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羚学者
前文讨论了“生态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不少人仍不得要领,难解深意。于是,我就想起有必要讲一下野猪与家猪本源的故事。 据资料显示,野猪已有4000万年的历史。野猪是杂食性动物,能吃的东西都吃,适应性极强,热带雨林、温带林地、干旱半干旱草原都有分布,但更多出现在植被茂密的落叶阔叶林。野猪分布极为广泛,最为常见。虎、狼、熊、豹、猞猁、猛禽等是它的天敌。 野猪是野生动物的代表,也是生态空间生态环境向好的先锋物种、指示性物种。经过数十年不懈努力,森林草原植被较大恢复,生态生产力得到提升,野猪栖息地扩大,种群数量增加,甚至走出生态空间,走进农业空间,在森林边缘地带从事农作的庄稼户经常不胜其扰。 家猪与野猪同源,野猪进了房子,久而久之,就成了家猪。家是会意字,上面是个“宀”读作mián,表示房室,最早的房子用以祭祀祖先或家族开会。下面是个“豕”读作shǐ,即是野猪,人们在屋子里养猪,房子里有猪即是家。反过来说,仅有房子并不称为家,房子里面有猪才是家,这足以说明猪对于家的重要性。在甲骨文里,追逐的“逐”,勇敢的“敢”,都是一幅生动有趣的猎捕野猪图。商承祚《殷墟文字类编》:逐或从豕,或从犬,或从兔,或从鹿,从止,兽走野外,而人追之。先民措捕对象,主要是野猪、兔子、野狗及鹿等动物,并没有猛兽。由此,猎捕野猪也就成为勇敢的行为,“敢”字描绘了手握猎叉刺向野猪的场景,很自然,只有勇敢的人家里才会有猪。 中国养猪的历史悠久,至少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中期。迄今发现的最早家猪是约8000年前的磁山遗址。在西安半坡、新郑裴李岗、余姚河姆渡遗址发掘出距今六、七千年前家猪骨骼。甲骨文记载商、周时代已有舍饲的家猪。先秦时代,养猪多为放猪,越国开辟猪山、鸡山,大规模养猪鸡。后来,逐步过渡到舍饲与放牧并举,再过渡至以舍饲为主。《说文》曰:“豕居之圈曰家”,说明在当时,猪养在居室内,已是无豕不成家。唐代养猪业日趋兴旺,宋、元、明、清传统的养猪业有较大发展。如今,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具生猪生产力的国家。 野猪生产力就是本源的自然生产力、生态生产力,家猪生产力就是衍生的社会生产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