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羚学者
2020年已永久定格为六个坚持。回顾过去一年,淬炼出8个关键词: 一、祖脉秦岭 有人称我为“秦岭书生”,我也自诩为“秦岭打工仔”。关于秦岭,我已写下约百万字,集中呈现在价值中国网我的系列文章中,以及《秦岭简史》《中国秦岭》《我们爱秦岭》等著作中。以“大秦岭:中华芯脉”为题,做学术报告上百场。当2020年开启之时,就想着要为秦岭做点事,盘算着为秦岭生态保护写东西、鼓与呼,为秦岭生态空间之治做实事、见实效。 在秦岭保护上,陕西做了大量工作。大体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片区保护阶段。1965年,为保护秦岭主峰太白山,建立了全省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此,开启了以“片区保护”为特征的秦岭保护。第二阶段——全面修复阶段。1998年长江大洪水之后,陕西率先禁止森林商业性采伐,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开启了“全面修复”为特征的“秦岭保护。第三阶段——整体保护阶段。2007年,在全球率先为一座山脉立法,制定实施《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对秦岭实行“整体保护”,开创了山脉保护的“秦岭保护模式”。第四阶段——高质量保护阶段。2018年7月15日起,全面整治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问题,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行动方案》,省人大修订《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保护举措全面升级,进入“高质量保护模式”。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并发表重要讲话。推动秦岭保护迈向新阶段,也就是顶格保护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秦岭生态保护的重要讲话,可谓意重心长、沁人肺腑、字字千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秦岭违建是一个大教训。从今往后,在陕西当干部,首先要了解这个教训,切勿重蹈覆辙,履行好职责,当好秦岭生态卫士。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对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也是“在陕西的干部”,当好秦岭生态卫士责无旁贷。同时,我又是“秦岭书生”“秦岭打工仔”,身负陕西省林业局局长、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省管理局局长重任,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上,不仅有当好生态卫士之责,而且负有推进生态卫士专业化正规化体系化,建设“政治强、业务精、形象好”的生态绿军之重责。为扎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开启了秦岭生态空间治理新征程。在完成秦岭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工作的同时,设立秦岭国家公园进入实质阶段……我的心灵告诉我,我得举重,我为秦岭而举重,这是中华民族复兴时代的举重任务、举重比赛、举重奔跑…… 二、生态绿军 实现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国土空间治理的重大决策部署。生态绿军是在生态空间治理中建功立业的新时代林业人,是实现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先锋队、专业队、主力军。“政治强、业务精、形象好”是生态绿军建设的总要求。2020年,省林业局党组制定实施的“一号文件”就是《建设生态绿军实施方案》,召开的第一个会议就是“建设生态绿军动员大会”。 2020年,我们始终把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来陕重要讲话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中央精神、国家意志转化为生态绿军的具体行动,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转化为生态绿军战士的终身修炼,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凝聚到林业工作高质量、生态空间高颜值目标上。 2020年,我们坚持系统思维、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量身打造出生态空间治理方案,形成一套完整的思想观念、目标愿景、行动路径、机制方法。我们创建陕西生态卫士学院、生态卫士教育培训基地,搭建“处(站)长上讲台”平台,推动“秦岭讲坛”常态化、长效化运行。加快自我升级改造,把握生态空间规律,形成“生态空间+”知识体系。开展“最美生态卫士”评选,举办生态卫士职业技能竞赛。召开生态绿军先锋队座谈会,总结经验阔步前行,为生态空间治理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 2020年,全体生态绿军战士“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砥砺勇立潮头的志向气魄、保持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弘扬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在爱“集体”去“劣行”争“优秀”出“尖兵”上下真功夫、真下功夫,增强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根除“慵懒散慢虚粗”积弊陋习,坚决摒弃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扯皮推诿恶习,加强内在素质修炼,积累潜能潜绩。经过一年持续推进,生态绿军在“五大阵地、六条战线”全面拉开了追赶超越的架势,初步展示出生态绿军新形象。 三、生态空间 2020年初的一个时期,因疫情影响,大幅减少了外业工作,集中时间研究思考生态空间理论和生态空间治理有关问题。生态空间是一个学术概念,也是一个政策概念。生态空间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而是与自然生态、人工生态、生态系统、生态占有、生态占用等一组概念息息相关的概念。