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群众路线讲话心得体会
在省农业厅工作期间,我任政策法规处处长,在宝鸡市任市委常委期间,兼任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任省林业厅副厅长后,分工负责政策法规工作。对调查研究、政策法规工作,因由来已久,而独有情钟。最近,集中精力,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讲话通篇,字里行间,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忠诚和炽热情感,剖析“四风”问题更是“入木三分”,据此“对症下药”,果敢坚决,令人为之一振。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批评了“调查研究隔层纸,政策执行隔座山”的问题。对这一点,我体会尤深,思索良久,心得颇多,与大家分享。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早已写入了党的章程。每一名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应当了然于心,融会于心,并贯穿于工作全过程。然而,实际发生的事情要复杂得多。在全民知识化、信息网络化、社情民意多元化的新形势下,调查研究工作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从方法上看,调查研究工作更加简便高效了,但多元化民意使得调查研究的复杂性增加了,有价值的调查研究报告难度增加了。目前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对本地区本部门有利的意见听得多了,对本地区本部门不利的意见听得少了;听老板的意见、企业家的意见越来越多了,听普通老百姓的意见越来越少了;对老板、企业家的呼声越来越听得仔细了、响应也越来越及时了,对普通老百姓的呼声越来越听得粗糙了、响应也越来越迟钝了。于是乎,面对选择性调查研究,老百姓被边缘化,其声音越来越微弱,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越积越多,越累越大。“调查研究隔层纸”,主要是与普通老百姓“隔层纸”。这层纸是隔心纸,它隔住了党与群众、干部与群众的心。久而久之,心与心的距离越来越远,干部离开了群众,群众也就离开了干部。由“隔层纸”发展到“两张皮”,由“鱼水关系”发展到“油水关系”。轻视群众,脱离群众,循环累积,险象环生。
失之毫厘,谬之千里。“调查研究隔层纸”,必然逐级失真、逐层放大,最终导致“政策执行隔座山”。公共资源具有有限性。配置有限的公共资源,门道多、学问大。如何合理有效配置好有限的公共资源?这是一个一直在拷问着政策执行者公心、良心的大问题。亲商富商,优亲厚友,向老板让利,向亲友让利,这里的利,无不是公共资源之利。老板、企业家、关系户得到的多了,普通老百姓自然就得到的少了。资源、资本具有趋利性。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一次分配”中,老百姓就遭遇到“很不利”的情形,“两极分化”初生端倪;在“二次分配”中,如果老百姓再次遭遇“很不利”的场景,必然加剧“两极分化”,贫富差距急剧拉大,越拉越大。也就是说,分配不公发轫于“一次分配”,加剧于“二次分配”。“二次分配不公”也就是公共资源分配不公,这是当今中国政策执行中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一些地方、一些部门,甚至将面向群众的普惠性政策资金也截留挪用,老百姓看得见政策,得不到实惠。在许多时候,老百姓的权利遭强势力量挤兑而丧失。在政府办事,“前门”办不成,“后门”没关系。老实人能够走的路越来越少,老百姓的生活难上加难。“政策执行隔座山”,不是因为执行力不足,而是因为执行力严重扭曲;不是因为“本领恐慌”,而是因为“心思不正”。这座山,是利益之山。“隔座山”其实就是“隔着利”。不少情况下,群众听得见好处、看得见好处,却得不到好处,或者所得好处被大打折扣。老百姓面对执行力扭曲,合法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长此以往,党群干群关系疏远,渐行渐远,也就“顺理成章”。
