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与牡丹、梅花、兰花,合称“春花四绝”。
海棠与玉兰、牡丹、桂花配植,构造“玉棠富贵”;
再加翠竹、芭蕉、梅花、兰花,配成“名花八品”。
海棠有“花贵妃”、“花尊贵”、“花中神仙”之名。
海棠姑娘。
小时候,邻村一姑娘,面容姣好,名叫“海棠”。那时候,在我的印象里,海棠是一种美丽的花朵,人见人夸名气大。
后来,从资讯得知,周恩来总理喜爱海棠花,在中南海西花厅院子里栽有海棠树。这时,才知道海棠原来是树,海棠花是海棠树上的花朵。
再后来,在省农业厅工作期间,知道海棠与苹果是近亲,海棠树是嫁接苹果树时用的砧木材料。说句大实话,至此,我还是没有见过海棠的真容貌。也许是见过了,因我不认得海棠,海棠也就不认得我。这就是熟视无睹,相见不相识吧?
再再后来,在同事办公室见到盆栽草本秋海棠,在秋海棠中,还有四季海棠、丽格海棠等品种,这时才知道以海棠命名的花很多。只不过,早期的海棠确实指木本海棠,后来发现了与它的花形相似的植物,以海棠命名。本文所说海棠,专指木本海棠。
宝鸡市花。
到2008年,对海棠我有了直接了解,切身感受。当时,我担任宝鸡市委常委、兼市委政研室主任。宝鸡市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需要确定市花和市树。经过专家推荐,市民参与程序之后,初步确定海棠花为宝鸡市花。在会议讨论和表决之前,市林业局负责同志拿来海棠花图片,并介绍了相关情况。散会以后,在行政中心广场园林中,我见到了以前多次相见的西府海棠。我认得了海棠,海棠也认得了我。也是在那次会议上,我第一次听说“西府海棠”。
在关中话语境中,“西府”是指周秦文化发祥地、青铜器之乡的宝鸡一带。一开始,我想当然地以为,西府海棠是因宝鸡而得名,西府海棠即宝鸡海棠。将西府海棠确定为宝鸡市花,当是不二选择。后来才知道,在汉语言中,“西府”一词,除泛指咸阳以西的宝鸡一带外,还有两处指向。其一,五代时吴越王钱鏐以杭州为都城,称“西府”;以越州为行都,称之“东府”。其二,晋时设立军事机构,也称之“西府”。《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西府”条:晋咸和四年(329年)侨立豫州于历阳,置军府于此,蔚为重镇。因在都府建康之西,故称“西府”,即今安徽和县。
至此,出现三个“西府”。西府海棠之“西府”,究竟是那个“西府”?
花中十二师。
中国栽植海棠,已有2000余年历史。春日海棠,花开繁艳;夏日海棠,枝叶碧绿;秋日海棠,果实累累。海棠与牡丹、梅花、兰花,合称“春花四绝”。但唐代之前,海棠花的名分和地位并不高,一般称之甘棠、赤棠、杜梨、彤棠、棠梨等。草本的海棠,又称之断肠花、思乡草,象征游子思乡,以表达离愁别绪之意。
自唐代开始,广泛使用“海棠”一词。在园林中常将海棠与玉兰、牡丹、桂花配植,构造“玉棠富贵”的意境。在“玉棠富贵”四种花的基础上,再加翠竹、芭蕉、梅花、兰花,配植成“名花八品”。唐代贾耽所著《花谱》,将海棠花定位“花中神仙”。后世,海棠花又得来“花贵妃”、“花尊贵”的称誉。宋代有“名花十友”之说,即兰花:芳友,梅花:清友,蜡梅花:奇友,瑞香花:殊友,莲花:净友,栀子:禅友,菊花:佳友,桂林:仙友,海棠花:名友,茶麻花:韵友。清代李汝珍《镜花缘》“花中十二师”之说,即牡丹、兰花、梅花、菊花、桂花、莲花、芍药、海棠、水仙、蜡梅、杜鹃、玉兰。
海棠四品。
明代介绍栽培植物的专著《群芳谱》,海棠“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群芳谱》将海棠分为四品:即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和贴梗海棠。
