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羚学者
《何彼襛矣》来自《诗经·国风·召南》。描绘平王之孙与齐侯之子的婚嫁场面,这是“豪门嫁娶”,在赞叹称美之,余微露讽刺之意。用今天的言语说,从甜甜的葡萄中品出了淡淡的酸味,甜葡萄引发了醋意。 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雝?王姬之车。 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何彼襛矣,唐棣之华?”襛,本义是衣服厚的样子,这里转指雍容华贵之状,也指树木花儿繁盛之貌。唐棣,一种果树,花序美丽,果密集,可供观赏。果味甜多汁,可食、制果酱及酿酒。“何彼襛矣,华如桃李?”桃李,即桃树和李树。在《桃夭》中,用桃花形容姑娘美貌,而此处形容婚嫁场面,很少见。桃花繁盛而艳丽,李花素气而雅致。两句表达相同意思,即看到眼前的场面,不由得发问:为何如此华丽,就像唐棣、桃李开花一样?接着又起疑问:“曷不肃雝?”曷(hé):何。肃:庄严肃静。雝(yōng)同“雍”。意即,为什么是喧闹而不是庄重呢?连续发问之后,开始起底:“王姬之车”。王姬是周王之女的通称。意即,奥,原来是王室姑娘出嫁的车队。诗歌作者进一步起底:“平王之孙,齐侯之子。”一对新人分别是周平王的孙女、齐国国君的儿子。 大家知道,这时的周王室趋向衰落。王姬下嫁了诸侯之子,实行政治联姻是稳定政权的重要手段。诗歌作者好奇地发问:“其钓维何?”维、伊:语助词。其深层问题是,这桩婚事如何撮合成的?答案是“维丝伊缗”。缗(mín)是合股丝绳,可以说是“门当户对”,也可以说是“政治联姻”。也许在诗歌作者看来,这种婚姻扭曲、不正常。因此,在第三章末句,将第二章“平王之孙,齐侯之子”顺序颠倒为“齐侯之子,平王之孙。”诗歌作者试图揭示唐棣、桃李一般繁华背后所隐藏的秘密。此便是“唐棣桃李闹婚嫁”。 这是一首“别扭的诗歌”,给人的感觉,一半是赞美,一半是讥讽。有赞美,而赞美得不彻底,毫无欢快质感;有讥讽,而讥讽得不畅快。“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也许因为作者身份特殊,抑或是这场婚嫁的利益相关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