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羚学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在与自然的共生中得以进化。人类的文明,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大自然中的山、水、鸟、兽、树皆可作为人类的图腾。图腾文化充分证明了人对于大自然的崇拜,大自然是图腾产生的基础。中国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都能以“龙的子孙”、“龙的传人”称谓为荣,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 何为“龙”?《阳二宅全书·龙说》云:“地脉之行止起伏曰龙”。成语“来龙去脉”源于此,这是中华地理的朴素认识,也是千百年经验的积累。龙与山有关,山脉有不同的走势,因此龙就有不同的姿势。“龙”在何方?寻龙首先应该先寻祖宗父母山脉,审气脉别生气,分阴阳。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是龙中的祖龙(根龙)。昆仑山所链接的大秦岭更被誉为“中华龙脊”,是龙脉中坚所在。大秦岭是中华的脊梁,对于中华民族具有非凡的意义。 “秦岭”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汉班固《两都赋》中。在《西都赋》描述长安地理环境时,班固用了颇为经典的12个字:“晞秦岭,睋北阜,挟沣灞,据龙首。”显然,作者是站在龙首原上,南望“秦岭”,仰视“秦岭”。其结果自然是,只看到了山的一部分——岭脊。虽说这不是这座大山的全貌,但却抓住了关键。作者一定没有料到,后世的人们将他描述的“秦岭”——汉长安城南的山岭,沿着岭脉一再向东西两个方向扩展,以至“连山接海隅”,进而形成今日“大秦岭”的全新概念。党双忍先生《大秦岭:中国山脉领导者》一文,比较详尽论述了大秦岭不是一般的山,不是一般的岭,而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山脉领导者”,是欧亚大陆脊梁的东方之首。 大秦岭,中国大秦岭,世界大秦岭。“三千里大秦岭,五千年文明史”。长久以来,大秦岭与黄河对话、与长江对话、与世界对话。在中国历史上,在世界舞台上,大秦岭扮演者极为重要的角色。 大秦岭之大,何为大秦岭。无轮无廓,长困惑于心,百思不得其解。党双忍先生的大秦岭著作,形成了原创性知识体系。本文以党先生著作为基础,以六幅大秦岭图为支点,形成《大秦岭六俊图》,以解大秦岭之惑。这六幅图,分别诠释了大秦岭之全域、伏羲女娲合璧、中华两大圣城—长安与洛阳、大秦岭生态圈、一山两河·中华摇篮、世界昆仑山的深邃内涵,以筑其“魂”。《大秦岭六俊图》所采用图例,皆由党先生悉心研究和指导,由孙健同志精心绘制。这六幅图,精雕细琢,别具匠心,可誉“俊秀”。精美的制图,勾勒出大秦岭的“形”,以生动直观的视觉效果,演示了大秦岭是生态中国的芯片,人文中国的底片,美丽中国的名片。《大秦岭六俊图》所引文图,筑魂树形,呕心沥血,终成美器,深入揭示出大秦岭的生态与人文密码,深情表达了大秦岭是中华脊梁,万世景仰的中华父亲山。 俊图1:大秦岭全域图 大秦岭全域图翔实的展示出其在卫星地图上所投影的范围。经过查史引据考证,边界闭合勾勒出宛如虎状的大秦岭,惟妙惟肖,无不称奇。图内河流密布,泾渭分明;山川叠错,脉络清晰。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中,大秦岭作为中国的绿心,呈现出完整的绿色,翡翠黛青,秀色可餐。大秦岭全域图样貌兼备的明确了其地理概念,对于人们认识与研究大秦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秦岭,横亘于中国腹心的一大山系。她宛若一条东方巨龙,将中国“一分为二”,并将中国三级阶梯的地形环环相扣在一起:头枕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中国地形第一阶梯,平均海拨4000米以上),伸开左臂拥抱第二阶梯——黄土高原(陇东高原海拔800-1200米,陇西高原海拔1500-2000米),张开右臂拥抱巴蜀荆楚之地,与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链接,脚蹬第三阶梯——华北平原、江汉平原(大部分海拔450米以下)。