隔纸如隔心,隔山如隔利。隔纸隔山,隔心隔利,就像两道无形的大堤,隔开了党群干群。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将心比心。多年的历史一再表明,我们党、我们的干部怎么对待群众,群众就会怎么对待我们党、我们的干部。痛下决心,拆除隔离党群干群关系的无形大堤,即尽快拆除“两隔堤”,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必然要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调查研究是制定政策、改善工作的起始点,也是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起始点。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调查研究,好比是千里之行的“最初一公里”。走好这“最初一公里”,至关重要。有人认为调查研究是“虚事”,这其实是一种误读、误解。调查研究不仅不是“虚事”,而且是为“千里之行”打基础的“实事”。是实事之基,实事中的实事。如果调查研究环节就出了问题、就耍了马达,何以谈“千里之行”?各项工作都需要把调查研究工作做好、做扎实。调查研究环节,决不能做样子、走过场。一开始就打马虎眼,预备着走过场,必然注定了调查研究失败的结局,后续工作失败的惨剧。不少这样的惨剧,追根溯源,在“最初一公里”时就出问题。调查研究者一定要有空杯心态,虚怀若谷,倾注真心,倾听群众意见。要善于在调查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而不是先入为主,按照成见安排调查。群众的生活真实而复杂,群众的表达生动而具体,群众的意愿朴素而恒久。要学会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深入第一线,不光要“身入”,更要“心入”、“脑入”,用心灵去解读群众那些直截了当的语言,让这些语言所道出的心声“入心”、“入脑”,并逐一转换成规范的政策性语言,实现与政策法规的“无缝对接”。
说一千道一万,群众得利最关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归根结底就是要向群众让利,让群众得实惠。“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党的群众路线上,调查研究是“最初一公里”,政策执行是“最后一公里”。走好“最初一公里”,就是要实现“调查研究隔层纸”向“调查研究心连心”转变,用“心连心”破除“隔层纸”;走好“最后一公里”,就是要实现“政策执行隔座山”向“政策执行百分百”转变,用“百分百”破除“隔座山”。“油水关系”渗透到调查研究环节,必然产生“设租行为”;“油水关系”渗透到政策执行环节,必然产生“寻租行为”。没有油水不办事,有了油水乱办事。这已为党和人民所深恶痛绝。无论“设租行为”,还是“寻租行为”,都是党不允许、群众不答应的非法行为,都是与群众隔心隔利、离心离德的败德行为。“设租行为”发生在“最初一公里”,“寻租行为”发生在“最后一公里”。走好“最初”和“最后”两个“一公里”,就是要从根本上防治选择性调查研究,让老百姓从边缘走进中心,坚决杜绝“设租行为”;就是从根本上矫正执行力扭曲,切实保障老百姓合法权利,坚决杜绝“寻租行为”。走好两个“一公里”,做到两个“杜绝”,实现了“心连心”和“百分百”,就一定让党与群众“无缝隙”,干部与群众“零距离”。
无论是做到“心连心”,还是做到“百分百”;无论是杜绝“设租行为”,还是杜绝“寻租行为”,都需要付出真诚,付出真情,付出努力,付出代价。不少人与老板、企业家、关系户打交道不是一次两次,一天两天了,在多次交往中,免不了眉目传情,暗送秋波,甚至勾肩搭背,不免手上也沾染了油腻,身上侵染了腥膻之味。大家常说,党群、干群、军民关系是“鱼水关系”。的确,老百姓是水,而且是一眼能够看到底的清水。与老百姓打交道过程中,为老百姓服务的过程中,没有油腻,也没有腥膻之味。习惯了腥膻之味,还想在清水里沾染油腻之人,恐怕只能是“痴心妄想”了。要做到“心连心”“百分百”,就必须丢掉“痴心妄想”,就必须自觉洗干净手上沾染的油腻,自觉去除身上侵染的腥膻之味。人之患病,自愈最好;如果不能自愈,就只能对症下药,下猛药了;病症严重者,住院治疗,动外科手术,也是免不了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庙宇大了,什么和尚都有。和尚念经天经地义,但偏偏有不念经的和尚,更有歪嘴和尚,甚至花心和尚、黑心和尚。不念经的和尚、歪嘴和尚、花心和尚、黑心和尚,统统都是患病的和尚,都需要好好治一治。
为民务实清廉,这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为民,需要务实;务实,需要清廉;清廉,需要去除“油水关系”,建立“鱼水关系”。这是千古不变的“硬道理”。唯有始终坚持好实践这个“硬道理”,才能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做到哪怕“黑云压城城欲摧”,“我自岿然不动”,安如泰山、坚如磐石;才能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