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得益于森林四大生态供给:其一,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森林是“陆海”,也是“绿海”,森林像海绵一样吸储天然降水,并使天然降水形成泉水、地下水、河道水。森林植物叶面蒸水分,增加空气湿度,推动大气水循环。其二,固土保肥,保育土壤。森林植被,特别是树的根系,固定了土壤,使土地免受雨水直接冲刷,阻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地荒漠化。其三,吸碳放氧,净化空气。森林是不可替代的“空调大师”。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吸收大气悬浮颗粒,释放氧气,减少温室气体,减少热效应。其四,维持生物多样性。森林是陆生动物栖息地,也是陆生植物繁衍地。然而,森林是树的领地、树的疆域。森林以树为中心,组成地表生物群落,并晋级地球生物圈最重要成员。树的森林主角地位、生物圈“霸主”地位不可动摇。 第五,树为动物之家。大家熟知,森林是人类的老家,文明的摇篮。人类曾经栖息在森林中,现在人类走出了森林。走出大森林,人类靠智慧。这种智慧,是超越自然的灵性力量,其他动物当然并不具备这种灵性力量。曾经与人类厮守为伴的动植物,被人冠以“野生动物”“野生植物”的名堂。且不说这里面临的伦理难题,单说这些“野生动植物”,即为野生就不得不以森林为家,生在森林,长在森林,快乐在森林,一生一世也离不开森林。有的小动物,或者小植物干脆就直接寄居在大树上。一旦树木消失,森林随之消失,“野生动植物”就失去家园,无容身之地。人们已经认识到,物种减少,濒危动植物增加,一个重要原因是树木消失,森林面积减少,野生动物失去了家园。狮子、老虎等猛兽,被冠以“丛林之王”美名,好似威武。岂不知,凶猛威武也好,王者美名也罢,失去丛林定将失去一切。砍掉树,将失去森林,失去森林将失去森林动物。毫无疑问,森林是动物之家,树是动物家园最重要建造者。 第六,树为人家必备。人类走出了森林,却离不开森林,更离不开树。仔细审视我们身边,在屋内,多少木制家具,生活中一天也离不了。在屋外,院子里、道路旁,树在坚守、在值勤、在服务,为路人遮风挡雨、遮阳庇荫、吸附灰尘、净化空气、消减噪音,以及呈现四季变化,无私奉献美景。炎炎夏日,树会长出浓密的叶子,让树荫为我们遮阳,使我们免受阳光直射,享受阴凉舒适;冬日里,树会凋谢叶片,脱去夏装,将珍贵的阳光让与我们,使我们在寒冷的冬日享受到阳光的温暖。在我们生活中,树产品、树生态、树景观是树的三大供给、三大服务。树,方便了我们生活,舒适了我们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诗情画意。富裕的国家,富裕的城市,以及富裕的家庭,人们追求森林美、树之美,向往森林之国、森林之城、森林之家。森林走进人群,人群走向森林。其实,就是人与树的亲密接触,是人与树的和谐相处、和谐发展、和谐相悦。人更好地呵护树,一定换来树更好地服务人。 可能有不少人都会提出诘问:树是植物,树不能动,树被人砍、被人伐,甚至不少人蔑视树、践踏树,树怎么就能够称之为“生物界的王者”呢?此话问得确实不无道理,值得由此及彼、由古至今的深入思考、精细思考。大家知道,在人类文明之前,地球陆地表面的60%以上被森林覆盖,是树的地盘、树的领地、树的天下。自从盘古开天地,人类智慧发展,有工具,会用火,树就成为最早的施用对象。伐树取材、毁林造地。由此,开启了长达数千年的农田扩张、森林减少的大历史。树不断地向农田出让地盘,向城镇出让地盘。在这漫长的出让过程中,不知有多少参天大树粉身碎骨,向人类文明献身捐躯。但这只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的一小部分。 树木无语天自知,绝非无能枉受屈。树向文明捐躯之后,树的叶、枝、干、根等等,树的一切便成为“随葬品”,与树的躯体一并灭失。由此,树的生态供给也就失去了生命依托。树去了,灾害来了。大地缺少树木保护,大风卷起,黄沙弥漫,大雨冲击,沃土流失。大气缺少了“空调大师”,变得污浊不堪,地球体温持续升高,灾害性天气频繁,大自然的异常举动,令人们感到恐惧、感到茫然。来到知识社会、信息社会,人们似乎越来越明白:原来,这一切是大自然的报复,伐树毁林带来的生态厄运,是“树的哭泣”、“树的呐喊”。套用一句时尚的话,“树的哭泣”令人心痛,“树的呐喊”令人震惊。至此,人们越来越清晰的意识到“森→林→木→十”的严重后果。有人发出“文明之前是森林,文明过后是荒漠”的惊叹。巴比伦、古楼兰,两河流域古文明的消失,以及中华文明重心转移,都与森林破坏具有相关性。现在,人们越来越强烈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森林的力量,树的力量。越来越多的人们从蔑视、践踏树,转向敬重树、亲近树、热爱树、维护树、发展树;越来越多的人从伐树毁林,转向植树造林、植绿造美,力图恢复与重建美丽的森林。当今时代,人类正在达成共识:要让树更好地为文明服务,必须首先向树提供更多文明关照。人们帮助树繁殖后代,守护和扩大树的地盘,清除树身脏污,消除树的病虫和火灾隐患,打击“坑害”、“虐待”树的行为。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国家,率先建立起比较健全的“树体制”:以《森林法》为龙头的法律体系,以政府林务机构为龙头的监管体系,以国有林场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经营体系,以自然保护区为龙头的保护体系,以财政资金为主导、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体系。 在人类文化中,早就有树神、树精,以及树崇拜,形成了浩瀚的“树文化”。只是那个时候,科技不发达,认识不深刻,带有盲目崇拜的深刻印记。人类纪元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时代到来。中国毅然决然启动恢复与重建美丽森林的宏大计划,官语也称“再造山川秀美”。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和涵养林等一批大型植树护树的“树工程”迅速上马。传统的“兄妹开荒”迅速向现代的“兄妹植树”转型跨越。今天的中国,“树的地位”超越了以往任何时代。一位急切盼望恢复与重建美丽森林的领袖人物,当年曾讲了一句令人“振聋发聩”的狠话:“谁砍我的树,我就砍谁的头!”后来,有位卓越领导者喊出了植树的时代强音:“不栽树的干部是靠不住的干部!”197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确认,每年3月21日为“世界森林日”。世界各国家也都设立了自己的“植树节”。1981年,中国政府规定,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2000年联合国创立“森林论坛”。新世纪以来,人类加快了创建国际“树秩序”的步伐,以协调缔结全球森林公约。“中国梦”中有“生态梦”,这就是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是新时期中国植树造林、植绿造美的新航标,开启了恢复与重建美丽森林的新航程。中国的树,必将迎来子孙满堂、繁荣昌盛的新时代。 树,不愧是王者。我们热切期待“王者归来”。中国梦,中国树,绿满大地,美满人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