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羚学者
“特区”一词,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就在东部沿海地带设立了一批经济特区,其中以深圳特区最负盛名。然而,大家可能并不熟悉,在中国不仅有曾经显赫的“经济特区”,还有正在推进建设的“生态特区”。这里所说的“生态特区”,就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实行最严格生态保护政策的国家公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在生态空间。每一寸国土空间都有用途,而每一寸国土空间的用途都有差异。目前,国家规划体系正在按照“多规合一”的思路,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中,为“绿水青山”量身定制了自然生态空间,简称生态空间。与生态空间组合配套的是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这三大国土空间合在一起,就像是一棵奇妙的国土空间树,城镇空间就是花果盈枝的树冠,农业空间是粗壮挺拔的树干,而生态空间则是深植沃土的树根。 每一国土空间内部,都分为两大部分,生态空间也不例外。处在生态空间边缘的部分,即是一般生态空间,与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有交叉重叠;处在生态空间核心的部分,就是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范围,也可与农业空间上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相对应,称之为永久生态空间。划定生态空间,特别是划定永久生态空间,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从理论上讲,永久生态空间是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生态岸线等重要生态功能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的区域。如果说的简单一点,永久生态空间就是生态空间的核心地带,是绿水青山的精华所在、核心所在。 毫无疑问,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整个自然保护地体系,都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也即是生态空间的核心区,处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国家公园是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一部分,但不是一般的部分,而是顶级的、核心的一部分。国家公园是生态空间精华的精华、核心的核心。野生动植物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生态珠宝,也是大自然遗存的生态根脉。国家公园是野生动植物最富集、生态系统功能最健全的生态空间。完全可以说,国家公园是国土空间中的生态明珠、绿色宝石。同时,国家公园也是野生动植最具安全保障的栖息之所。综合分析世界各国的资讯可以看出,国家公园显著特征有二:其一,属于大自然遗存的生态系统,具有原始性、先天性,自然生态是基础,自然景观是内容,人工建筑设施只是辅助;其二,属于自然天成的景观资源,具有稀有性、不可替代性,地理生态的标识性意义和民族文化影响力极为深远。 中办国办印发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明确指出,国家公园是国家批准设立,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可见,国家公园是国家批准设立的、实行特殊保护的生态空间。在这个特别的生态空间上,以“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为基础,以实现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为目标,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营机制,健全法治保障,强化监督管理,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在两办《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之前,国家发改委、中央编办、财政部、国土部、环保部、住建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旅游局、文物局、海洋局、法制办等13个部门达成共识,联合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锁定了试点的目标:在试点区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等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的碎片化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形成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资金保障机制,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归属更加明确,统筹保护和利用取得重要成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保护管理模式。可以说,推行国家公园体制的本质就是设立生态特区,国家公园就是自然生态空间治理体系中的特别治理区,实行特别的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和治理手段。新一轮机构改革后,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管理职责统一划归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加挂国家公园管理局牌子,这等于是明确了生态特区的顶层管理机构。 与经济特区大不相同,生态特区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之外的先天的自然生态系统。也可以说,生态特区内部就是政策设定的“无人区”。生态特区之“特”,就在自然生态系统上。自然生态系统的最大特征有二:其一,具有自然性、系统性,这就是自然生态系统;其二,能够自组织、自运作,这就是“生态机制”。生态系统和生态机制,都值得人类尊重、模仿、学习。人类的力量,可能伤害自然生态系统,损害“生态机制”。因此,生态特区——国家公园的治理目标,其实就是防止人类力量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伤害,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原始的自组织自运作机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生态特区——国家公园治理,其核心就是在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划出“鸿沟”,并由此而“拒止人类力量侵犯“生态特区,“拦阻人类活动进入”生态特区。生态特区——国家公园边界内外、鸿沟东西,属于两个世界、两套机制,拒止、拦阻人类活动跨越鸿沟,越过边界,这即是生态特区的“边界治理”“鸿沟管理”。生态特区管理机构在“边界”“鸿沟”设置管护站——生态哨所,派住管护人员——生态哨兵。在某种程度上,生态哨兵是生态特区前哨力量,生态哨兵的技能反映了生态特区治理能力。 经过60多年建设,全国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275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69个。目前,国土空间约15%已在各类自然保护区的范围。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本条例所称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由此可见,自然保护区原本就是法律上“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生态特区”。国家公园是精华版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升级版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级别更高、保护措施更严格的“生态特区”。国家已经先后批准三江源、东北虎豹、大熊猫、祁连山、武夷山、神农架、钱江源、南山、普达措、海南热带雨林等10个国家公园进行体改革试点。目前,试点工作按照批复方案运作。尚难以实现顺畅运作、规范运作、依法运作。急待颁布实施《国家公园法》,使生态特区—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有法可依,遵法而行,循序健步。 阔步前进在伟大复兴路上的中国,不仅需要“经济特区”开路,也需要“生态特区”殿后。当年设立经济特区,为中国改革开放“杀出了一条血路”,铸就了中国经济腾飞之路。如今我们有理由相信,加快国家公园建设,优化升级生态特区,必将为中国生态空间治理,为中国生态文明体制趟出一条崭新之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