大秦岭之南,是长江流域,也是中国的南方;大秦岭之北,是黄河流域,也是中国的北方;大秦岭之东,是淮河流域,也是中国的东中部。黄河、长江是中国的两大母亲河,大秦岭同时向两大母亲河输水。党先生在《大秦岭:中国的地理标识》中首次提出,大秦岭与黄河、长江、淮河,构建出“一山三河”地带,是中华文明的“主干”地带。 大秦岭是中国绿肺、中国绿心,大秦岭全域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这一大片绿色区域所具有的天然边界,在东部,从郑州至武汉,落脚于河南西南的嵩山、伏牛山,湖北西北的荆山,豫西南之山、鄂西北之山,皆属大秦岭地界。在南部,从湖北宜昌至重庆万州以长江干流为界,从重庆万州至四川都江堰以坡脚为界。在西南,以川西岷江-黑河为界。在西部,以青海境内黄河干流为界。在北部,以甘肃、陕西、河南境内渭河、黄河一线的山脚为界。大秦岭的每一部分,都有着能够彰显自身特色的鲜亮名称。嵩山、邙山、崤山、龙门山、伏牛山、华山、商山、骊山、终南山、地肺山、太白山、玉皇山、紫柏山、麦积山、齐寿山、朱圉山、鸟鼠山、积石山、迭山、西倾山、岷山、岷峨山、摩天岭、米仓山、大巴山、神农架、武当山、荆山……皆是大秦岭的区域代表,也是大秦岭的区域标识。 大秦岭东西连绵1600余公里,以西汉水-嘉陵江为界,大秦岭分为西秦岭和东秦岭,西秦岭以草原植被为主,东秦岭以森林植被为主。以白龙江-汉江为界,大秦岭分为北秦岭和南秦岭,北秦岭具有分界线和分水岭意义。由此,大秦岭表现为四大块:东北板块——秦岭板块,西北板块——甘青板块,西南板块——岷山板块,东南板块——巴山板块。在四大板块中,尤以东北板块——秦岭板块最具代表意义。《秦岭的标识中》一文提出,太白山、太华山是秦岭板块中最闪耀、最具有代表性。秦岭是中国生态标本,《太白山:秦岭生态一面旗》一文,翔实论证了太白山是秦岭生态标本,为认识秦岭生态开了一扇门。秦岭是中国人文标本,《太华山:中华文明的华表》一文,深刻解读了华山与着中华民族发展的多维度关联,为深度认识秦岭文化,解读中国文化,打开了一扇门。 俊图2:伏羲女娲合璧 大秦岭是中华民族诸神故事的起源。远古人把终南山视为天神和地祇的家,认为太阳和月亮住在昆仑——终南这座山脉中,那里是人们接近日月神德和力量源泉的地方。昆仑神话是世界两大神话的主体神话,与希腊神话齐名。昆仑山的神话故事,也是大秦岭的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经过漫长的口耳相传和反复演绎,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精神的缩影。同时,也是作为探索人类物种起源的重要引证之一。 自古以来,人们就确定秦岭是中华龙脉,中华龙脉之“中龙”、“干龙”。而龙文化的源头即在伏羲,也就是说,中国龙图腾,与伏羲氏的业绩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黑暗传》是大秦岭巴山一带,千年流传的歌谣唱本、神话故事的汇集。它以文字整理的方式,向世人讲述了代代口耳相传的创世纪的神话。在这部著作中,有记载伏羲、女娲受吴天圣母之命成婚,并生下了各路创世神,从此,有血有肉的人类诞生……也因此,伏羲、女娲,是“龙的传人”,也是开启华夏民族香火的亚当、夏娃…… 大秦岭一带,伏羲、女娲的故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经过多方研究考证,《华胥梦·圣山颂》、《大秦岭:伏羲女娲璧合山》两文,集中阐述了神话故事与现实存在的关联性。在《黑暗传》传说故事发生地不远处,安康市平利县是“女娲故里”,在县城建有女娲广场,在县域西北有一座山,称之女娲山,古时称中皇山。在女娲山上,曾经有女娲庙。如今,女娲庙已是历史遗迹,可供游人揽胜。据传说,这里曾是女娲氏的治所,也是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与平利县毗邻,十堰市竹山县也有一处女娲山。相传,这里也是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如今,女娲山风景区内,大小22座山峰仰首相望,女娲祭坛就坐落在主峰上。 大秦岭东部余脉,在河南嵩山,有一列山脉,古称浮戏山,今称伏羲山。伏羲山布展在新密、登封、巩义、荥县五县市交界地带,素有“鸡鸣五县”的的说法。伏羲山东西绵延50余公里,主峰五指岭,海拔1084米。因传说伏羲曾在此教民蚕丝、创画八卦而得名。在伏羲山核心区域,有“伏羲大峡谷”,如今已是游人熙攘的国家4A级景区。