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羚学者
“磨香斋”的由来
来源:党双忍作者:党双忍日期:2019/10/28 浏览:
在我文章结尾,出现X年X月于“磨香斋”字样。有朋友疑惑,发信息求解。有人从“斋”字猜出,这是我的斋号。也有人进一步猜测,为什么叫“磨香”呢?因我著述《中国树文化》一书,其中有梅文化内容,有人便问我:是不是从“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名句中提取了“磨”、“香”二字,组合成“磨香斋”的书斋名号?我不得不说,朋友就是朋友,也算是猜透了我的心思! 我必须向朋友坦白,用“磨香”二字,起初的动因并非那句名言,而是来自一件平常的事情。大概是2012年春天,在礼泉县袁家村参观,有感于“驴拉磨”的场景。当时,并没有先看见驴,而是闻到了一股香味。顺着香味飘来的方向,看到一头驴子在拉磨。驴子个头不大,蒙着眼睛,逆时针方向,不停转啊转……在碾盘上,放着一种金黄色的香料,经过磨盘碾压,散发出浓郁的香味…… 看一下周围,似乎并没有人打理,驴子自觉自愿转个不停,一步不停歇……伴随着蹬蹬蹬的驴蹄声,香料的味道,由里到外散发了出来,引来不少瞩目,不少驻足。驴,有股犟劲,用好这犟,久久来香…… 由此,驴磨香料的场景铭记在脑际。一天,突然间,觉得自己像那驴子,不大注意周围的人,只知道转啊转……沿着学习力的方向,树文化的方向,大秦岭的方向,转个不停……不知道周围的人是否闻到了香味……为了香味,我心甘情愿去做一头够格的“磨香驴”,总是用尽洪荒之力…… 后来,就用“磨香”二字作了斋号,这即是“磨香斋”之名。当然,我是书房的第一主人,也是名副其实的“磨香主人”了。我的夫人,当仁不让,自告奋勇,做起了“磨香夫人”来。儿子大了,不搭理我的事,但怕是也只能做个“磨香仔”…… 2017年元月于磨香斋 (责任编辑:admin)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