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羚学者
中国的国土空间,按照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属性类别,划分为三大类一小类。三大国土空间,即是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一小类国土空间,即是线性空间。三大一小的国土空间结构,就像是一幅壮丽的图画,标示着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大格局。 城镇空间,也是“第一空间”。城镇空间并不是原生空间,而是原始自然生态空间经过人类长期改造和精雕细琢的国土空间。城镇空间是以提供工业产品和城镇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城镇建设空间和工矿建设空间。城镇建设空间包括城市和建制镇的建成区,工矿建设空间是城镇建成空间之外的工矿区。经历农业化、工业化之后,现代社会也称之为城市化社会。在城市化国家或地区,城镇空间已是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主体空间。总体而言,自然力对城镇空间的调控力度呈衰减之势。城镇空间是高学历人口、富裕人口聚集中心,政治权力中心,文化教育中心,知识生产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中心,制造和服务业中心,直接的呈现形态为镇、城镇、城市、大城市、城市带、城市圈、大都市区等。在城镇空间内部划定城镇空间增长边界,即城镇开发边界,以控制城镇无序扩张。在三大空间中,城镇空间规模最小,约占国土空间5%,而聚集的人口和创造的GDP分别占70%、80%以上。 农业空间,也是“第二空间”。农业空间也不是原生空间,而是人类清除原始植被、驱赶野生动物后,对原始自然生态空间进行了粗糙改造后形成的空间。农业空间是以提供农产品和乡村服务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也是人类选择动植物的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的国土空间,包括农业生产空间和乡村生活空间。农业生产空间,在地类上,包括耕地、园地和其他农用地;乡村生活空间,包括农村居民点、乡村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空间。在种植业生产过程中,耕地、园地兼有一定生态功能,但其主体功能是提供农产品。在农业空间中,划出耕地保护红线,红线之内,即是实行最严格保护的永久基本农田,以确保基础食物的生产能力。在城市化完成之前,农业社会时,农业空间曾是人类居住和活动的主体空间。进入现代社会后,城镇空间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服务,农业空间上的人口向城镇空间转移。相对于城镇空间,农业空间是低收入人口集中的空间,以种植业为主,居民点分散,表现为村庄形态。 生态空间,即“第三空间”。生态空间是原生的自然空间,或是经修复、重建的自然空间。生态空间以自然再生产过程为主的国土空间,也即以提供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在三大空间中,生态空间规模最大,约占70%。生态空间主要由自然力控制着。按照提供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的质量,把生态空间粗略分为绿色生态空间和其他生态空间。绿色生态空间,主要是天然的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海洋,也包括恢复重建人工森林、库湖水面等;其他生态空间,主要指沙地、裸地、盐碱地等。林地、草地、水面,兼有一定农林水产的生产功能,但其主体功能是提供生态产品、生态服务。而按照受保护程度,把生态空间划分为永久生态空间和一般生态空间。永久生态空间是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的生态空间,也是实行最严格保护的生态空间;一般生态空间是生态保护红线之外的生态空间。农业空间有杂草毒草,而生态空间“无闲草”,所有的生物都是生物体系的一部分,并通过生存竞争获得“生态位”。在某种意义上,生态空间就是“自然保留地”,而其中的永久生态空间是自然帝的“自留地”。生态空间不适合于农产品生产,更不适合工业经济和商业服务业经济社会活动。已经居住在生态空间的居民,大多是低学历低收入贫困人口。因自然物理条件的原因,在生态空间上,难以享有与农业空间相当的现代化生活,更无法与城镇空间的现代化水平相提并论。 线性空间,也称之为其它空间。线性空间是在三大国土空间中往来穿梭的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所占空间,约占国土空间的1%。从国土规划讲,在三大空间中都包含着“线性空间”。线性空间会受到自然力的影响,但主要受控于人类力量。 相对于第一、第二空间而言,第三空间最大特征就是人少,甚至无人,属于少人空间,或者是无人空间,也就是“无人区”。第三空间是自然保留地,也是野生动植物最后的栖所,属于自然缔造的“野性天堂”。第三空间是第一、第二空间的底层载体,离开第三空间,第一、第二空间将失去支撑,并逐步走向崩溃。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关键要看三大空间力量对比、三大空间势力范围进退消长。 