这一组概念,包括生态屏障、生态根脉、生态自觉、生态自信、生态强国与美丽中国等,这诸多概念,也可以称之共生的概念。深刻理解生态空间理论创新成果,科学推进生态空间治理实践,就要厘清这些概念的本质内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建设美丽中国,必须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依据,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逻辑,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价值标尺,以更敏锐的生态自觉,更坚定的生态自信,更牢固的生态空间观,将生态空间建设放在长远发展的规划之中。我们要坚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的生态文明之路必然会越走越笃定,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中国的未来,不仅有高质量的发展,更有美好的生态空间。一幅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美丽中国新画卷,正在全面铺开;一场关乎亿万人民福祉的绿色变革,已经踏上征程;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亮堂。 四、 陕西方案 陕西占据中国地理、生态、文化的C位。“一山两河,秦美于心”。陕西是全国唯一一个全境处在黄河与长江干流之间的省份。中国中央山脉、中国中央水塔的心脏地带在陕西,黄河流域的心脏地带、黄土高原的心脏地带在陕西。陕西南部,秦岭是中央水塔;陕西北部,白于山是陕北水塔。白于山发育了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主要河流,包括榆林的母亲河无定河及其右岸支流、延安的母亲河延河、陕境最长河流洛河,以及泾河北源十字河。陕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和中国革命圣地,陕西生态空间弥足珍贵,默默养育中华文明五千年,必将继续滋养中华文明长盛不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 在新一轮机构改革后,构建出特色鲜明的生态空间治理体制。新组建的林业部门在原林业部门林地、湿地、荒地沙地治理的基础上,(1)吸收了“草地”,从而结束了乔灌草“分离”的局面,同时(2)吸收了“景观地”,将林地、草地、湿地、荒地沙地和景观地链锁为完整的自然生态空间,(3)集中统一管理各类自然保护地——永久生态空间,(4)锁定了“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奋斗目标,(5)新林业部门从“大农口”转至“环资口”,实现了“农转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在生态空间。新组建的陕西林业部门“奉绿水青山之命,举生态空间之治,圆山清水秀之梦”,主动而为,砥砺奋进,适应新变局,把握新趋势,谋求新作为,创建新格局,大胆探索生态空间治理“陕西实践路径”,提供生态空间治理“陕西方案”,即布局林地、草地、湿地、荒地沙地、景观地“五大阵地”,统筹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重建、生态服务、生态富民、生态安全六条战线,强化智能、人文、资金、法治、组织五项保障,简称“565方案”。 五、以绿治黄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千秋大计。黄河在陕西境内全长719公里,流域国土面积、人口、经济总量分别占陕西的60%、76%和87%,这一区域的生态空间治理对陕西乃至全国十分重要。陕西黄河流域是黄河流域之芯,陕西黄土高原是黄土高原之芯。在黄河生态空间治理上,陕西站在潮头、走在前列。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坚持以增绿为治黄之本,持续实施生态空间治理工程,全省860万亩流动沙地得到固定或半固定,毛乌素沙地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黄土高原腹芯地带自然保护地群基本形成,森林覆盖率达到36.8%,年均入黄泥沙量由8.3亿吨减少到2.68亿吨。根据陕西省气象局卫星资料分析表明,以陕北为核心的黄土高原成为全国连片增绿幅度最大的地区。创造出令世界瞩目的“榆林治沙模式”“延安增绿模式”。 2020年,制定实施《陕西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总体来说,陕西黄河流域的“绿”是“浅绿”而非“深绿”,距离黄河流域生态空间高质量、高颜值还存在很大差距。根据气候、植被、土壤、水文、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综合考虑,陕西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的总体布局是“三屏三区一廊一带”,即毛乌素沙地生态防护屏障、黄龙山桥山生态保护屏障、秦岭北坡生态安全屏障,黄土丘陵沟壑生态修复区、白于山生态治理区、关中北山生态重建区,渭河谷地园林景观绿廊和黄河沿线生态重建带。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为指导,以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为总目标,以生态系统提质增效工程为抓手,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持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湿地保护恢复等生态空间治理工程,稳步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加快实施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工程,不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力争到2030年新增森林面积830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4个百分点。 六、整合优化 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后,全部自然保护地的管理职权统一划归到新组建的林业部门。新林业部门承担了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工作。全省自然保护地270余家,推进自然保护空间整合优化,需要省市县三级政府走上前台,厘清各自行政区域内自然保护地空间关系,解决自然保护地体系存在的交叉重叠等突出问题,拿出科学合理的整合优化方案。