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羚学者
一刹那间,灵感来敲门,迸发思想火花,顿觉我的中国树文化系列作品,名之以《树荫之下》或《生活在树荫下》,也许更为生动亲切,形象切贴! 古往今来,时值盛夏时节,树荫都是不可或缺的生态产品。树冠活像是一把撑开的遮阳伞,茂密的树叶遮蔽了炽热阳光直射,为人们带来了难得的凉爽。秦观“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依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阿凡提是一个聪明人,他曾向人们戏剧性的演绎了“卖树荫”的故事。一棵树,活像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个绿色空调。一片林、一座山,万顷森林,就像是上天赐予的一架巨大的中央空调器,因此也是盛夏时节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去处。到了天寒地冻的时节,树木也很关照,将浓密的叶片一一退去,让人们尽情享受温暖的阳光! “荫”字的本义是树木遮蔽阳光所形成的阴影,也即树荫。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荫及子孙”,凸显“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之意。“庇”字本义,也是遮蔽之意,不是树冠的遮蔽,而是房屋的遮蔽。《说文解字》甚至说“庇,荫也。”人们常将“庇”与“荫”字组合起来使用,这便是“庇荫”或“荫庇”。至此,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树荫、房子的遮蔽了,而是延伸出了物力、财力、势力的保佑!长辈保佑晚辈,祖宗保佑子孙,上级保佑下级,以此类推!明代李贽将“庇荫”解释的淋漓尽致:“居家则庇荫於父母;居官则庇荫於官长;立朝则求庇荫於宰臣;为边帅则求庇荫於中官;为圣贤则求庇荫於孔孟;为文章则求庇荫於班马。” 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亦如此,整个人类文明无不如此!森林、树木之荫,荫及了一个个家庭,也荫及了一个个民族,荫及了一个个国家。人类文明是森林庇荫的文明,树木庇荫的文明,中华文明也不列外。长久以来,灿烂的中华文明得益于曾经茂密的森林。中华文明受到中国“森林的庇荫”,中国“树木的庇荫”,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铁的历史事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以至永远皆是如此! “妈妈轻轻摇,宝贝梦里笑,小宝贝,快长高,长高把大梁挑。大树出大材,没有树噢,喜鹊没有窝,烧火棍噢,也难找……”森林是人类的摇篮,这并不是文学家编造的神话,而是人类童年的写照。人类的祖先,曾在树下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白天在林中觅食,晚上在树上栖息。后来,人类长大了,走出了摇篮。然而,人类一刻也没有离开森林的庇荫。如今,科技经济已经高度发达,森林庇荫的重要性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增加。这不,人们毫不吝惜,给森林戴上了多顶“高帽子”:森林是天然制氧机,森林是天然水库、江河源泉,森林是土壤保育员,森林是太阳能存储器,森林是绿色碳库,森林是煤炭始祖,森林是防风勇士、绿色长城,森林是空气过滤器、噪音消声器…… 树,不仅以树之荫庇佑人类,还有食物、药物、木材、薪材……还以花、果、枝、叶……还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来自物质的享受,来自审美的享受……树,不仅荫蔽人类,还有森林中的野性世界,依附于树的植物、动物,生灵万物! 树文化,就是享受树产品的文化,享受树生态的文化,享受树景观的文化……世界各国都有属于自己的树文化。 记得一位知名生态学家有句振聋发聩的名言:文明之先是森林,文明过后是荒漠!森林与阳光、空气、水一样,须臾而不可缺!我们不敢设想没有树的家园,没有树的地球,没有树的人类,没有树的文明,没有树的万物生灵……树是我们的长辈,我们的祖宗,我们的圣贤,树——荫及子孙,荫及民族,荫及国家,荫及万物生灵,荫及永远永远! 于是,我们无不生活在树荫之下!永远受惠于树之庇荫!也许,这正是中国树文化的精髓所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