在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第三空间已过度退让,并已经退缩至一个极小值,物种丢失严重,生物体系走到崩溃边缘,直接威胁到全球生态安全。如果人类不想成为地球生物圈的终结者,就得改弦更张、断然停止“向自然进军”的脚步,及时保护修复受到损伤的自然生态空间。现代化国家,走过了向自然生态空间索取资源的阶段,进入了向自然生态空间回馈补偿的阶段,并最终实现与自然共利互偿。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划定第一、第二空间的同时,划定第三空间——自然生态空间,这是中国新时代的重要标志。 绿水青山就在生态空间,生态空间就是金山银山。推进生态空间保护修复,实现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就是厚植永续发展生态根脉。在全球视野下,大秦岭是特色鲜明的生态空间。大秦岭是中国中央大山,高山峡谷套装藕连,逶迤磅礴巍峨壮美,生境独特生物多样,缔造了无数自然奇迹生态瑰宝,保存着大自然与生俱来的天生丽质。秦岭与黄河、长江一起构造的“一山两河”,更是全球地理与生态奇观。特别是对水资源高度紧张的西北华北来说,大秦岭就是无法替代的天然的集水区、优质的水源地。秦岭的绿水青山、秦岭的金山银山就在秦岭的生态空间。秦岭是中华祖脉、中国绿芯、中央水塔,秦岭的生态空间是中华民族世代共有共享的生态空间。于是乎,“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必须在第一空间、第二空间整合优化、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上铆足了劲,撸起袖子加油干,一锤接着一锤敲,在铸造现成的“金山银山”上取得实绩。同时,要谋定而后动,整合优化“第三空间”,保护修复“第三空间”,推动“第三空间”提质增效,在生态空间高颜值、蓄养可持续发展的“金山银山”上取得显绩。秦岭是陕西的封面,秦岭生态空间是陕西最重要的生态空间。秦岭之芯在陕西,秦岭主峰在关中,秦岭最美关中弯,陕西保护好秦岭生态空间就是为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生态力量。于是乎,在陕西当干部,就要“切实做守护秦岭生态的卫士”。“让秦岭的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关于秦岭生态保护,陕西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省人大颁布实施《条例》,省政府制定《规划》,省林业局开展《十大行动》,关键的关键,取决于高质量的行动力。 在国土空间中,生态空间是“第三空间”,这并不是按照重要性排列的。三大国土空间,如同一棵大树,城镇空间是树冠,农业空间是树干,生态空间是树根,而贯通穿梭三大空间的线性空间则是大树的维管系统,好比是在树的根、干、冠之间,输送水、电、食物、能源、信息等。三大一小四个空间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完整的有机体,我们很难说哪一个空间更重要。然而,人们总是容易看到暴露于眼前的树冠和树干,而不大能够注意到深埋在土层里“根的面目”“根的使命”。相信越来越聪明的人,必将会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树高千丈,其功在根。中国生态空间,自然是中国城镇空间、中国农业空间的根脉。也许,生态空间可以自我修复、独善其身。然而,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总是在得到生态空间提供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才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像是一棵大树失去了根。秦岭就是在中国中央地带发挥着“根的功能”与“根的使命”的第三空间。保护秦岭生态的行动,就是中华民族的护根行动。大树永续,首功护根。生态优先,顺乎自然。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空间就是绿水青山,就是农业空间、城镇空间的根脉。对于生态空间,要常怀敬畏之心、崇敬之情,方能行之高远、永续发展。秦岭是中国芯,地理中国芯、生态中国芯、人文中国芯、美丽中国芯、丝路中国芯。秦岭是关中平原的生态根脉,也是四川盆地、江汉平原、淮河平原的生态根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干渠,把大秦岭与首都北京、京津冀都市圈、华北大平原紧紧连接当一个水圈、一个生态圈、一个生命共同体。在中国生态空间中,秦岭生态空间自然是“顶级生态空间”,堪称是中国“第一生态空间”。如此,搞好秦岭生态空间治理,实现秦岭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自然是中国生态空间治理的“一号使命”。保护修复秦岭生态空间,实施“国家绿芯工程”,自然是中国生态保护修复的“头号工程”。 春夏之交,精力旺盛,负重前行,奋力奔跑,在生态空间治理的五大阵地、六条战线上,切实做守护秦岭生态的卫士,高质量履行“保护根脉”的“第一使命”。 作者注:2020年5月1日写于磨香斋,2日、3日、4日清晨,数度揣摩,几度修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