“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在伏羲山西北的不远处,便是洛河与黄河交汇地带,也是“河图洛书”的出处。传说,河图洛书指引伏羲演绎出阴阳八卦。在晋代,这里即建有龙马负图寺,又称河图寺、龙马寺、浮图寺。乾隆时,称之伏羲庙,是专门祭祀伏羲氏的场所。对于中华民族,伏羲居功甚伟。唐高祖《修六代史诏》、唐太宗《修晋书诏》,均以伏羲为中华文化肇始者。可见,中华文化基因始自伏羲。 大秦岭“壁合山”一词源于《大秦岭:伏羲女娲璧合山》。伏羲山、女娲山就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个山头,一个山脉,而是连成一大片,整整一座大秦岭。伏羲山向西延伸,山连山,峰连峰,一直延续至青藏高原,延续至黄河,延续至昆仑山。女娲山向东西扩展,即是大巴山和大岷山。以白龙江-汉江一线划界,北部的大秦岭即是伏羲山,南部的大秦岭即是女娲山。如此一来,大秦岭即是伏羲山与女娲山的结合体。也就是说,大秦岭由伏羲山与女娲山合体而成,如日月同辉,珠联璧合一般。在这个意义上,大秦岭也可以称作“璧合山”。 由伏羲女娲开启的民族香火,生生不息,世代相传。如今,13亿中国人,尽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正是这座神山,在世界地理版图上奠定着中华文明最辉煌的文化之源。 俊图3:两大中华圣城—长安·洛阳 俊图3中,长安与洛阳,一脉相连。在水生态地理上,长安位于渭河流域,洛阳位于洛河流域,而渭河、洛河皆是黄河的一级支流。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滋养了中华圣城。 在中华文明进程中,周、秦、汉、隋、唐,称得上是熠熠生辉,光耀千古的五大朝代。自公元前1046年,周天子分封天下算起,至907年唐朝灭亡,由周至唐,五大朝代,持续近两千年时间,奠定了中华文明根基,也决定了中华文明走向。人们将中华文明简单概括,称之为“黄河文明”。人们在习惯上说,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在这个“摇篮”里,有两座神圣的城市——长安与洛阳。在中国古代史上,洛阳与长安比肩,皆是千年帝都。《秦岭志:锦绣中华圣山图》一文,卓有见地的称为中华两大圣城。 五大朝代,两千年中华史,中华之都,皆在长安,或者洛阳,二者之间,轮回转换。上古神话传说,河图、洛书,易经,诗经,诸子百家,儒、释、道,全部出自“长安-洛阳时代”。在中国历史上,有13个“盛世时代”。盛世中,成康之治、文景之治、昭宣中兴、开皇之治、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开元盛世,7大盛世以长安为都;光武中兴、明章之治,以洛阳为都;元嘉之治,以南京为都;咸平之治,以开封为都;永乐之治、康乾盛世以北京为都。在13个盛世时代中,有9个盛世时代,在“长安-洛阳时代”。 长安-洛阳,不仅属于一大流域——黄河流域,而且也属于一座山脉——秦岭山脉。一座山脉,倘若能够庇荫一座千年帝都,已然是神力无边,神圣无比。秦岭庇佑的长安,是一座千年帝都,秦岭庇佑的洛阳,也是一座千年帝都。在《终南山:帝都的生态院落》、《嵩山-伏牛:闪耀中原的灯塔》中,分别对一座山脉,同时庇佑了两座千年帝都,这在全球独一无二,进行了详尽的论述。秦岭更被党双忍先生盛赞是“地球的奇迹”。 秦岭,承载了两座中华圣城,同时,将华夏子孙的命脉紧密相连。都城的历史可以浓缩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生态的变化直接影响着都城的兴盛衰亡。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便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时代生态逻辑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思想高度吻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新时代生态逻辑的生动表达,贯彻兴林治山是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举措。绿水,源自青山;青山,源自森林。善治国者必治水,善治水者必治山,善治山者必兴林。治水之本在治山。治山之道在兴林。兴林治山,盛世之举,强国之道。 俊图4:大秦岭生态圈 大秦岭高而绵长,险而奇秀,大而灵毓。