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有两大最显著特征,一是生态文明,二是信息文明,生态空间治理,就是要将二者叠加在生态空间上。也就是说,打造升级版自然生态保护空间体系,是新时代林业部门肩负的历史责任。 2020年,我们组织编制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解决交叉重叠等突出矛盾。全省270处自然保护地,212处参与本次整合优化,整合优化为202处约183万公顷,占国土面积8.9%,增加1个多百分点。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体制试点工作,完成分局机构设置和管护站调整任务。组织编制《秦岭国家公园设立方案》,秦岭国家公园设立进入实质阶段。编制《秦岭湿地保护恢复示范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有序推进重点区域湿地保护恢复。 七、战略愿景 新中国70余年来,数代人心怀“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梦想,前赴后继,坚持不懈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到“十三五”末,陕西的森林覆盖率超过45%。再加上灌木林,综合覆盖率超过国土空间一半。可以说,陕西生态空间已经实现了“由黄转绿”,初步建成“绿色陕西”。 实事求是,现在的“陕西绿”是“浅绿色”,依然面临着数量不足与质量不高的问题。在“十四五”期间,亟需推动“浅绿色”向“深绿色”发展转型。这就是说,“向深绿色迈进”已经成为“十四五”期间陕西生态空间治理战略的主攻目标。 2020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陕西生态空间治理实际,聚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总目标,我们初步勾勒出生态空间治理战略“三步走”愿景,通过构建“一山、两河、四区、五带”生态空间治理新格局,制定实施“3+1”四个《十大行动》,计划开展“十大重点工程”建设,把建设美丽陕西转化为实际行动,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生态空间治理新篇章。 “三步走”战略愿景:第一步,“十四五”期间,在总体实现“由黄变绿”基础上,推动北绿南美、全省整体“迈向深绿色”,绿水青山指数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持续增加、森林城市全覆盖,建成“深绿陕西”;第二步,从2026年到2035年,推进“由绿向美”转变,初步建成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陕西,实现三秦大地山青、天蓝、水净、景美;第三步,从2036年至2050年,持续推进“由绿向美”进程,建成达标够格高质量山清水秀的陕西,实现“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 八、林长元年 2020年是全国建立和推行林长制元年。建立林长制写入了新修定的《森林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全面推行林长制写入《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面推行林长制已经成为“十四五”向深绿色进军的重要制度保障。 全面推行林长制具有丰富而深邃的政策内涵,涵盖了自然生态空间全部要素,体现了生态系统思维、系统治理观念。这里就用“林”“长”“制”三个字来深化解读。 首先是林长制之“林”字,不能简单理解为林业的林、林木的林、林产的林,林长制之林,代表着森林草原资源,代表着森林草原空间,包括(1)林地草地,本身就是地球表面空间。其中,林地包括乔木林地、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等;(2)林地草地空间上的生物体系,森林草原植物、动物、微生物;(3)与森林草原空间相关的自然生态环境因子。这意味着,林长制之林,不仅是森林之林、林地之林,还包含“草”,把“乔灌草”合为一体,不少地方林长制称“林草长制”或是“山长制”。有的地方,湿地、沙地也纳入了“林长制”,一个“林”字包含全部自然生态空间,一个“林”字就是“生态空间”。 其次是林长制之“长”字,是行政首长的长、部门首长的长,也是总林长的长、副总林长的长、林长的长。同时,也是森林增长的长、绿色增长的长,囊括了由黄变绿、由浅绿变深绿、由绿而美的生态逻辑。可见,林长制不简单是监管森林草原资源的“首长负责制”,也是促进森林草原保护修复、推动生态空间绿色革命的“首长负责制”。就是这个“长”字,还可以读作chang,长短的长、长期的长。在这个意思上,林长制不是短期举措,而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事关生态空间全局长治久安的治理机制。 再次是林长制之“制”字,“制”与“治”同音不同字,却内在勾连,相联相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合共生。制,即是制度;治,即是治理。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制”是“治”的依据,“治”是“制”的实现,“制”与“治”共同构成生态空间治理有机整体。 “林长制”亦可谓之“林长治”,全面推行林长制,本质就是依法治理“生态空间”,“生态空间”就是“林长空间”。林长制不是单项制度,而是系统治理,必将使“迈向深绿”之路走的更加坚实更富有成效。 2020年,我们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空间治理全局,深刻理解、科学把握林长制的丰富内涵和时代精髓,加快制定实施林长制方案及配套制度,全面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组织体系,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力推林长制,坚持系统治理力推林长制,强化目标引领力推林长制,奋力追赶超越力推林长制,确保全省一盘棋,上下一股劲。我省推行林长制起步比较晚,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迎头赶上,2020按下“快进键”,2021跑出“加速度”,在推进工作部署上,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实现追赶超越、后来居上、勇立潮头。 明日复明日,一年又一年。秕子避之,饱粒宝丽。一日饱粒,值得赞之;一年饱粒,赞之又赞;一生饱粒,代代称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