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羚学者
借此机会,站在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的高度,简单谈一下我对林业生态建设的大思考和飞播造林的小建议。 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我省恢复与重建森林取得了重大进展。全省林用地1.84亿亩,其中有林地1.68亿亩,森林1.33亿亩。全省森林覆盖率升至43.06%,林木蓄积量达到5.1亿立方米。特别值得永久记忆的是,秦岭的生态保护、延安的退耕还林、榆林的沙区治理,尽皆取得了举世瞩目、泽及后世的重要成就。昔日的荒原、荒漠,如今披上了绿装,实现了绿色植被全覆盖。由此,陕西版图为之以绿,陕西形象也为之一新。在中国版图上,陕西的绿色颜值不断升高,继而成为黄河流域省份中最耀眼、最夺目的绿色明珠、生态明珠。 然而,绿色有深绿色、浅绿色之分,绿草、绿灌、绿乔之别。现在的“陕西绿”,只能称作“浅绿色”。绿草、绿灌还占据着不小地盘,其中有一部分可以升级转换成为绿乔。也就是说,乔木还不够多。这一点,可归结为“树少”。新世纪以来,大规模植树造林,所播种、所栽植、所封育的树木,大多还是幼龄树、幼龄林,此可谓“树小”。因为“树少”、“树小”,也因为林业技术水平低、现代化程度低,初具规模的“陕西树”,其生态效果、经济效果和景观效果尚未完全显现出来,此所谓“树低能”。树少、树小、树低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 未来的“陕西绿”,要从“浅绿色”阔步迈向“深绿色”。也就是要解决好“树少、树小、树低能”的主要矛盾,实现“树多、树大、树高效”的目标。要在充分发挥自然修复作用的基础上,通过飞机播种、育苗移栽、封山育林等途径,解决好“树少”的问题,实现“树多”的目标;面对“树小”的问题,要加强小树管护、森林抚育,促进小树向大树转变;面对“树低能”的问题,要加快林业技术进步,提升林业现代化水平,使同样的树发挥更大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由“树少、树小、树低能”迈向“树多、树大、树高效”的过程,是未来一个时期林业发展转型升级的“主旋律”。 我省的飞播工作,在全国“独树一帜”,在全世界也“一枝独秀”。我省实施飞播持续时间之久,播种地类之多样,堪称“中国第一”、“世界第一”。我省从1958年开始飞播试验,1969年开展飞播作业。截至目前,已经持续飞播达半个多世纪。累计飞播3600多万亩,预计可成林1500多万亩。飞播作业实现了陕南、关中、陕北三大地域“全覆盖”。从南部的大巴山、大秦岭,到中部的陇州关山,再到北部的黄土高原,一直到最北端的榆林沙区;从降雨多达1000多毫米的巴山北麓,到降雨只有300多毫米的毛乌素沙漠,到处都有飞播造林工作者的足迹,飞播造林的成就。陕西省飞播站是全国唯一单独建制的省级飞播站。飞播造林是陕西林业的一大特色,也是一大优势。 我省飞播造林在秦巴山区和榆林沙区成绩优异,为增加陕南三市森林面积和提升榆林沙区植被覆盖率做出了重要贡献。相比较而言,在黄土高原地区,飞播林表现不够理想,飞播成绩不够突出。实现黄土高原由“浅绿色”向“深绿色”转型,由“三季绿”向“四季绿”升级,是未来一个时期我省林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关键所在。经过十多年退耕还林和封山禁牧,在黄土高原实施飞播造林的地面条件已经发生变化,加之还有长达十年的“丰雨期”, 飞播工作要站在新起点,谋划新思路,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努力为黄土高原林业转型升级做出新贡献。特别是要根据播区实际,结合长期降雨趋势,合理确定播期,优化种子结构,争取更理想的效果。 榆林南六县、延安北五县是飞播造林的“硬骨头”。飞播工作要下定决心,敢啃这个“硬骨头”。2013年、2015年先后在延安北五县开展实验性飞播6万亩,有的播区效果好,有的播区不理想。今年继续安排在延安北五县开展实验性飞播,要边试验、边探索、边总结、边提高。一旦条件成熟,即可开展大规模飞播工作。要及早谋划,调查研究,创造条件,组织实施榆林南六县的实验性飞播。与此同时,榆林沙区要在已经实现“草盖沙”的基础上,探索通过飞播促进“稀疏林化”的路子。总之,要将我省多年飞播积累的知识、信息、技能用运到敢啃“硬骨头”的飞播实践中去,让飞播在林业生态建设转型升级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