道家始祖老子,讲道于终南山下楼观台,著千古奇书《道德经》成于大秦岭,被誉为万经之王。老子提倡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已经超越了世俗社会生活,更加接近于自然法则之道。我们在与万物相处的过程中奉行“人与自然做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是开化世人的科学,体现出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遵从和谐共生之道,才能使人类不断繁衍生机,才能让我们感受山河之魅,中国之美。大秦岭生态圈的深意,完美的做到了归一大同。 在中国地理版图和生态系统中,也存在一个“腹心地带”、“精髓部分”,这就是大秦岭。大秦岭处在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部位,是中国中央山脉,中国的绿心,完全满足“芯”的“腹心”条件。大秦岭不是单一芯片,而是一个芯片组。《大秦岭:中国生态芯片》一文,主张这一组芯片联合发挥作用,更增强了大秦岭所具有的特殊生态地位和功能。 大秦岭由四大板块组成:秦岭、大巴山、岷山、西倾山。在党双忍先生眼里,这四大板块,就像是两对双胞胎,也是亲亲的四兄弟。从省级行政单元直观看,大秦岭连接着青海、甘肃、陕西、河南、湖北、重庆、四川等6省1市。大行政区单元直观看,大秦岭连接着西北、西南、华北、华中等4大区。大秦岭是中国生态命门,分开了中国的南方与北方,同时也将中国的南方与北方合在一起;大秦岭是两大母亲河——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党先生在《神奇的“一山两河”》一文,将大秦岭定义为中国“缝合线”,将中国的南方与北方缝合在一起,将两大母亲河融合为一体。任何其他山脉,皆没有大秦岭这般气势。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新时代生态逻辑的理论之基。新时代生态逻辑坚持以大自然生态圈整体运行规律的宏观视角,全面审视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放在自然界的大格局中考量,按自然生态规律行事。大秦岭是中国中央山脉,有着极为广泛的地理与生态链接。大秦岭以无比宽广的触角,紧密链接着6大生态圈,在价值中国网“党双忍的见解”中,首次提出了“大秦岭生态共生圈”概念,包括甘青生态圈、关中生态圈、中原生态圈、江汉生态圈、巴蜀生态圈、羌藏生态圈。大秦岭是6大生态圈的结合体,6大生态圈与大秦岭重叠共生。如果将6大生态圈结合起来考察,大秦岭是6大生态圈结合而成的生命共同体,也即“大秦岭生命共同体”。 水,生态圈的核心元素,也是大秦岭最重要的生态产品。大秦岭是中国的中央水塔,中国有全局战略意义的水源水库水电站,几乎全部与大秦岭链接在一起。自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京津冀用上了“秦岭水”。由此,京津冀生态圈也融入了“大秦岭生态圈”。大秦岭之水,是中华“中央水”、“腹心水”。在党先生《秦岭湖:中华的天池圣水》形容大秦岭之水,犹如来自中华心脏地带的血脉,润泽中华的天池圣水。大秦岭生态系统是中华水安全、生态安全的“压舱石”。以大秦岭生态系统为纽带的大秦岭生态圈,也是大秦岭生态文化圈。“秦”字为春秋二字组合,暗含江山社稷之意。“岭”为山之领导,山之命令。秦岭与国运紧密链接。《大秦岭:中华圣山》一文强调指出,大秦岭生态文化圈的损益兴衰,直接关乎中华民族国运的损益兴衰! 大秦岭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范本,将中华文明特质与中国自然地理高度锲合在一起。大秦岭是绿水青山,也是中华民族的金山银山。在《让大秦岭绿起来,美起来——实施国家绿芯工程》一文提出,实施国家绿芯工程,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俊图5:一山两河·中华摇篮 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山水相重,自古有传。相传山河社稷图是出自《封神演义》中的物品,本是女娲法宝,后赐予杨戬。此图可滋养天人、化生万物,乃后天功德至宝。山河社稷图记录着洪荒山水地脉的走向,是洪荒的地图。灵宝中的无边灵气孕育亿万生灵,又尽在生灭之间,应有尽有,仿佛图中有一真实的社稷小世界。