——西府海棠,又名小果海棠,是海棠中的“头牌”。西府海棠原产陕西、山西、河北等地。从这一点看,西府海棠之“西府”,自是宝鸡了!朱自清《看花》:“最恋的是西府海棠。海棠的花繁得好,也淡得好,艳极了。”西府海棠,花序如伞,4-7朵成簇向上,将开未开之时,花蕾红艳,胭脂点点,依次绽放,渐变粉红淡绯,令人怦然心动。西府海棠不论孤植、列植、丛植均甚美观,最宜植于水滨或庭院一隅。文人笔下的海棠之美,多是在赞美西府海棠。北京故宫御花园和颐和园的西府海棠久负盛名,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总理的海棠也是西府海棠。
——垂丝海棠,西府海棠的亲姊妹,拥有海棠属“纯正血统”,因花梗细长而下垂得名。垂丝海棠多产于江南,上海垂丝海棠颇负盛名,云南垂丝海棠堪称“尤物”。《滇中》载:“云南垂丝海棠高数丈,花色鲜媚异常,为人间尤物”。宋代杨万里:“垂丝别得一风光,谁道全输蜀海棠。风搅玉皇红世界,日烘青帝紫衣裳。懒无气力仍春醉,睡起精神欲晓妆。举似老夫新句子,看渠桃杏敢承当。”妖艳的垂丝海棠,鲜红花瓣把天界搅红了,紫色花萼如紫袍,红色花朵柔软下垂如饮酒微醉的少妇,玉肌泛红,娇弱乏力。在杨万里看来,垂丝海棠之美不输“蜀海棠”。
0
——木瓜海棠,以及贴梗海棠似乎没那么“正宗”,她们并非蔷薇科海棠属的植物,而是蔷薇科木瓜属植物。木瓜海棠分布区域较广,花梗粗短,果实大,长椭圆形,叫皱皮木瓜或“铁脚梨”,药用时称“木瓜”,我国特有珍稀水果之一。
1
——贴梗海棠,落叶灌木,因花梗短粗或近无梗而得名,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贴梗海棠3-5月开花,花朵三五成簇,花粉红、朱红或白色,先于叶或与叶同时开放,可谓“占春颜色最风流”。贴梗海棠是适于庭院角隅、草坪边缘、树丛周围、池畔溪旁丛植,也密植成花篱,制作树桩盆景。
2
胭脂点点。
海棠之美让人痴迷,然而海棠最美丽、最动人的关键时刻,还是含苞待放之时。尤其是西府海棠,在花蕾披雨露而欲开之时,分外滋润,分外明丽,似乎是洁白的美玉之上又有绯红的胭脂点缀,娇腮生辉,娇笑妩媚,恰似少女含羞之红晕,好似初醒刚起之佳人,令人神魂颠倒。
3
金代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写道:“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海棠似娴静淑女,将梅、梨、柳等名花名木之美集于一身。海棠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尚未开放之际,海棠蓓蕾像是“数点红”。这时最有涵养,也最迷人。因此,诗人忠告“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
4
郑谷赞海棠之美“娇娆全在欲开时”。郑谷《海棠》:“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梁广擅长画海棠,雨后的海棠之美,令他动笔迟疑,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
5
何希尧也说“半开时节最妖娆”。何希尧《海棠》:“着雨胭脂点点消,半开时节最妖娆。谁家更有黄金屋,深锁东风贮阿娇。”刘克庄问“海棠妙处有谁知?”刘克庄《黄田人家别墅缭山种海棠为赋二绝》:“海棠妙处有谁知?今在胭脂乍染时。试问玉环堪比否?玉环犹自觉离披。”
6
南宋词人李清照《如梦令》令人叫绝:“昨夜雨疏凤驟,浓妆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几句贴切地点出了一夜风雨过后海棠的变化。绿、红两种颜色指代海棠叶、海棠花,肥、瘦两种形态,惜花之情、伤春之意传神地描绘了出来。
7
海棠花既妖娆娇媚,又风骨铮铮;既艳绝天下,又多才多艺;既富贵吉祥,又平易近人。海棠花是春天的象征,但娇媚不娇气,是美女幽雅与高贵的化身,是佳人、青春、理想和易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征。
海棠香国。
8
