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羚学者
父亲山,母亲河——中外大辞典尚未登录过的一对新词。这一对时代新词,颇具中国特色。父亲山,母亲河,中国生态环境与中国伦理文化最精巧连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相悦最精致、最生动、最深情的表达。 大秦岭,隐藏着中国生态密码,是中国生态的光辉灯塔;大秦岭,隐藏着中国人文密码,是中国人文的光辉灯塔;大秦岭,中华脊梁,中华龙脉,值得万世景仰的中华父亲山。 母亲,一个无比崇高、无比圣洁的称谓。《说文》曰:“母,从女,象褱子形。一曰象乳子也。”也即是说,“母”有两种字义:其一是怀孕女子、挺着大肚子的象形;其二是女子跪坐用双乳喂养子女的象形,字形中两点即是女子的双乳。母亲是子女生命的来处,母亲孕育生养了子女。对于子女来说,母亲当然无比崇高、无比圣洁。 父亲是子女生命的另一半来处,是与母亲一样崇高、一样神圣的称谓。“父”是“斧”的本字,本是“持斧”象形。人类最早的时代是石器时代,最初的斧是石斧。如今看来,石斧简单粗糙,然而它却具有划时代意义。石斧曾是二三百万年间人类最关键的劳动工具。持斧劳作并不轻松,持斧的男子理应赢得尊重。父亲一词,就是这种尊重的深情浓缩。人未必都有子女,但每个人一定有父母。父母,人伦关系中最核心的词汇。每一个人,对父母都饱含着难以用文字表达的深情与敬意。 人世间,父母是最“亲”的人。“亲”,繁体写作“親”。由“亲”与“见”两个部分组成。造字之初,“亲”象形是“辛”。“辛”是在皮肤上刻字的刻刀象形,带有皮肤被撕裂的感觉。子女,就是从母体中撕裂而出。“辛”与“见”组合,自然是刻骨铭心而又常常相见的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这里,“亲”就是父母。父母是“亲”的内核。后来,在“辛”字下加一“木”字,演变为“親”字,可演绎为彼此相邻、空间靠近、常常相望的树木,以此表示关系近、感情好的人。这也就由父母的“亲”扩展到了其他的“亲”。 把父母与子女两代人组合到一起,形成了一个字,即是“孝”字。《说文》曰:“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也就是说,“孝”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头发稀疏的老者象形,以“老”字代表父母,一部分是代表子女的“子”字。子女在身旁扶侍、奉养父母即是“孝”。在五帝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孝的观念。及至春秋,经孔子整理,随成“孝道”。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后世进一步发展,便有了“百善孝为先”。 父母有父母,父母的父母也有父母,及至父母的父母的父母的父母……上溯250万年,直至人类先祖。子女有子女,子女的子女也有子女,及至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在人类之外,尚有万物生灵。不知道人类之外的生灵是否有子孙、父母、先祖的意识,反正人类有,这是这一种宝贵的意识。远在战国时代,大思想家荀子曾说:“先祖者,类之本也。”今天,我们自认是“炎黄子孙”。其实,这等于是说,“炎黄”二帝代表了我们的祖先,也代表了我们的根本。在“先祖者,类之本也”一句的前面,荀子还说:“天地者,生之本也。”生,生灵万物之生,也是生生不息之生。在这里,人类是生灵万物的一部分,先祖是生生不息的一环节。《周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老子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继言:“天人合一”。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思想先锋就将人与自然放在“合一”的境界,这无疑是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思想瑰宝。 中国古代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瑰宝中,常以天地指代宇宙,指代大自然。《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大自然孕育生养了万物,既是万物之父母,当然也是人类之父母。山脉、江河是大自然的骨脉,也是大自然的代表。人们常以河山、江山来指代国家、疆域之内的大自然。江河蜿蜒逶迤,温柔流淌,具有女性气质,母亲品格,于是人们生养自己的江河称之“母亲河”。山岳身躯伟岸,高耸挺拔,具有男性气质,父亲品格,于是人们将生养自己的山岳称之为“父亲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母亲河、父亲山,这是人与自然新型关系的深情表达,并没有什么人去刻意规定,而是自然而然,约定俗成,习以为常。 与人人都有自己的母亲一样,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母亲河。