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早先,人类是森林的一部分。那时,人类生存与发展依赖森林资源。那个时代,可以称之为森林化时代。人们在森林里生产生活,从森林中获得灵感,获取石器、木器工具,采集狩猎,获得食物药物、能源以及构筑材料。
受森林资源再生约束,采集狩猎是不确定、不固定、不稳定的经济活动。一开始,人们在地势平坦、资源丰富的森林里采集狩猎。随着人口增加,一个区域内可供采集狩猎的森林资源越来越少,采集狩猎的成本越来越高,采集狩猎活动变得越来越困难。迫不得已,人们需要不停转换采集狩猎的场地。这样,采集狩猎时代,人们不得不在森林里艰辛奔波、来回迁徙。在采集狩猎的过程中,人们不断深化对动植物生活习性的了解,不断摸索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的方法。由此,具有超级灵性的人类,学会了早期的植物栽培、动物饲养。随后,种植业、畜牧业登上人类历史舞台的中心。
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耀眼的产业革命。农业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更具经济效率。人们种植的农作物和养殖的畜禽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与森林生态相比,人们种养的作物和饲养的牲畜种类较少,种群结构单一。但是,经过长期选择和驯化,这些动植物往往具有更高光合作用效率和饲料报酬率。人们通过播种、施肥、灌溉、除草、饲喂以及防虫治病,农业生态系统保持了强劲的物质和能量代谢能力。据此,人类从采集狩猎的森林化时代跨入种植养殖的农业化时代。人们有了固定居所,婚姻家庭,私有产权,有了村落部落,头人首领,以至部落联盟,并最终形成了早期的国家。农业化就像是为人类文明发展安置了“加速器”,推动人类文明加速发展。一部辉煌灿烂的中国历史,就是一部辉煌灿烂的传统农业文明史。
农业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森林供给动植物产品的功能逐渐为农业的供给所替代。人类越来越多地从农业中得到生活所需要的食物,从森林资源中采集狩猎的食物越来越少。一部分森林被开辟成农田或者草场,转换成种植业、畜牧业用地。在采集狩猎的森林化时代,森林是人类经济活动中心,人类是森林的一部分,人们漫步森林,拥有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到种植养殖的农业化时代,种养业逐步成为人们经济活动中心,人们安顿下来,拥有大家庭,享受大社会。久而久之,森林退出了经济活动的中心,农业化引发了森林的“边缘化”。
其实,人类文明进步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森林“去中心化”过程。大约在二百多年前,人类迈出了工业化步伐。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耀眼的产业革命。与第一次产业革命相比,第二次产业革命来得更强劲、更猛烈,制造业、建筑业突飞猛进,人类社会面貌为之一新。工业革命对森林资源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工业化初期,树木遭大量砍伐,大量挤占林地,主要用于形成工业化积累、提升制造业产能,建造工矿企业、交通设施、居民住宅等。工业化后期,工业产能已具规模,钢筋、水泥、塑料、玻璃、纤维,以及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电能、风能、太阳能大量进入消费领域,森林供给的能源由工业制造业供给替代了,森林供给的家居建材由工业制造业供给替代了。这是森林资源被农业化替代之后的第二次被替代,是工业化所引发的森林“边缘化”,也是第二次森林“去中心化”。
最近50余年,全球掀起了知识化浪潮,爆发了信息技术革命。电子信息技术引发了人类第三次产业革命,信息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领域、各个社会领域。与前两次产业革命相比,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影响更加广泛而深刻,彻底改变了人类生存和发展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信息技术革命对森林的直接影响是,信息化掀起无纸化浪潮,手机、电邮、短信、微信、电子书、网上阅读、网上办公,极大地减少了造纸业对森林的需要。信息技术革命极大地推进了生物革命、材料革命、能源革命,极大地提升了农业化、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深化了农业化、工业化对森林资源的替代。也就是说,知识化、信息化对森林的替代更彻底、更深入。知识化、信息化对森林的替代是第三次替代,也是第三次森林被“边缘化”,第三次森林“去中心化”。
