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陕北 感受发展
2009年8月15-17日,中国市长论坛在塞上湖城--银川市召开。宝鸡市是中国市长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受市长委托,我代表宝鸡市长参加本次论坛。这是我第一次因工作去宁夏。
从宝鸡出发,本可以经平凉到银川。但有两个原因,我选择穿越陕北到银川。一是经平凉到银川,尚没有完全开通高速公路,路程虽短,可能更费时间;二是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去陕北了,好像有点陌生了,很想再看看陕北的新变化。
过去,在省农业厅工作,经常到陕北调研,记得有一年连续五次去陕北,因此我对陕北有特殊情感。2003年到宝鸡工作后,在2005年曾去过榆林开会,2006年从内蒙返回也曾途径陕北。新世纪以来,陕北发展迅速,榆林、延安的经济实力相继超越宝鸡。对于这一点,我印象很深,作为宝鸡的干部,对陕北发展所取得的骄人成就很是羡慕。一有机会,总想感受陕北的发展变化。
从西安到银川全程高速公路。早8时从西安出发,约12时许到达安塞县午餐,4时30分顺利到达银川。记得第一次穿越陕北是在1986年,当年交通很不便,从西安到榆林需要两天时间。第一天中午到黄陵县吃午餐,晚上在延安下榻,第二天中午到绥德吃午饭,晚上才能到达榆林。现在大半天即可到达银川,真是进入高速时代,通达便捷了许多。由此亦可以看到,交通的改善为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1986年我在农业厅工作,那是我大学毕业的第二年,那年7月来陕北,是随同省上分管农业的副省长查看旱情,指导抗旱救灾。说实话,我对陕北的第一印象很不好。也许因为那次干旱,在我的印象中,陕北植被很差,荒山遍布,尘土飞扬,道路崎岖,山村贫瘠。有一天晚上,在定边县招待所,点着蜡烛抄写完省长给省委的旱情与救灾报告。20世纪90年代多次来陕北,主要是围绕粮食、农业和生态建设进行调查研究,特别是对陕北宽幅梯田建设关注很多。
这次穿越陕北过程中,我一刻也不敢休息,集中注意力观察沿途风物景致的变化。一路看来,陕北确实发生了历史巨变,也许用“翻天覆地”来概括这种变化是最恰当不过。最直观的感受是通达性发生显著变化,陕北进入了高速时代;其二是山绿起来了,过去最荒野的白于山也披上了绿色,植被状况明显改善了;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经济社会面貌巨变。第一次到陕北记得刻骨铭心的一句话,是一位县局局长说的,我们穷,我们需要钱,对我们来说“有奶便是娘”。陕北人仗着是老区,很会要钱,而且理直气壮要钱。据我所知,那时候领导觉得挺为难。现在,大山之中,依稀可见过去一些老房子,但更具眼球冲击的是,高速公路两旁崛起一幢幢、一片片新楼房。中午在安塞县吃饭,当年县城的老模样一点也找不着了,吃手抓羊肉的地方不知在哪里,只见街道店铺林立,人、车川流不息,饭馆生意火爆异常。陕北人的腰包鼓起来了,挺起腰杆做事,抬起头做人。
如何见得陕北人有了钱呢?其实,说一件事大家一定会有共识。在临近延安城时,高速公路两旁的广告突然多起来了,这本是经济繁荣的一个重要风向标。更有意思的是,我注意观察到,其中有西安房地产广告。以前就曾多次听闻陕北人在西安大量集中购房的消息,这次看到西安房地产广告打到延安城,我感受到了陕北购房的冲击力。
当然,西安是中心城市,是比延安更大的城市。与延安比,西安当然有很多优势。但是,人们富裕之后,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更高,这带有普遍性。这大概也是陕北人到西安购房的一个重要原因吧。无疑,这些年,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10年,陕北的山绿起来了,生态环境好起来了,但与富起来的人的更高要求比,还有不小差距,还有待持续改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