作者出生和成长于(北)洛河河畔,(北)洛河是渭河的一个支流,自认为(北)洛河就是母亲河。后来,在渭河的另一条支流——漆水河河畔的杨凌读大学,自认为漆水河也是母亲河。再后来,先后在渭河河畔的西安、宝鸡工作,终究觉得渭河是母亲河。与我一样,生养于渭河流域的人,一定认为渭河是母亲河。同样,生养于汉江流域的人,一定认为汉江是母亲河。生养于松花江流域的人,一定视松花江为母亲河;生养于辽河流域的人,一定视辽河为母亲河;生养于海河流域的人,一定视海河为母亲河;生养于淮河流域的人,一定视淮河为母亲河;生养于钱塘江(浙江、富春江)流域的人,一定视钱塘江为母亲河;生养于珠江(粤江)流域的人,一定视珠江为母亲河…… 同样的道理,相信全体中国人都认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源头一段称约古宗列曲。黄河曾先后以海河、淮河为入海口,流域涵盖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区,现于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黄河流域土层深厚,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在8000年前即发育了农田作业系统。黄河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的第一大母亲河,是因为(1)中华民族上古神话故事,比如盘古氏、有巢氏、燧人氏、华胥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轩辕氏……其故事发生地在黄河流域;(2)中华古代文化遗址,特别是新时期文化遗址,比如大地湾文化、半坡文化、仰韶文化等等,密集分布于黄河流域;(3)黄帝以来,上下五千年,有四千多年帝都位于黄河流域,其中长安、洛阳两大古都,加起来的都城史超过了三千年;(4)中国特色语言符号——汉字,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宋体,几乎悉数出自黄河流域;(5)中国思想源头——易经、诗经,以及儒家经典、道家经典、佛家经典,全部或绝大部分出自黄河流域;(6)自周代以来,中国人自称华夏人,或华人,而华夏的核心即是以华山为中心的两大区块——关中平原和河洛地区;(7)中华民族成型的精神标识,如黄帝陵、兵马俑、长城等,皆在黄河流域;(8)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是中华民族早期的“伊甸园”和“天府之国”,也是竭力满足中华民族“胃”需要的先驱母亲河。可以说,为中华民族发展,黄河流域使出了“洪荒之力”,这也成为黄河流域诸多生态环境问题的“总根源”。 值得指出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以及诸子百家,多数在黄河流域。在秦统一中国之前,有关华夏族先祖的上古传说故事多已成型,建设大一统国家的理论基础也已准备妥当。也就是说,自春秋战国时代起,华夏族就已形成了国家大一统的向心力、凝聚力。争取国家统一,维护国家统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剩下来的事情,就是由谁去执行争取国家统一、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使命。于是,以渭河为摇篮的秦国走上了历史巅峰,并成就了万世伟业。之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以及“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进一步强化了国家统一力量。后世的争锋,不再是要不要统一的国家,而是谁来执掌中央政权。两千多年来,分裂华夏族国家的力量,主要来自外部势力。 长江是中国最大河流,流域涵盖青海、西藏、云南、贵州、四川、甘肃、陕西、河南、重庆、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上海等19个省(区、市),于上海注入东海,全长6397公里。在历史上,长江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因而也是中华民族公认的母亲河。长江流域文明发育久远,特别是在中华民族遭遇危难之际,其作用更加重要。297年西晋“八王之乱”,招致“五胡乱华”,一时间“神州陆沉”,汉民族几近亡种灭族。受外族挤压,只得在长江流域建政。1127年“靖康之变”,徽宗、钦宗被俘,北宋灭亡。徽宗赵构继位后迁都临安,定金陵为行都,史称南宋。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1月20日国民政府由南京移迁重庆。1964年中苏、中美交恶,开启“三线建设”,其中“大三线”主要集中在长江中游。 大江大河是大自然向人类文明馈赠的珍贵礼物,世界级江河更是稀世珍宝。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拥有世界级大河,也就拥有了世界级资源。地球上国家很多,而世界级大河不多。不少国家,连一条享誉世界的大河也没有。