湖南省因盛产湘莲,被称为“芙蓉国”。在巴蜀,有“海棠香国”之说。宋人沈立《海棠记》:“大足治中,旧有香霏阁,号曰海棠香国。”可见,“海棠香国”美誉最早属于昌州。明万历39年《嘉定州志》记载:“州治枕海棠山,接高标之脉。甘棠楼,知州钟振题‘海棠香国’于此。”乐山也得来“海棠香国”之称。1928年郭沫若写《我的童年》,一开头说乐山:“在乡土志上是号称为‘海棠香国’的地方。”颇有几分自豪。郭沫若歌咏乐山“海棠香国荔枝湾,苏子当年寓此间。”
9
人们常将海棠称之“蜀客”、“蜀花”。巴蜀海棠“天下奇绝”。历史上嘉州素以盛产有馨香的海棠而闻名于世。唐代曾在嘉州做过刺史的诗人薛能写道:“四海应无蜀海棠,一时开处一城香。”宋代嘉州香海棠盛极一方。《广舆记》载:“海棠,嘉州出者香。”王十朋《嘉香海棠》词:“丝丝垂蕊,嫣然一笑新妆就,锦幕前后,燕子来时候。谁恨无香,试把花枝嗅。风微透,细熏锦袖,不止嘉州有。”
0
宋代袁燮《蜀海棠》赞美道:“海棠自是花中杰,西蜀此花尤胜绝。濯锦江边艳欲然,浣花溪上每於缬。畴昔闻名未识面,对之顿解忧心结。东皇著意欲开时,不许芳心轻漏洩。风前醉态真嫣媚,雨过啼妆更鲜洁。格高不受尘点污,韵胜须那香酷烈。”
1
陆游海棠癫。
陆游是南宋爱国主义诗人,也是作品最多的著名诗人。他的诗集诗圣杜甫的沉郁顿挫和诗仙李白的飘逸奔放之凤为一炉。陆游对海棠情有独钟,专门咏唱海棠和涉及海棠的诗达40余首。如此爱海棠,人送外号“海棠癫”。这说明陆游不光爱祖国,也爱生活,爱海棠,爱风花雪月。
2
陆游海棠诗收于《剑南诗稿》,集中于他在四川时期。心静气平之时,寄情山水,向往田园。“心远地自偏”,陶渊明独爱菊,而陆游喜爱水仙的冰肌玉骨,红梅的傲霜斗雪,最爱海棠天下奇绝。陆游爱海棠,喜其风骨。海棠娇而不媚,高贵而无意争斗,正好与陆游居功不傲的品行相契合。
3
陆游《花时遍游诸家园》充满了浪漫情调:“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恐风日损红芳。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这一年,陆游游遍诸家园,包括了燕王旧宫所在的张园,碧鸡坊的王园、赵园,施园、范园等,全是海棠名园。诗人太疯狂了,爱海棠花连命也不要了,担心海棠花遭受光和风害,驰骋幻想,连夜上书玉皇大帝,乞求天帝留住春天,以庇佑海棠花。
4
《海棠歌》一诗,彰显了诗人雄迈与峻峭的气质。写作这首诗时,已是84岁高龄。诗人追思以前观赏海棠的往事,并借助往事抒发心事。诗笔劲健,不减壮年,热情洋溢,难能可贵。“我初入蜀鬓未霜,南充樊亭看海棠;当时已谓目未睹,岂知更有碧鸡坊。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扁舟东下八千里,桃李真成仆奴尔。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陆游笔下,碧鸡的海棠美艳绝伦,桃李“粗俗”,降格“仆奴”,扬州芍药也得羞死,杜鹃也得哭泣。
5
最后收尾“风雨春残杜鹃哭,夜夜寒衾梦还蜀。何从乞得不死方,更看千年未为足。”写诗人思念蜀中,蜀地海棠,蜀地多杜鹃鸟,传说为蜀帝杜宇魂魄所化,其声悲切凄凉。诗人谓之为“哭”,写思念之苦悲,爱海棠之深切。每当“风雨春残”之际,“夜夜”在“寒衾”中闻鹃声而思蜀,以致梦回故地,梦到海棠盛景。梦醒之后,还盼望能长期看到,但愿长生不老,再看千年,也不满足。以豪放之笔写沉痛之情,矛盾激荡,伤心刻骨,大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未已”的气概。
东坡海棠狂。
6
苏东坡是四川人,蜀海棠天下奇美。东坡先生对海棠情有独钟,一生写作了不少海棠诗,人称“东坡海棠”。与陆游奇思妙想的浪漫相比,苏轼的海棠诗则写得婉转清丽,情景交融。
7
当年东坡贬谪黄州时,在他居所不远处有一株海棠,当地竟无人识得。这件事,对喜爱海棠的东坡来讲,难以接受。于是,他感慨万千,写作了一首长诗,即《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在东坡先生眼里,名花海棠,受到了冷落,苦闷的海棠,在寂寞与孤独中开放。在竹篱之间,海棠“嫣然一笑”,顿时显得满山桃李花“粗俗”不堪。