单位地面上植物光合作用累积的有机物质中所含的能量与照射在同一地面上日光能量的比率称为光能利用率。绿色植物的光能利用率平均为0.14%,在运用现代化耕作技术的农田生态系统的光能利用率大约1.3%左右。地球生态系统是依靠光能利用率生产的有机物质,维持动物界和人类生存发展。从光能利用角度看,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森林和草原是低效率的。所以,才有开垦草原、毁林造田。毫无疑问,与现代制造业、服务业相比,森林生产效率显得更低。这是森林供给食物、药物、能源、建材等,不断被农业化、工业化、知识化替代的深层原因。经过三次替代,森林在经济活动中的已经很小。必须指出,森林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生态支持系统。过去,人类是森林的一部分;现在以至将来,森林和人类,互为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过去,森林具有无比重要的资源价值,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依靠;现在以至将来,森林具有无比重要生态价值、环境价值,人类难以制造出森林环境与森林生态的替代品。
生命系统,以及生命支持系统,构成了生态系统。森林是一个有动植物生命,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支持系统的生态系统。森林、草原、海洋、河流、湿地、荒漠等生态系统,以及人工创建的农田、村庄、城镇等,皆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是“地球之肺”。森林面积减少,导致地球生物多样性减少,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空气质量下降,全球气候变暖,热岛效应显著等一系列生态环境灾难。过去,人们更多从资源角度关注森林,关注森林能够带来多少直接经济利益,重点培育和经营森林的直接目的是获取森林产品。今天,人们更多从生态环境角度关注森林,关注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全,关注森林生态健康对地球生态系统健康的贡献,因此有“完整森林”、“健康森林”的概念,人们培育和经营森林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森林生态价值、环境价值。今天,强调森林生态系统重要性,看着森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治荒漠化、保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价值、环境价值,而不是森林供给食物、药物,以及能源、建材等资源价值、经济价值。也就是说,人们培育和经营森林的目的,已经由获取森林产品转变为获取生态价值、环境价值,这是人类发展和利用森林的一个重大变化。进一步来说,过去培育和经营森林是以索取森林产品价值为主要目的,因此成就的森林是产业型森林、资源型森林。现在以至将来,人们培育和经营的森林的主要目的是索取森林生态价值、环境价值,由此形成的森林是生态型森林、环境型森林。过去,森林一再被经济“边缘化”,产业“去中心化”;如今,森林是生态供给的中心,环境供给的中心。这是当今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使然。
恢复与重建森林,是解决地球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第四次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原始森林,也就是天赋森林,是大自然长期演化的“杰作”。天赋森林一旦消失,要想恢复原来面貌,特别是恢复原有生态系统,无异于“痴心妄想”。如今,原始森林所剩无几,现存接近原始森林生态功能的森林,人们称之为“完整森林”。在森林资源清查中,使用了“健康森林”。在森林总面积中,“健康森林”不到一半。曾经的森林,有的早已毁灭,荡然无存。现存森林,绝大部分已经遭受破坏或严重破坏。恢复与重建森林,首先是恢复破坏不甚严重的森林,依靠自然修复能力,逐步使其成为功能完整的健康森林。已经严重破坏的森林,自然修复难度很大,必须辅之以人工造林,补植补造。对于已经灭失的森林,要想恢复与重建,只有一条路径,就是人工造林。与原始森林、完整森林、健康森林相比,人工林的生态系统不够那么完整,生物多样性不够丰富,但能够满足森林生态、环境价值的基本需要。在天赋森林基本消失的地区,人工林生态系统将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体。
恢复与重建森林,依靠政府力量。无论是国有林地,还是私人林地,没有政府深度参与,恢复与重建森林只是一个梦。恢复与重建森林,至少需要50年时间。2000年前后,中国开启恢复与重建森林的历史进程。目前,森林恢复与重建正处在的关键时期,应该“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始终将推动生态森林、环境森林作为“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