多数国家,河流细小而流域复杂,几乎找不到关于母亲河的共识。世界大河多穿越多国疆域,沿岸各国共享世界大河。比如,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澜沧江是世界第七大河,全长4688公里,其中中国段2161公里(含界河),流出中国国境后称湄公河。湄公河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注入南海,沿岸国家以湄公河为母亲河。 一般认为,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也是埃及的母亲河。事实上,尼罗河源于布隆迪高原,流域涉及卢旺达、扎伊尔、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苏丹、埃塞俄比亚和埃及等国,跨越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撒哈拉沙漠,最终注入地中海,全长6600多公里。非洲的刚果河是世界第八大长河,河长4700公里。发源于扎伊尔沙巴高原,流域涉及赞比亚、扎伊尔、中非、刚果、喀麦隆、安哥拉等国家,注入大西洋。 亚马孙河是世界长度第二、水量第一的大河,有“河流之王”的美誉。亚马逊河被定义为“巴西的母亲河”,其实亚马逊河也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她源于秘鲁,流域涵盖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玻利维亚和巴西等国家,在流经世界最大平原——亚马逊大平原后,注入了大西洋。 莱茵河是欧洲最具浪漫色彩的河流,也是一条著名国际河流。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北麓的瑞士境内,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德国,于荷兰鹿特丹注入北海。莱茵河全长仅1232公里,其中865公里在德国境内。德国国土面积的40%在莱茵河流域。因此,莱茵河有“德国的摇篮”,“德国的母亲河”之称。 与莱茵河源头相距不远,另一条著名国际河流是多瑙河。多瑙河是欧洲第二长河,也是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发源于德国西南部黑林山,流经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塞尔维亚和黑山、克罗地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与乌克兰等10个国家,全长2860公里。多瑙河在罗马尼亚注入黑海(内海),也算是一条内陆河。多瑙河流域山清水秀,一派田园风光,多瑙河如一条蓝色飘带蜿蜒其中,人们赞美其为“蓝色的多瑙河”。多瑙河不单是“奥地利的母亲河”,她对沿岸国家均具重要意义。 与多瑙河长度接近的是南亚第一大河——恒河。恒河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一侧,横越北印度平原(即恒河平原),流经北方邦,与其最大支流亚穆纳河(Yamuna)汇流后,再流经比哈尔邦、西孟加拉邦,进入孟加拉国与雅鲁藏布江合流,注入孟加拉湾。恒河全长2600多公里,其中印度境内2100多公里,孟加拉国境内500多公里。恒河是印度与孟加拉共享的圣河、母亲河。 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全球第一,拥欧洲第一长河——伏尔加河。伏尔加河是全球最大的内陆河,属于典型的平原河流。伏尔加河源于东欧平原西部的瓦尔代丘陵中的湖沼间,流经森林带、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全长3690公里。河源海拔228米,注入里海的河口海拔低于海平面28米,因落差小,水流缓慢,沙洲、浅滩、废河道广为分布。伏尔加河水滋润着沿岸数百万公顷肥沃的土地,俄罗斯人将其称为“母亲河”。勒拿河是世界第九大长河,也俄罗斯境内最长河流,源于贝加尔山西坡,沿中西伯利亚高原东缘曲折北流,注入北冰洋拉普捷夫海,全长4400千米。俄罗斯还与别国分享了大江大河。额毕-额尔齐斯河是世界第六大长河,河长5410公里,注入北冰洋,由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三国分享。黑龙江是世界第十大长河,由中国、俄罗斯分享。黑龙江南源额尔古纳河源于大兴安岭西侧,北源石勒喀河源于蒙古肯特山,两源汇合称黑龙江,注入鞑靼海峡,河流全长4350千米。叶尼塞河是俄罗斯水量最大河流,也是一条世界级大河,由蒙古与俄罗斯分享。 加拿大的版图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其境内最大河流为圣劳伦斯河。这条河流大部分河段由加拿大与美国分享,起源于安大略湖,经加拿大境内后注入大西洋的圣劳伦斯湾,全长3260公里。圣劳伦斯水系同“五大湖”一起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水系。 美国不仅与加拿大分享了圣劳伦斯河,还拥有世界第四长河——密西西比河。