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羚学者
为贯彻落实“双碳”战略,提升生态空间碳汇能力,省林业局组织编制了《陕西省“百万亩绿色碳库”试点示范基地建设规划(2021-2030年)》。这是生态空间碳汇碳储功能,先行先试建设“绿色碳库”的重要创新实践。 一、基于生态空间的绿色碳库 碳在地球上主要有四种存在形式,存于岩石圈的中的“黑碳”、大气中的“灰碳”、海洋水体中“蓝碳”和陆地生态系统中“绿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自然生态空间不断挤占,生态系统“绿碳”贮存能力持续下降;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不断扩大,“灰碳”浓度越来越高,加剧了地球“温室效应”。地球生物圈面临的“碳危机”。 加快生态空间产能提升是实现“碳中和”最经济、最便捷的方式和关键举措。陕西2.2亿亩生态空间,就是2.2亿亩绿碳空间。现在,2.2亿亩生态空间是“浅绿色空间”“低效能空间”,“绿色碳库”不充实,储碳增容潜力很大。有资料显示,未来10年陕西2.2亿亩生态空间碳增储潜力约2.2亿吨。由“浅绿色”向“深绿色”迈进,一体推进“绿色碳库”建设,发挥碳增储作用,已经成为新时代新使命。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按照国家“双碳目标”战略要求,与绿碳空间治理、绿色碳库建设相适应,建立健全理论体系和政策框架,引领生态空间生态产能革命,充实丰盈绿碳空间,为实现碳中和提供基于自然生态空间的解决方案。 二、基于绿色碳库的生态空间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我们编制“百万亩绿色碳库”建设规划,把生态保护修复与建设“绿色碳库”一体谋划、一体推进,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意味着陕西生态空间治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通过“百万亩绿色碳库”试点示范基地建设,推进碳汇交易向碳储交易转型,探索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机制、供需精准对接机制、可持续经营开发机制、监测评估机制,逐步建立促进生态空间产能提升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有效提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案。 三、基于碳增储的绿色碳库规划 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我们基于碳增储的绿色碳库建设,明确建设“百万亩绿色碳库”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坚持原则、总体布局和关键措施,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实现预期目标。 在思路上,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以“绿色碳库”提质扩容为目标,以示范基地建设为突破口,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试点示范、有序推广,持续提升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建立健全碳汇计量监测体系,着力推动绿色碳库高质量发展,为加快美丽陕西建设和实现“双碳”目标做贡献。 在原则上,坚持科学实用、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示范引领、稳步推进,创新机制、激发活力,依据国土空间规划,考虑土地利用结构、土地适宜性、生态空间类型及绿色碳库发展潜力,以水定绿、量水而行,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保护与修复并举,持续推进森林、草原、湿地保护和提质增汇,不断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固碳能力。 在布局上,按照林长制责任分区,依据不同生态空间碳库类型、分布特点、储碳方式,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重点打造森林、草原、湿地、沙地荒漠、自然保护地五种类型“绿色碳库”,推动基于碳增储的生态空间高效能治理。 在目标上,2025年,初步建成覆盖全省、类型多样的“绿色碳库”示范基地70个、面积70万亩,森林蓄积量增加185万立方米,吸收二氧化碳338万吨。2030年,在巩固提升已建“绿色碳库”示范基地基础上,新建“绿色碳库”示范基地42个,总面积达到112万亩,森林蓄积量增加320万立方米,吸收二氧化碳585万吨,带动全省生态空间汇碳储碳能力显著增长。 四、基于先行先试的百万亩绿色碳库建设 实施“百万亩绿色碳库”试点示范项目具有积极示范和引领作用,要编制好规划,更要实施好规划。我们将与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部门一起,共同推进规划落地。积极探索、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建设组织模式、资金筹措机制及资金补偿途径,激发全社会力量参与绿色碳库建设,形成投资自然、让利自然大格局。 注:本文是在参加“百万亩绿色碳库”论证时讲话的文字修改稿。8月28日整理于磨香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