白山稳先生在“大秦岭知识创新联盟”帖文,释秦字,为春、秋二字组合而成,春秋也即是江山;岭字,等同于命,意味着奉承山河之命。鲜笃的解释亦可谓,秦字,是“江山世界,承山河之命”。所谓山河之命,应许为“和”同“合”,家合万事兴,合则生。而生则是万物万源之本。 国泰民安,百年天地回元气,一统山河际太平。中华民族的首要精神是团结统一。在大自然中,大秦岭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生态功能,将长江与黄河紧密的链接,体现出“合”的神奇景象。《神奇的“一山两河”》一文描述,在世界的东方,锦绣中华的大地上,有两条世界大河——长江、黄河。奇妙的是,黄河与长江,就像是一对孪生姐妹,一同发源于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腹地,结伴于昆仑山之巴颜喀拉山,自小至大,心连心,手挽手,翩翩起舞,奔腾不息,一并归入太平洋。在黄河与长江之间,有一座伟大的山脉——大秦岭。由大秦岭、黄河、长江,组合出“一山两河”地带。大秦岭是“地球的奇迹”,黄河是“地球的奇迹”,长江是“地球的奇迹”。而“一山两河”,则是“地球创造的一个奇迹组合”!一个充满神奇的生态与人文魅力,让全体中华儿女引以骄傲和自豪的奇迹组合! “一山两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华文明是“一山两河”铸就的传奇。早先,中国人称黄河是母亲河。因为,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缘起之地。后来,中国人也称长江为母亲河。因为,长江流域接续黄河流域,使华夏文明发扬光大。如今,我们称大秦岭是中华父亲山。这是因为,大秦岭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同时也是两大流域的缝合线,因为大秦岭,两大母亲河“合为一体”。这是因为,大秦岭是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中国南方与北方的缝合线。《大秦岭:中华脊梁崛起史》同样提到,大秦岭像是中国南北大陆的一条“缝合线”,大秦岭将中国南方与北方链接为一体,实现“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的辩证统一。《神奇的“一山两河”》:“一山两河”摆明了,就是用图画的方式,向世界讲述“一阴一阳谓之道”的中国道理。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在新时代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行动指南。这种神奇的天作之合散发出惊世的力量,正是大自然启示人类“生”的例证,更是生态密码所蕴含出的“和谐”真滴,揭示了“合二为一”的自然道理。新时代生态逻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对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最准确的把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生态逻辑的最基本的准则。 “一山两河”是中华生态家园的心脏地带,也是最精致的中国生态地理符号。“一山两河”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最珍贵的礼物,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绿水青山,永葆生机与活力的金山银山!新时代生态逻辑主张绿色发展就是和谐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要求。同时,只有实施绿色发展,“一山两河”才能真正走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才能孕育出更多的文明辉煌与伟大的生命。 俊图6:世界昆仑山 巍巍昆仑,东链大秦岭,西接帕米尔高原,山脉大祖,蜿蜒巨龙。昆仑渊源,文明之藤,东西交融,一带一路,远扬世界。杨筠松在《撼龙经》中云:“须弥山是天地骨,中镇天地为巨物。如人背脊与项梁,生出四肢龙突兀。”这里面所说的“须弥山”指的就是昆仑山,非佛教中所言的须弥山。全球所有龙脉均发源于昆仑山,也就是说天下所有的山脉均发源于昆仑山。 地理概念上的昆仑山,西部链接帕米尔高原,东部链接大秦岭。