密西西比河源于落基山脉密苏里河支流红石溪,注入墨西哥湾,全长6021公里。在印第安语中,“密西西比”意为“众水之父”,也称作“老人河”、“母亲河”。美国国土面积全球第四,拥有世界第四大河,可谓“名至实归”。 相比较而言,享世界大河,中国“举世无双”。世界十大长河,其中五大河的源头在中国。中国不仅与俄罗斯分享了两条世界大河——额毕-额尔齐斯河和黑龙江,还与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分享了另一条世界大河——澜沧江(湄公河)。更加特色的是,中国完整拥有了两条世界大河——黄河、长江。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黄河是世界第五大河。中华民族以两条世界大河——黄河、长江为母亲河,真是“上天所赐”,“天佑中华”。这为中华民族辗转腾挪带来巨大空间,继而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带来福音。 中国的两大母亲河,也是世界闻名的两大“姊妹河”。黄河、长江皆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由此,青藏高原也得来“中华水塔”的美名。长江源区位于唐古拉山脉最高峰各拉丹冬峰,海拔6621米。黄河源于巴颜喀拉山雅拉达泽雪山区,期间有数十座海拔5000米左右雪峰。两大母亲河将“世界屋脊”与东海、渤海相连接。长江、黄河从青藏高原出发,一路向东,流经中国三大地理阶梯,分别注入东海、渤海。中国有四大气候带,其中长江流经了两大气候带:高原山地气候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带;黄河流经了三大气候带:高原山地气候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带。黄河流经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及至华北平原,将湿地湖泊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长江流域也很丰富多彩,第一级阶梯包括青海南部高原、川西高原和横断山高山峡谷区,一般海拔高程3500-5000米;第二级阶梯为秦巴山地、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鄂黔山地,一般高程500-2000米;第三级阶梯由淮阳山地、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组成,一般高程500米以下。处于第一、二级阶梯过渡带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处于第二、三级阶梯过渡带的长江三峡、汉江、沅江、清江等均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地带,也是生态多样性极为丰富地区。中国文化具有非同寻常的包容性,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两大母亲河在生态系统上的多样性。 山岳、河流是地球陆地的两种存在形式。父亲山是与母亲河相匹配的山。与母亲、父亲是长相厮守、形影不离的夫妻一样,母亲河与父亲山也是老死相望、不离不弃的山水。母亲河来自父亲山,溯母亲河而上,一定是父亲山。父亲山护佑母亲河,沿父亲山而下,一定是母亲河。说起来道理很简单,然而实际情况却很复杂。在世界各国,有母亲河说法的不在少数,而有父亲山之说的少之又少。为何会出现“有母无父”的情况?大抵是因为,在地理空间和文化传承上,“母亲河”的身份容易确认,而“父亲山”的身份不易确认,甚至是不愿确认。 为什么父亲山的身份不易确认,或者不愿确认?理由大致有三:其一,一条河流流经多个国家,也即多个国家拥有同一母亲河。发源母亲河的山脉,往往是源头所在的国家所有。在文化上,不大可能接受将别国的山脉作为本国本族的父亲山。比如,奥地利的母亲河是多瑙河,而多瑙河的源头在德国黑森林,宁愿没有父亲山,也绝不接受黑森林是奥地利父亲山的说法。欧洲的多条河流均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如果欧洲是一个国家,将阿尔卑斯山视作父亲山应该没有文化障碍。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是世界最长山脉,其长度是喜马拉雅山的三倍多。因其纵贯南美大陆西部,素有“南美脊梁”之称。从智利最南端的合恩角,穿越阿根廷、玻利维亚、秘鲁、厄瓜多尔,一直到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绵延9000余公里。南美河流多发源安第斯山脉,如果不考虑文化因素,安第斯山就是南美国家共有的父亲山。其二,历来存在确定江河源头的难题。像国际著名的大江大河,入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以及长江、黄河,从古到今都存在争议。比如,在中国古代,以为岷江即是长江的源头。