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羚学者
大秦岭是中央山脉,占据了中国地理、生态、人文的C位。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集中在大秦岭的黄河流域。秦岭有最靠近南方的北方、最靠近北方的南方,最靠近黄河的长江、最靠近长江的黄河。北方与南方、黄河与长江和合共享大秦岭。 中华民族从秦岭走来,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高屋建瓴,向人们深度阐述了一个全新的中国秦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 经过深入学习和反复思考,我越来越强烈感受到搞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极端重要性。保护和修复好秦岭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修复“中央水塔”和“中华祖脉”,就是“泽被天下”“国之大者”。秦岭范围的市县乡村,就是居于“中华祖脉”之中,“中央水塔”之内,特别是秦岭境域的林业部门“奉绿水青山之命,举生态空间之治”,自然以保护和修复秦岭生态环境为神圣职责。 秦岭主峰太白山,也即是“中央水塔”的“塔尖”。太白县处在“中央水塔”“塔尖”极重要的生态位。距县城不远处的衙岭即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衙岭北流之水即是渭河支流,今称石头河,古称“斜峪”,峪口建有石头河水库,向关中平原的西安、宝鸡、杨凌供水。衙岭南流之水即是褒河之水,在进入汉中盆地之山前建有褒河水库,向汉中市供水。太白县居两大水库之央,如此重要生态位,理所当然要担负起保护和修复秦岭生态环境、永葆“中央水塔”生机之天职。 大家知道,秦岭“关中七十二岭”,其实就是“关中七十二条水道”。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城市之根。“关中七十二条水道”就是“关中七十二条生命线”。秦岭就是大西安、大关中的“靠山”,保护和修复秦岭生态环境就是保卫大西安、大关中的现在和未来。秦岭生态环境的质量决定着大西安、大关中的未来。 不仅是大西安、大关中与大秦岭紧密链结为一个生态圈,甘青、巴蜀、荆楚、中原皆是大秦岭生态圈的成员。随着“一泓清水北上”,京津冀、华北大平原,也加入了大秦岭生态圈。由此,大秦岭已经成为六大生态圈和合共享的“中央水塔”。秦岭之水,关乎上亿中国人的未来。于是乎,“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在生态空间。秦岭是国家级的绿水青山、国家级的生态空间。保护和修复好秦岭生态环境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可持续发展的“国之大者”。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对党、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履行好职责,当好秦岭生态卫士”的指示精神,陕西林业部门在实施《秦岭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按照“中央水塔”“中华祖脉”标配,实行“顶格保护”的思路,确立“创建秦岭国家级生态空间治理示范区”新目标,切实做好还秦岭以宁静、和谐、美丽的各项工作,确保秦岭的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对一省一市而言,秦岭也许就是“后花园”,而对全体中国人来说,秦岭的确是“中央公园”,而且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心灵家园”。当您踏入秦岭境域,就是行走于“中华祖脉”,身入于“中央水塔”。在你的内心深处,是否意识到应该具有生态自觉,应该为“中华祖脉”“中央水塔”做点什么?那怕是一点点有益的事情呢?您是不是也在思量着:自己也是一名秦岭生态卫士?一个又一个秦岭生态卫士聚合在一起,就是一支保护和修复秦岭生态系统的生态绿军,就是永葆“中央水塔”生机活力的磅礴力量! 你和我,还有他,我们尽皆是“大国小民”。然而,“大国”和合“小民”,需要聚“小民”之力以成“大国”之势。我们都是中华民族一分子,勿以力小而不为,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努力奋斗吧,积小成大,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为“国之大者”贡献“小民”力量! 注:8月21日下午作于西安飞往榆林途中。22日清晨进行了文字修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