世界昆仑山是走进新时代,站在新起点的一个新词,是中国昆仑山所在山系的一个总称。《中国大秦岭与世界昆仑山》指出,这不是一个地理大发现,而是一个地理新认知。从卫星影像图上看,亚洲、欧洲、非洲是同一块大陆,也即三大洲是一个整体。在世界地缘政治学语境下,亚洲、欧洲、非洲所处的大陆,即是“世界中心”,也即是“世界岛”。在世界岛的中央,北纬35°上下,东西方向,横卧着一巨大山系——即“亚欧大陆的脊梁”,也可称之“亚欧大梁”。 虽不是世界最长山系,却是世界最高山脉,亦有“世界屋脊”、“泛世界第三极”的称谓。以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亦可称之为“世界岛中央龙脉”。 在党双忍先生多篇著作中提出,世界岛中央龙脉之首在东方,即是中国大秦岭。世界岛中央龙脉之尾在西方,即是欧洲阿尔卑斯山。这条盘踞在世界岛中央的巨大龙脉,东西长达1.3万公里,在中国部分,称之大秦岭、昆仑山;在中亚部分,称之帕米尔高原;在西亚部分,称之波斯高原;在欧洲部分,称之阿尔卑斯山。因亚欧大梁、世界岛中央山脉,缺少一个统一的名称。鉴于昆仑山是世界岛中央山脉的一部分,加之昆仑山所具有的特殊文化含义,党先生以“世界昆仑山”名之。也就是说,亚欧大陆、世界岛中央山脉名曰:世界昆仑山。 在地理大发现之前的人类故事,全部发生亚欧非三大陆,也即世界岛上。《大秦岭简史》对世界昆仑山有进一步阐释。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古波斯、古华夏,皆为世界岛中央龙脉所结出的灿烂文明之果。世界昆仑山曾是世界知识创新和技术发明的“心脏地带”。在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将世界昆仑山称之为世界的父亲山!在世界岛上,有一条无上荣光的道路,即是缠绕世界昆仑山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世界东西方文明交流碰撞的全部线路,在世界岛时代,世界昆仑山是地界的主轴,世界的中心,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是世界发展的主导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新时代,世界岛伟大复兴进入新时代,丝路文明伟大复兴进入新时代。《大秦岭:东方的阿尔卑斯》提出,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大秦岭到阿尔卑斯山之路,由世界东方到世界西方之路,意味着世界枢纽、世界中心重回世界昆仑山。这是世界父亲山——世界昆仑山的荣耀,也是中华父亲山——中国大秦岭的荣耀。 世界昆仑山,从古文明到现代紧密的将人类联系在一起。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地球上的人类是一个族群,我们称为“地球人”,我们与地球的命运相连相生。保护地球,建设生态关乎人类未来。习主席提出“敬畏自然、珍爱地球”才能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新时代生态逻辑的核心内容就是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是我们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追求。这也是世界人民的心声,为了人类共同的未来,我们应该共同呵护好不可替代的地球家园。新时代生态建设中,我们必须在绿水青山中迸发出更大的生态自觉,融入新时代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准则,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大秦岭是中国中央山脉,中国的绿芯,孕育了万物生灵,蕴育了周天下,大秦帝国,大汉王朝、大唐帝国。党双忍先生站在生态伦理学角度,尊大秦岭为中华父亲山,也是东方圣山。在党双忍先生倡导下,陕西省林业科学院成立了大秦岭研究院,以推进大秦岭知识创新,破解大秦岭生态密码和人文密码。在《大秦岭知识体系—秦岭学管见》一文中,党先生提出要创建一门新学——秦岭学。中国进入新时代,这是大秦岭知识创新的新时代,实施国家绿芯工程的新时代!(本文作者系大秦岭研究院研究员寇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