加之,大江大河的河源区一般是无人区,即就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正式确定江河“源头”,特别是江河的“正源”,因其缺少人文意向,人们也很难接受将其视作父亲山。第三,有的母亲河的河源区并无山,或是山峰不明显。最典型的当属俄罗斯的母亲河——伏尔加河。其河源区是丘陵,是湿地湖泊,并无山峰存在,当然不可能视其为父亲山。综合以上三点,母亲河的生态取向与文化取向具有一致性,而父亲山的生态取向和文化取向出现了错位现象,有母亲河的国家未必就有父亲山。 中国不仅是一个大江大河多的国家,而且也是一个多高山的国家。青藏高原,实际是一个高山、极高山大聚会的场所。在青藏高原腹地,有一列山脉即是中华神山——昆仑山。在简化合并汉字以前,“昆仑”本写作“崑崙”。《说文》曰:“崑,崑崙,山名。从山,昆聲。”在解释“崙”字时,又曰:“崙,崑崙也。从山侖聲。”也就是说,“崑崙”二字是一座山的专用字。“崑”字的本义即是诸多山脉,指群山组成的山系。“崙”字的本义是诸多山脉中“辈分最高”的山。即就是单从文字字义解释,“崑崙”即已经获得了群山之山、万山之祖的意味。加上“西王母”的故事经后世道家演化,不断为“崑崙”蒙上层层神秘面纱。“崑崙”一词,最早见于《三海经》。在《三海经》成书的先秦时期,今天所言“昆仑山”尚不在华夏版图。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曾经的“崑崙”一直具有神秘色彩,人称“中华第一神山”。 以今天的视角看,在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是中华民族两大母亲河的源头所在,也是两大流域的分水岭所在。巴颜喀拉山是昆仑山脉的一部分(一个支脉),如果据此说,中华民族的两大母亲河皆发源于昆仑山,一点也没有错。一般认为,巴颜喀拉山西接可可西里山,东连邛崃山、岷山。其实,重要的是,无论是“明接”还是“暗接”,巴颜喀拉山都连接着大秦岭。一个基本的根据是,大秦岭是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如果岷山也是长江与黄河分水岭(分出长江流域的白龙江、岷江与黄河流域的白水、黑水),岷山也会与西倾山一道,成为大秦岭的一个组成部分。西倾山是巴颜喀拉山在青藏高原上的“尾巴”,同时也是大秦岭的“头”。长江流域的白龙江(嘉陵江支流)发源于西倾山,黄河流域的夏河、洮河发源于西倾山。以西倾山开头,大秦岭接续巴颜喀拉山成为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从这个意义上讲,大秦岭是走出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巴颜喀拉山是走进青藏高原的大秦岭。假若从东向西,一直沿着大秦岭的分水岭脊走,走过西倾山-岷山分水岭,即可进入巴颜喀拉山分水岭,再往西即走上昆仑山岭脊,再沿着昆仑山岭脊一直走,即可走上帕米尔山结(高原),这里是欧亚大陆山脉的“大本营”。以此而论,大秦岭是昆仑山的延续,大秦岭与昆仑山一脉相承,大秦岭就是来到中华版图腹地的“崑崙”——中国脊梁、中华龙脉。这一点,也是大秦岭成为中华父亲山的第一大理由。 大秦岭所以成为中华父亲山,还有三大理由:(1)大秦岭是中国的生态命门。大秦岭崛起于中央腹地,它高大挺拔而宽广博雅的身躯不仅分出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而且分出中国的南方和北方(巴颜喀拉山不具有这一重要特征)。两大母亲河、南方与北方缠绕着大秦岭,似乎是向人们述说“一阴一阳谓之道”,这是中国易学表述矛盾法则恒古不变的命题,也是辩证统一的“中国道理”。也就是说,大秦岭构筑出一幅演绎“中国道理”的山水画卷。这是何等壮美雄奇的自然美景,同时又是富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精神!(2)大秦岭是“大中华”的地理标识。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大秦岭分属于不同国家。秦始皇统一中国的重要一步,就是首先将巴蜀收归版图,然后将大秦岭周边国家一一纳入版图,最终形成大一统的大秦帝国。中国分裂分治时期,皆是分裂分治大秦岭。中国的大一统时期,皆是大秦岭的大一统。得秦岭者得天下。长江、黄河是大中华统一的重要地理标识,大秦岭也是大中华统一的重要地理标识。(3)chin(秦)是china(中华、中国)的文字符号。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其威名远播,西方世界各国以秦(chin)称呼中国(china)。司马迁则以“秦”命名了一座伟大的山脉——秦岭。在韦氏拼音中秦岭即chin ling。直接翻译过来,秦岭即是“中国岭”、“中华岭”。大秦岭是在中国中央腹地绽开的一幅史诗般的山水画卷,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地理标识,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符号。以上四条,在全球名山中,可谓独领风骚,无与伦比。 最近30年来,国际上兴起了一门新学科——生态伦理学或环境伦理学,也叫大地伦理学。在过去的汉语言体系中,生态与伦理似乎是两回事。