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羚学者
时下,正在编制“多规合一”后“最新版”的国土空间规划。按照功能定位,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三大类:城镇空间、农业空间、自然生态空间(简称“生态空间”)。三大空间是套装的国土空间,也是统一国土空间的最简捷“三分法”。同时,也是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在国土空间规划上的最新实践。 在人类文明之先,曾经洪荒的地球,原本是一个整体的空间,也是一个混沌的空间,这就是原本的自然生态系统,也即自然生态空间,抑或是自然的荒野。人类原本是大自然的精灵,以自然生态空间,比如森林空间,或是森林草原空间为家园。正因为如此,人们常说“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人类文明诞生的那一刻,如同自然生态系统发生了“核裂变”,开启了单一物种改变地球生态系统演化和地球表面空间结构的历史进程。起初,聪明的人类,就生活在自然生态系统之中,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资源,与大自然合二为一。随后,人类向大自然学习,学会了驯化动物,学会了栽培作物,也学会了用火,由此在森林草原空间上开辟出新的空间,用于种植作物,饲养家畜,这就是开辟了以生产农产品为主的农业空间。那时,人类文明主要表现为农业文明,农业空间也就成为人类文明的主要空间载体。后来,在农业空间的基础上,人们进行贸易,进行加工,形成了市场,形成了集镇。于是,在农业空间基础上出现了加工中心、贸易中心,也就是诞生了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城镇空间。如今,人类已经完成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的大转型,城镇空间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主要空间载体。至此,在地球的表面,不再只是单调的“自然生态空间”,而是丰富的“三大空间”。 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农业空间、城镇空间持续膨胀的过程,也是持续挤压并吸收利用自然生态空间的过程,由此导致自然生态空间过度萎缩。历史上,曾因农业空间过度膨胀,过垦过牧、毁坏天然植被,引发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如今,人类面临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双重”膨胀,问题则更为严峻,直接威胁自然生态空间安全。清醒认识生态空间的重要性,探索研究三大空间规律,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对的课题。 三大国土空间的关系,就好比是一棵大树的树冠、树干和树根。自然生态空间是树根,农业空间是树干,城镇空间是树冠。一棵大树,在树冠与树根之间,存在一定比例关系,也即是“根冠比”。树高千丈,其功在根。根系的盛衰,关乎着树干的强劲与树冠的繁茂与否。在地球表面的不同区位,自然生态系统生产力不同,也就是生态空间的质量不同,颜值不同,服务能力不同,于是,也就表现出不同的“根冠比”。繁盛的生态空间,必然支撑起强盛的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当生态空间崩溃的时候,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也必然随之崩溃。曾经的楼兰古国,已经掩埋于黄沙之下,成了“城郭巍然,人物断绝”的不毛之地,只有一片残垣断壁,仿佛在默默地控诉破坏大自然的“罪行”。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没有优质的生态空间支撑的文明,就像没有可靠根脉支撑的大树,必然是“惊鸿一瞥”、“昙花一现”。 在一国家之内,国土面积是一定的,三大国土空间都会受到约束。无论如何,城镇(树冠)、农业(树干)与生态(树根)之间的关系,必须整体上保持协调关系。生态空间是农业空间、城镇空间的发展的根脉,但另一面,城镇化进程是不可避免的社会发展趋势,既要防范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对生态空间的挤压和不良影响,又要严格生态空间的管控,实现生态空间高质量、高颜值,倒逼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改善品质,提升效率。 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强,则文明强。每一个昌盛文明的背后,一定是广阔深邃的生态空间,坚实有力的生态根脉。生态文明的本质属性就是产业与生态互利共生的模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谓是一语道破乾坤秘。绿水青山,就是高质量、高颜值的自然生态空间。青山是自然生态空间的骨骼,绿水是自然生态空间的血脉。新时代的中国,划定生态空间,就是为“绿水青山”提供国土空间支撑,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求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就是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基础。这无疑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的生态自觉与生态自信,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一大创举。 2019年9月16日,再次修订于磨香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