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动态
宝鸡古称陈仓,典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发源地,嘉陵江源,建城于公元前762年,公元757年因“石鸡啼鸣”之祥瑞改称宝鸡,是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陕西省第二大城市,有八千年文明及2770余年建城史。 宝鸡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于1999年在市属辛家山林业局、马头滩林业局开始试点,2000年在市域范围全面实施。通过二十多年的持续建设,市域内森林资源得到全面保护,森林质量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林业职工和林区社会得到稳定发展,陕西关中西部生态屏障功能日益巩固,有力地保障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宝鸡市相继获得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华环境奖、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建设成效 坚持建管并举,森林资源数量质量稳步提升。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宝鸡市全面落实天然林商品性禁伐措施,落实管护责任,加强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大力开展公益林建设和森林抚育等生态修复项目,实现了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的双增长目标。 根据不同时期的森林资源数据,宝鸡市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森林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林分郁闭度得以增加,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稳步提升,森林灾害得到降低,森林健康得以改善。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由工程实施初的77立方米/公顷增长到现有85立方米/公顷,单位面积蓄积年均增长量0.4立方米;林分平均郁闭度在0.48以上,混交林占比大于51%;森林火灾发生率小于1.5次/10万公顷,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1.87‰,低于省控4.5‰指标要求。 健全管理机制,生态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在林区,按照“属地管理、分级管护、划片承包、职责到人、全面覆盖”的原则,以市、县(区)、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村民小组为责任主体,建立管理规范、责任到人的森林资源网格化长效管理体系,做到森林资源管护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隐患。到2020年底,各县(区、局)实际落实森林管护面积1050.86万公顷,划分责任管护区1762个,落实管护人员3994人,其中生态护林员2715人,签订管护责任书3994份。在林区设立管护站点220个,设置管护宣传牌、管护责任牌784块。 坚持以乔木为主、城乡一体发展,实现市域内主要公路、铁路、河流、渠道、坡面林木覆盖,许多过去人口相对密集但缺林少绿的地段绿树成荫,县城和重点建制镇生态园林特色初显,基本建成山区绿色屏障、渭河川塬绿色走廊、道路水系绿色林网、生态城镇星罗棋布的“绿色宝鸡”框架,优化了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森林已成为宝鸡的天然名片,绿色已成为宝鸡的鲜明符号。 持续改善生境,生物多样性有效恢复。在工程实施中,坚持造管并举,最大限度恢复林草植被,有效遏制生态脆弱区的水土流失,随着工程区林草不断增加,森林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根据宝鸡市水土保持监测,土壤侵蚀模数由3650吨/平方公里.年下降为2850吨/平方公里.年,林草植被的覆盖度、景观连接度均得到提升,工程区水土流失危害状况明显减轻,生态状况实现由“整体恶化,局部好转”向“总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转变。宝鸡市在秦岭关山林区、渭北黄土丘陵区、关中平原区等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33处、面积206.00万公顷,占到市域面积的11%,使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恢复,市域内80种国、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92种国、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等3000多种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秦岭林区的国家Ⅰ、Ⅱ级保护植物红豆杉、秦岭冷杉及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群数量及面积不断增加扩大。境内渭河、千河、金陵河、嘉陵江成为越来越多鸟类的越冬地和迁徙途经地,曾经一度消失的珍稀保护物种黑鹳的身影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从未现身的黑天鹅、火烈鸟也在渭河流域短暂逗留,2021年5月21日,陈仓区县功镇一村民家院子的杨树上发现一对珍稀鸟类朱鹮和它们繁育出的3只幼鸟。 发展多种经营,林业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宝鸡市在工程区大力发展以核桃、花椒、板栗为主的经济型防护林,带动形成了一大批林果业基地。截至目前,共发展核桃、花椒、板栗等干杂果林木180万亩,年产量5.5万吨,产值16亿元,经济型防护林成为工程区林农增收的重要来源。生态移民、大棚蔬菜、蚕桑、养殖、干杂果基地、农林特色产品加工等一大批集约化管理程度较高的农林项目也发展迅速,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了地方经济发展。凤县被认定为“中国花椒之乡”“中国林麝之乡”,人工养麝存栏1.9万多头,居全国第一位。陇县、麟游被誉为“中国核桃之乡”。 全面推进改革,林区就业和民生得到明显改善。天保工程实施对改善林区民生和维护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国有林场改革,全市28个国有林场纳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2个国有林业局按照公益事业单位标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实现森林资源管护,使林业职工的工资收入得到稳定提升,林场职工人均年收入7.4万元,较改革前提高了38%,各项社会保障日益完善,爱林、护林的积极性得到全面提升。通过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天然商品林停伐补助,就地转化建档立卡贫困人员2715名为生态护林员,实现人均年增收4053元,使林区群众从森林资源保护中直接受益,提高了群众参与森林保护的积极性,助力生态脱贫。通过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等项目,吸纳林区8274人次富余劳动力,人均年增收2659元。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实施天保工程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拥护与支持,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主要做法 强化组织领导,严格目责考核。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宝鸡市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分级成立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政府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按照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省”要求,落实地方政府天保工程建设的主体责任,实行地方政府和林业部门“双线目标责任制”。按照森林资源分布划分责任区,市林业局与县区林业局、县区林业局与林场、林场与管护站、管护站与护林员层层签订管护责任书,明确护林员的管护责任,定期开展考核检查,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创新机制,综合施策,全面保护好森林资源。坚持依法治林,加大森林法规宣传,依法查处涉林违法案件,全面有效保护森林、林地、湿地、野生动植物等森林资源。持续开展管护人员能力培训,提高了技术素质,积极探索应用无人机巡护技术,因地制宜,采取深远山封山设卡、浅山责任区管护等方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森林资源网格化管护体系,实现了林有人护、山有人巡、事有人管、责有人担。近年来,随着数字林业技术日益成熟和快速发展,宝鸡市开始积极探索,创新管护模式,一些县区利用电信网络系统“外勤助手”具有的位置管理、信息上报、工作调度、移动考勤等功能,在护林员手机终端安装“外勤助手”软件,县局和林场确定专人通过电脑端“外勤助手”实现对护林员进行实时定位监控、任务调度、考勤管理、巡山轨迹查看、信息上报、统计分析等,提高了森林管护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国有重点林区在主要峪口架设的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县局、林场、管护站三级数据同步共享;一些国有林场将无人机巡航与人工巡护相结合,实现了“无死角、无盲区、无隐患”巡查的管护目标。 规范管理,大力开展森林资源培育。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加大营造林建设力度,在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等森林培育项目中,严格按照基建程序,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资金报账制、施工单位招投标制和施工质量合同制管理,统一工程建设标准,严格检查验收,严把作业设计、种苗供应、材料组织以及整地、栽植等各环节质量,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科技成果,通过大力培育森林资源,实现了森林资源质量数量的双增长。
|
- 2023-08-28 宝鸡:加强植物新品种权保护促进林业高
- 2023-08-28 渭南市举办湿地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培
- 2023-08-28 咸阳市表彰2022年度林长制先进集体、优
- 2023-08-28 咸阳市林业局组织“青少年走进森林马栏
- 2023-08-28 咸阳全市林业系统积极开展“8.15”全国