“伦”字的本义是人伦,即人与人之间的条理、次序、辈分。《说文》曰:“倫,輩也。从人,侖聲。一曰道也。”简单说,伦理即是“人与人相处的道德准则”。生态与伦理搭配,要形成生态伦理,必然是要求将伦理——“人与人相处的道德准则”扩展到自然——“人与自然相处的道德准则”。从世界范围来看,道德关怀由人与人延伸到人与自然,继而建立起“人与自然相处的道德准则”,这无疑是人类一次伟大的“道德飞跃”。仔细想一想,所谓生态伦理,只不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一种新表述。孔子曰:“启蛰不杀,则顺人道;方长不折,则恕仁也。”“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其实,《易经》中 的“厚德载物”,“生生谓之易”,孔子的“仁爱”,老子的“玄德”,墨子的“兼爱”,韩愈的“博爱谓之仁”,即是中国传统文化由“推己及人”到“推己及物”的特色博爱思想。宋代程颢云:“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庄子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当代中国人前进一步,将“河”作为生命之母——母亲河,将“山”作为生命之父——父亲山。这是中国特色博爱思想的具体化,也是一次顺应时代需要的飞跃转型,她体现了中华特色博爱思想的大情怀、大智慧。石顺义《父亲山母亲河》:“抬头一座山,俯首一条河。山叫父亲山,河是母亲河。山上森林是父亲的手,夏遮风雨秋来送野果。河中流水是母亲的歌,温柔动听年年唱给我。父亲山啊母亲河,山高耸来河清澈,养育了儿女一辈辈啊,滋润着人间好生活,高山青青是父亲的爱,年年岁岁屹立我心窝。河水碧碧是母亲的情,涓涓不息,终年难割舍。父亲山啊母亲河,山高耸来河清澈,山清水秀是儿女的福啊,水秀山青是人间的乐……”父亲山、母亲河,这是当代中国生态伦理最精彩、最高级的表达形式。“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依恋山河,眷恋父母的另一类情感表达。 中国特色博爱思想,必将演绎出21世纪全新的发展观——兼爱发展观。所谓“兼爱发展观”就是人与自然互惠的发展观,父母与子女互惠的发展观,也是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意涵。这种发展观也是一种“孝的发展观”。与“兼爱发展观”对应的是“专爱发展观”,也就是人类专注自身利益而不顾及自然,“子女”专注自身利益而不顾及“父母”,这是短期利益挂帅,急功近利,不计后果的发展,也是一种“啃老发展观”。相信人类终将放弃“专爱发展观”,继而选择“兼爱发展观”,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中国文化中,兼爱发展观并不是一种新思想,而是一种新表述。两种发展观——兼爱发展观与专爱发展观在中国历史上进行了长期较量,兼爱发展观并不占上风。也许,中国的兼爱发展观是一种早产的思想认知。终究而言,两种发展观较量。取胜的关键在于人与自然的力量消长。过去,近距离面对大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比较模糊,不够清晰。如今,人类可以用卫星的高度和卫星的视角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终于认识到日益临近的“天塌地陷”的危机。这是在21世纪,人类终将选择兼爱发展观的根本原因。 父亲山、母亲河,也就意味着人类屈尊“自降一辈”,山、河是人类的长辈。同时,也意味着人类与“万物”是平辈。人类与“万物”共享栖息地,人类与“万物”拥有共同的父母亲。也就意味着,人类与“万物”是手足、是兄弟。曾几何时,人类盛气凌人,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是多么豪迈的情怀。工业化以来的30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迅速减少,人类文明类型也在迅速减少。在全球化的旗帜下,“世界大同”堂而皇之,“大鱼吃小鱼”,“弱肉强食”的规则横行,人类的多样性在消失,世界越来越单调!这是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大趋势。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地球生态系统全面崩溃,必将成为不可逆转的灭顶之灾——一切文明成果将化为乌有!人类自称为“智人”。相信人类会就此打住,改弦更张,开启一个向自然化、生态化迈进的新时代。人类已经意识到:人类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人类,人类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学习进步,人类的生态智慧在不断升级转型。