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羚学者
《杕杜》出自《诗经·国风·唐风》。杜梨树枝叶密实,常以单株出现,因而成为孤独者的代名词。“杕”(dì)是独立特出的意思,形容孤立生长的样子;“杜”即杜梨、棠梨。“杕杜”可理解为“孤独的杜梨树”。不少人认为,这是中国最早的一首“流浪者之歌”。它表达了一个流浪汉的孤独,也是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和人生喟叹。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叶菁菁。独行睘睘。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第一章以“有杕之杜,其叶滑湑”起。湑湑(xǔ):树叶茂密。“孤单的杜梨树,叶子甚是浓密。”“独行踽踽。岂无他人?”踽踽(jǔ):一个人独行的样子。“孤单的人,一个人行走,难道就没有人相依?”这“独行踽踽”是全章灵魂,绘就了一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惨惨戚戚的苦闷叹息。此句是前后内容分水岭,之前是流浪者所见,之后是流浪者所思。“不如我同父”中的“同父”,即同祖父的族昆弟。“嗟行之人,胡不比焉?”比:亲近。意思是“可叹独立行走的人,为何不亲近他(她)?”“人无兄弟,胡不佽焉?”佽(cì):资助,帮助。意思是“独行的人没有兄弟,何不帮他解忧戚?” 第二章以“有杕之杜,其叶菁菁”起。菁菁:浓郁翠绿。“独行睘睘。岂无他人?”睘睘(qióng ):同茕茕,也是孤独无依的样子。“不如我同姓”之“同姓”是一母所生的兄弟。后句循环重复,加重语气,深化情感。 孤单的杜梨树与孤单的流浪者相对照,相映成趣,相对生愁。杜梨孤单,尚有繁茂枝叶为伴,自己“光杆”一个,相比之下,大有树比人幸运之感。看到孤树,伫足留连,忽觉同病相怜,惊叹人不如树。这种独特感受,与流浪者身份相切合。 从诗歌中我们难以判别流浪者性别,不过闻一多先生在《风诗类钞》中提出“杕杜喻女之未嫁者。”这是因为,《说文解字》:“牡曰棠,牝曰杜。”杜是母梨树,由此推断流浪者是一位未婚女子。若果真如此,则更凸显了孤独女无依无靠的伤悲之情。由此“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的呐喊,更加震耳欲聋。 如果我们不去纠结杜梨树下流浪者的性别,而将其视为一个“独女”或“独子”,而且是失去父母的“独子”或“独女”,似乎更恰当、更妥帖,也别开生面。为何成为“独子”或“独女”?当然不是因为生育政策,或因为战乱,或因为疾病,或者其他,总之沦落为一个如同“杕杜”一般的孤单的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