8
写道这里,作者没有责怪别人,而是自我反省,自我解嘲,也是赞美海棠的另类方式。继续道:“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将欣赏海棠怡然自得的境界,跃然纸上。未了还有自我怜惜的点题之语:“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里不易到,衔子飞来定鸿鹄。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哪忍触。”似乎是赞美海棠,也似乎是牢骚话,根本是内心世界的道白。 9
可见,东坡爱海棠,与陆游爱海棠,根由如出一辙,与他的人生遭遇联系在一起,借花喻人。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之一的《黄州寒食帖》是苏东坡的一首诗:“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燕支雪就是“胭脂雪”。在苏东坡眼里,海棠花就像雪上搽了胭脂那样美丽,这是一个这样富有诗意的名字。
0
关于苏东坡与海棠,有一则流传甚广的趣闻。苏东坡的好友张先,在80岁时迎娶18岁小妾,并赋诗宣示兴奋之情:“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苏东坡以海棠为题调侃张先:“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一个“压”字将所欲言之意全然灌入其中。
1
清刘廷玑《在园杂志》记有一趣闻:有一年他到淮北巡视,“过宿迁民家”,见“茅舍土阶,花木参差,径颇幽僻”,尤其发现“小园梨花最盛,纷纭如雪,其下海棠一株,红艳绝伦。”此情此景,引发奇想:“二八佳人七九郎,萧萧白发伴红妆。扶鸠笑入鸳帏里,一树梨花压海棠”。
2
后来,“一树梨花压海棠”成为老夫少妻戏说,也即“老牛吃嫩草”的委婉说法。这是文人附会游戏,信也罢,不信也罢。
杜甫难下笔。
3
和海棠癫、海棠狂相比,杜甫似乎让人“不可思议”。南宋陈思著《海棠谱》,可谓海棠文化集大成之作。作者在自序中写道:“世之花卉种类不一,或以色而艳,或以香而妍,是皆钟天地之秀,为人所钦羨也。梅花占于春前,牡丹殿于春后,骚人墨客特注意焉。独海棠一种,风姿艳质固不在二花下。自杜陵入蜀,绝吟于是花,世因以此薄之。其后都官郑谷已为举似(谷诗,浣花溪上空惆怅,子美无情为发扬)本朝列圣品题云章奎画烜耀千古。此花始得显闻于时盛传于世矣,今采取诸家杂录及彚次唐以来诸人诗句,以为一编目,曰海棠谱。虽繤集未能详尽,聊预众谱之列云,开庆改元长至日叙。”《海棠谱》讲“自杜陵入蜀,绝吟于是花,世因以此薄之。”说是因杜甫没有写作过海棠的诗作,后人也跟着不感兴趣,导致海棠花被冷落。
4
唐时,四川海棠已名闻天下,杜甫又久居蜀地,吟遍当地名花,却无歌咏海棠诗篇,后人屡疑之。晚唐郑谷《蜀中赏海棠》诗云:“浓淡芳春满蜀乡,半随风雨断莺肠。浣花溪上空惆怅,子美(杜甫)无情为发扬。”宋代释永颐《游张园观海棠戏作》亦云:“春色都将付海棠,群仙会处锦屏张。约斋妙出春风手,子美无情为发扬。”王安石《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三首》:“结子非贪鼎鼐尝,偶先红杏占年芳。从教腊雪埋藏得,却怕春风漏泄香。不御铅华知国色,只裁云缕想仙装。少陵为尔牵诗兴,可是无心赋海棠。”
5
至于杜甫为何没有海棠诗,众说纷纭。吴中复认为,海棠姿色妖冶,杜甫难下笔描绘,“子美诗才犹搁笔,至今寂寞锦城中。”《古今诗话》记载:“杜子美母名海棠,子美讳之,故《杜集》中绝无海棠诗。”在古代,子女不能直呼父母名字,因避母讳,杜甫不吟海棠诗。象是避父名闲,诗中无“闲”字。清代学者李渔则认为:“然恐子美即善吟,亦不能物物咏到,一诗偶遗,即使后人议及父母,甚矣,才子之难为也!”