由畏惧自然,远离自然,到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再到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由视自然如“敌人”,人与自然搏斗,征服自然,到视自然如“兄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再到视自然如“父母”,人与自然和谐相悦;由在专爱发展观指导下追求“金色GDP”,不讲伦理的经济增长,将生态系统“人工化”,到在兼爱发展观指导下追求“绿色GDP”,讲求生态伦理的经济发展,将人工系统“生态化”,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悄然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倘若这般,人类大幸,万物大幸,大自然大幸! 近年来,不断有人讲,中国大秦岭、欧洲阿尔卑斯山、北美落基山是“地球三姐妹”。落基山脉是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在北美的主干,也被称为“北美脊骨”。科迪勒拉山系的另一位主角,是有“南美脊骨”之称的安第斯山脉。如果说落基山、安第斯山是美洲的“两兄弟”倒也恰如其分。大秦岭与落基山相距遥远,两者不大沾亲带故。大秦岭与阿尔卑斯山,倒像是在欧亚大陆上的“两兄弟”。欧亚大陆有一个神圣的地方叫“帕米尔”,她处在中国、塔吉克斯坦、阿富汗三国交界地带。在塔吉克语中,“帕米尔”是“世界屋脊”的意思。有时候人们称“帕米尔高原”,其实“帕米尔”不是“高原”而是“山结”。中国古代曾将“帕米尔”称作“不周山”,也作“葱岭”。欧亚大陆的高山,多由帕米尔山结发散而出。“帕米尔”向东出发,即是昆仑山-大秦岭;“帕米尔”向西出发,即是横亘于阿富汗、伊朗、土耳其的高原山地(以及高加索山脉),再往西即达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是“欧洲脊梁”,呈弧形高耸于意大利北部、法国东部、德国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斯洛文尼亚。东西长1200公里,宽130—260公里,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海拔4000米以上山峰128座,主峰白朗峰——冰川笼罩的圆丘,也是欧洲第一峰——海拔4810米。阿尔卑斯山是中欧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与南欧亚热带夏干气候的分界线,也是“欧洲水塔”,冰盖厚度达1千米,现代冰川1200多条,各类冰川地貌都很发育,冰蚀地貌尤为典型。多瑙河、莱茵河、波河、罗讷河等欧洲著名河流,均发源于阿尔卑斯山。阿尔卑斯山还是欧洲“森林岛”,山地垂直气候特征导致植被明显垂直分布,南坡800米以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800-1800米是针叶阔叶混交森林带,森林带以上是高山草甸带。再往上,多是裸露的岩石,冰川地貌和终年积雪的山峰。阿尔卑斯山被称为“大自然的宫殿”和“真正的地貌陈列馆”。因景色十分迷人,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也是冰雪运动的圣地,探险者的乐园。 大秦岭与阿尔卑斯山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比如,大秦岭是“中国脊梁”。从西倾山起步,大秦岭东西绵延1600公里,南北跨越200-300公里(巴山、岷山是大秦岭的一部分),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2米,最高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大秦岭是中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以及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大秦岭也是“中华水塔”,发源有长江支流汉江、嘉陵江、岷江,黄河支流渭河、洛河、洮河,以及淮河等著名河流。丹江口水库是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大秦岭也是中国中央腹地的“绿宝石”,特别是太白山、地肺山、神农架是著名的“物种基因库”,动植物种类超过6000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和珍稀植物超过120种,朱鹮、大熊猫、羚牛、金丝猴,并称“秦岭四宝”,享誉世界。大秦岭也是“大自然的宫殿”和“地质陈列馆”,国家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利风景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上百个。大秦岭也是著名旅游胜地,华山、嵩山、武当山、神农架、太白山、九寨沟,蜚声中外。 大秦岭与阿尔卑斯山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比如,公元前221年,大秦帝国纵横天下,将大秦岭全部纳入帝国版图,从此以后大秦岭成为中华帝国统一的象征。