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的文化思考
党双忍
过去,不大关心文化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一直坚持认为,文化是次生现象,只要经济上去了,文化自然就会跟着上去了。其实这种看法是很感性的,直观的看当今世界,无疑算是美国的“盛世”了,其军事世界第一,经济世界第一,文化也具有无与伦比的竞争力。日本曾在20世纪后半页,经济繁荣,文化扩张,“八十年代新一辈”的中国人,大都熟悉日本的电视剧、动画片。19世纪以来,中国文化衰落,国际影响力式微,主要是国内动荡,经济不振,积贫积弱所致。近30年来,中国经济崛起,国力强盛,中国文化也开启复兴之路。正是基此认识,我一直几乎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发展经济上。
最近,有机会深刻学习和思考文化发展机制问题,有一些新的收获,甚至是颠覆性的概念。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并不具有对称性,决不是说经济上去了,文化就必定上去。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几个盛世时代,比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开元盛世在中国历史上堪称“空前绝后”,综合国力、经济实力、文化魅力,对世界和后世的影响,所有历史时期“望尘莫及”。但并不是所有盛世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强势。远的不说,单说近的。康乾盛世大家比较熟悉,当时国力也极为强盛。曾几何时,面对崛起的西方使者,皇帝是何等“傲慢”。也许本人史学知识缺陷,我不知道这个康乾盛世对人类有多么巨大的文化贡献,对我们今天的复兴伟业有多少积极影响。倒是那对世界无知的举动,为后世留下深刻而复杂的记忆。今天,中国的文化复兴,显然不是康乾盛世的文化,而是更为久远的、历史深处的记忆。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崛起,保持30年的高增长,顺利成为世界工厂,创造了新的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赢得世界赞叹,甚至还招致了一些“嫉妒”。可以说,30年来,凭借中国特色制度优势,尽吃世界和平的“红利”,经济全球化的“红利”,制度变革的“红利”,科技革命的“红利”和人口资源“红利”。但是,实事求是讲,中国的发展是很“初级的”。中国的“初级化”发展支持了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高级化”。中国在分享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利益的时候,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却在分享文化全球化的巨大利益。发达经济体第三产业比重已经达到65%以上,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大量出口文化产品。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处在“微笑曲线”的底部,而发达经济体却牢牢把持着“微笑曲线”的顶端。这才有10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的时代故事。在全球化快速形成中,各国发挥各自优势,各得其所,全世界都从中得到好处,促进了世界的持续繁荣,“赢家”绝不只是中国。
30年发展实践已经证明,中国的体制是一个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的体制。这种近乎于全国“经济竞赛”的体制,无疑还会在未来一个时期使中国保持经济高增长态势,把中国推上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宝座”。但是,这套体制是否具有促进科技创新的能力,是否具有促进文化繁荣的能力,是否在文化全球化中能取得像经济全球化一样的伟大成就?现在还没有结论,还需要观察,需要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调适。值得庆幸,国家已经做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决策。我们要咬定目标不放松,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持之以恒,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顺应文化发展潮流,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改革体制机制,努力探索实践,当然,这需要首先破除那些阻碍社会公平、阻碍文化繁荣的制度束缚,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我们决不能满足过去取得初级而简单的成就。我们必须记住,文化是比经济更高贵、更耐久、更具有持续能力的财富。繁荣中国文化,加快文化全球化是我们在21世纪的一个更宏伟的目标。只有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基础上,在文化全球化上为人类做出新的贡献,进而站在全球文化制高点上,才无愧于持续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