6
北宋沈立《海棠记》是最早的海棠专著,在《海棠记》中记载:“尝闻真宗皇帝御制后苑杂花十题,以海棠为首章,赐近臣唱和,则知海棠足与牡丹抗衡而独步于西州矣。”按此说,海棠出名,真宗皇帝功不可没。如果朝这个方向思考,也许我们可以理解杜甫了。
海棠春睡。
7
据《杨太真外传》记载:唐明皇偏宠杨贵妃而冷落六宫粉黛。一日,游览沉香亭,奇花异葩,姹紫嫣红,令人心旷神怡,便召太真妃。贵妃见皇上有召,急匆匆赶来,醉颜残妆,鬓乱钗横,发垂如瀑,如雨后海棠,出水芙蓉,楚楚动人。明皇笑日:“海棠春睡,尚未醒乎?”这是“海棠春睡”典故的原型。
8
典故流传后,后世不断用典。朱淑真《海棠》:“胭脂为脸玉为肌,未赴春风二月期。曾比温泉妃子睡,不吟西蜀杜陵诗。桃羞艳冶愁回首,柳妒妖娆只皱眉。燕子欲归寒食近,黄昏庭院雨丝丝。”这“妃子睡”,当然来自“海棠春睡”的典故。这让人想起“一骑红尘妃子笑”,一个“妃子笑”,一个“妃子睡”,妙趣横生。陈与义《海棠》:“红妆翠袖一番新,人向园林作好春。却笑华清夸睡足,只今罗袜久无尘。”这雨后美人出落得让人心疼。
9
苏东坡在《海棠》诗中也用到海棠春睡的典故。苏东坡《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从而深化了“海棠春睡”的内容。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根据这个典故,丰富了想象,画了一幅《海棠美人图》。在《六如居士全集》卷三中,有《题海棠美人》诗云:“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自今意思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0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字子清),家里就有一幅唐伯虎画的美人图,清蒋景祁《瑶华集》卷五有《临江仙》一词,题曰《为曹子清题唐寅美人图》,不知此图是否与“海棠春睡”有关。曹雪芹《红楼梦》中有关“海棠春睡”的典故出现了多次,第十七回写怡红院题匾额,一客曰“祟光泛彩”;第十八回宝玉《怡红快绿》一诗曰“红妆夜未眠”;第六十三回湘云诗签曰“只恐夜深花睡去”,第六十二回湘云醉眠芍药荫,整段描写使人联想到曹雪芹与唐伯虎《海棠春睡图》有某些渊源。《红楼梦》中林黛玉《咏白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这首诗,多少与刘子翚《海棠花》相联系。刘子翚《海棠花》:“幽姿淑态弄春晴,梅借风流柳借轻。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
1
据说,当年咸丰皇帝被慈禧(兰儿,兰贵人)美丽所迷,初见之时,便情不自禁:“海棠妙处有谁知?今抱兰儿是佳时。试问玉环堪比否?玉环犹自觉离枝”。无论是兰贵人还是杨贵妃,似乎都不得与海棠比美。可见,海棠之美至高无上,动摇不得。
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