在公元前15年,罗马帝国军团也曾征服阿尔卑斯山,并将半个欧洲纳入版图。然而,到400年,罗马人对阿尔卑斯山的控制即彻底瓦解。在此后的大部分时间里,各个山谷离群索居,各自为政,互不往来。如今,大秦岭是中国中央腹地山脉,连接着青海、甘肃、四川、陕西、重庆、湖北、河南七个省市,连通着西北、西南、华北、华中四大板块。而阿尔卑斯山分属于意大利、法国、德国、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斯洛文尼亚七个国家。再比如,大秦岭拥有发达的古代交通道路系统,而阿尔卑斯山缺少这样的系统。在商周之际,大秦岭中就出现了贯通南北的道路系统。在周秦汉唐的千余年间,大秦岭驿道是都城长安连接南方诸省,保持兴盛繁荣、长治久安的战略大通道。从东向西,分别有蓝关道(蓝武道)、子午道(荔枝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祁山道等。如今,大秦岭中的穿山隧道、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也远胜于阿尔卑斯山。还比如,以阿尔卑斯山为源头的河流,全部是注入海洋的河流,有的注入大西洋,有的注入地中海,有的注入黑海。以大秦岭为源头的江河,要么注入黄河,要么注入长江。也许,这一点至关重要。大秦岭——父亲山,黄河、长江——母亲河。一座父亲山、两大母亲河,勾勒出“一山两河”地带。这“一山两河”,恰恰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也是华夏文明的根脉所在。这里有数不清的人类遗址,文化瑰宝,精神源泉。我们自称是华人、汉人、唐人,其根脉全部源自“一山两河”地带。 在欧亚大陆腹地有一条洲际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大通道,即后世所称“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长安通往古罗马之路,是大汉王朝通往罗马帝国之路,也是大秦岭通往阿尔卑斯山之路。当下,正在践行“一带一路”战略倡议,这是21世纪跨越欧亚大陆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也为21世纪大秦岭与阿尔卑斯山的生态对话提供了新机遇。去过阿尔卑斯山的中国人,无不被其优美迷人的风光所吸引,无不称赞其是“美丽的阿尔卑斯山”。在把大秦岭与阿尔卑斯山作比较时,有不少人“不肖一顾”,甚至“嗤之以鼻”。的确,我们的大秦岭-父亲山为养育中华儿女使出了“洪荒之力”,生态生产力已经冲上了“天花板”。如今的大秦岭-父亲山文明气韵浓郁,文化底蕴深厚,而生态容颜浅薄。大秦岭尚缺乏与阿尔卑斯山、落基山等量齐观的国际感召力。进入21世纪以来,大秦岭-父亲山走上生态修复之路,也如同万里长征,刚刚迈出第一步。 曾经的大秦岭,也是值得中国人骄傲的“美丽的大秦岭”。不必说秦汉之际的大秦岭之美,即就是到大唐盛世,大秦岭也堪称是“美丽的大秦岭”。长江三峡是母亲河与父亲山“深情一吻”的地方(另一处是黄河三门峡),诗仙李白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何等曼妙的生态意境。王维、白居易等唐代诗人留下了大量描写秦岭美景的诗作,如今我们已经很难“对上号”。现在,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也是大秦岭-父亲山生态修复的关键时候。父亲是长辈。孝敬大秦岭-父亲山,这是全体中华儿女应尽的生态伦理义务。那么,如何算是孝敬好父亲山?借用孔子答弟子的话:色难!也即父母的和颜悦色是孝的最高境界。孝敬大秦岭-父亲山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让其焕发出过往的生机与活力。 大秦岭-父亲山,这不是简单的文化溯源,也不是简单的生态伦理,更不是为了喊口号、图好听。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们当以“回天之力”去报答父亲山付出的“洪荒之力”。回馈父亲山,全民大行动。中央政府率先示范,地方政府责无旁贷。大秦岭是中国的生态命门,也是中国的地理标识。“一山两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也是中华文明的根脉。鉴于大秦岭-父亲山在中国生态与中国文化中的双重重要性,国家应当实行特别保护政策。要制定保护专门法律法规,使大秦岭-父亲山保护工作法律化、制度化。发挥中央集权的国家优势,协调各种地方力量,实施大秦岭国家公园战略。整合零星分散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利风景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以及各种自然与人文资源,创建8-10个具有国际感召力和影响力的国家公园,从体制机制上彻底解决动物栖息地碎片化、岛屿化难题。要坚决制止一切侵害大秦岭生态健康的行为,让大秦岭-父亲山生态系统休养生息,修复植被水体,再现美丽容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