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羚学者
面子是中国人生活中最常见现象和最日常化用语。但是,似乎这个世界对面子问题的研究很贫乏。最近,我在正面思考中国人讲面子、好面子的意义。从网上查阅到了一些关于面子价值,面子学问的论述。现在,有关面子面子的研究比较肤浅,不够系统,大多数罗列现象,人云亦云。甚至有人颠倒主次,荒唐地认为是外国传教士发现了中国人的面子问题。这真让中国人将面子没地方放。 面子是一个很中国的问题,是正儿八经、土生土长的“中国式”问题。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面子问题看似简单,其实里边蕴含着大学问。甚至可以说,面子理论应当是国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重要基础。国人的面子研究需要从本土实际出发,用中国的智慧,中国的学问,中国的话语,研究中国的面子问题。用“洋人”的思维方式、理论范式、话语体系来研究很中国的面子问题,无异于隔靴搔痒,不但解决不了问题,甚至还会将面子理论研究引向迷途。 要将面子的重要性理解得深透,就必须首先弄清楚面子本身的意义、本身的价值上。“面子”一词中的“面”字,其实本意就是脸。这里,面和脸其实是一回事。从字面上解释,面或脸,都是指头的前部,从额头到下巴的部分。面或脸,虽然只是身体的一小部分,但无疑这部分至关重要。大家知道,在中国文化中有“五官”之说。“五官”泛指脸部的各器官,以双眉、双目、鼻、双颊(即脸蛋儿)和唇等五个部位最为重要。脸部的重要性就在于它集中了这“五官”。 脸之所以又称之为面,是因为在国人看来,脸是“表”,“五官”也是“表”,面部的“五官”所联系的脏器才是“里”。也就是说,面子的背后联系着一连串具有实质意义的东西。中医学是标准的国学,中医学理论认为,目者,肝之官也;鼻者,肺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由表及里,由外而内,脸面上的“五官”,直达身体内部之根本。如此,脸面是通往自我内部世界的门户,是内外交往的枢纽。因此,脸面的地位显赫。丢了脸,丢了面子,内部世界不保,核心利益不保。如果脸面出问题,一定是大问题。脸面关系要害,所以“打人不打脸”。 脸或面是生物体与外部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的介质,也可称之为人体的外交部、信息部、商务部。分开来看,眼睛是视角器官,更有“心灵窗户”之称,是身体中最重要信息机构。鼻子兼具呼吸与嗅觉功能,是高度分化的感受化学刺激的器官,对接受外部化学信息、识别环境和觅食有重要作用。嘴巴包括口唇、舌、齿、腭等,下连气管、食道。口是饮食物摄入门户,为脾之外窍,脾胃功能调和,则口食知味,唾液分泌正常。舌头负责品尝味道甜苦咸鲜。耳朵则是听觉、位觉感受器,又叫“位听器”。在相学上,赋予五官不同称谓:耳为“采听官”,眉为“保寿官”,眼为“监察官”,鼻为“审辨官”,口为“出纳官”。这是因为,通常眉毛关系寿命,眼睛关系意志力、心地良善,鼻关系财富与健康,嘴巴关系幸福、食禄与运势,耳朵关系健康及地位。不光是身体健康状况反映在面部,就是心情心态也写在脸面上。中国有许多成语都与面相和脸面表情有关,比如笑逐颜开,眉飞色舞,扬眉吐气,垂头丧气,慈眉善目,贼眉鼠眼,尖嘴猴腮等等。 面子连着里子。与面子相比,里子更重要、更根本。但是,面子容易观察到,里子却不易观察得到。人们总是通过观察面子,联系里子,也就是由表及里,由外及内,由易到难。表里如一是事物的发展的一般规则,这深透到中国文化中,就演变为分析问题、观察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由此分析,中国人讲究脸面,绝不仅仅是一个表象问题、表面问题,它涉及到面子上“五官”所联系的内部世界,关系到一个人立身处世的重大问题,关系到生物体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讲,脸面关系“核心利益”。有面子,意味着有生存与发展的空间;面子大,意味着扩张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面子小,则意味着压缩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人人都希望自己有比较大的面子,也就是比较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最好生存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宽大,而不是被压缩得越来越小。不给面子,在自我看来,就是生存与发展空间遭打压,这时必然采取措施保全面子,保全面子就是捍卫自我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捍卫自我利益的维权行动。如此,爱面子,就是爱自我。与男人相比,女人是弱者,女人比男人更爱面子,具有更强烈维护面子的意识和行动。 面子是“表”,却关系“里”。人际交往中,主要通过脸或面各部位、各器官与外界进行密切的物质、信息交换。这集中反映在面部器官的物质、信息需求与供给上。面子的有与无,大与小,薄与厚,长与消,其实就是在表述物质、信息的需求与供给的关系。对同样一件事情,随着需求差异,判断和评价不一。有人认为已经很给面子了,有人却觉得很没有面子。有人觉得面子已经够大了,有人却觉得面子不大。有人觉得长了面子,有人觉得缩了面子。面子无小事,无论是面子欲望过度膨胀,还是一点也不要面子,或者一点也不给面子,都有违常理,都将使表里脱节,都不是好事情。一点也不要面子的人,迟早要贴赔里子。过分追求面子的人,迟早也要贴配里子。若要长长久久,就必须表里如一,始终如一,一以贯之。 “表”联系着“里”,“里”是根本、是要害。所以,在中国文化中,面子问题绝不是一个可有可无、可大可小的问题。“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层皮”。这句话体现出中国人对“面子”重要性深刻理解。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给人做足脸面,这就是叫人觉得脸上有光,叫人觉得有合理交往介质,叫人觉得被看得起。如果不给面子,或者面子做得不够,叫人觉得脸上无光,觉得没有合理交往介质,觉得被人瞧不起。在这个背后,涉及到交往者的地位问题,权利问题,最终是利益问题。大家知道,中国人是讲理的,但是如果没有面子,或者没有给足面子,出现面子短缺局面时,就会变得蛮不讲理。之所以会“话不投机三句多”,多数时候都是谈话者没有顾及对方的面子。在没有面子的情况下,谈话缺少合理介质,什么都无法谈、谈不拢。谈了也白谈,甚至适得其反。将面子给足,大概是中国人持续交往的一个重要原则。违背了这个原则,就会吃亏。 面子如此重要,在面子问题上大做文章也就不足为奇。尤其是随着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加上各类信息媒体日益发达,不少人都在学习“包装”,将自己包装起来,带上了美化自我的“面具”。真相还是假象,真面目与假面具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人善于“伪装”,常常以假面目示人,以谋取超越正常“面子”待遇、“超面子”利益。透过现象看本质。为此,人们需要用心思分析判定是真面目还是假面具,以此推定面子背后真实的里子。警惕笑里藏刀。警惕温柔背后的陷阱。警惕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警惕嘴尖皮厚腹中空。当然,我们更要警惕,不要被“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所蒙蔽,不要让带着假面具的人蒙混过关,骗得“超面子”利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